刘骏
-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T磁共振弥散技术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
- 目的:总结急性脑缺血病变在MR弥散加权成像上的表现,评价MRI弥散加权成像在脑梗塞诊断中的作用,并讨论其技术原理和采集方法.
- 王臣刘骏嵇鸣
-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诊断老年人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在老年人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 1 5T超导MR扫描对疑急、慢性下肢动脉病变的老年患者 70例进行检查 ,平扫用二维时飞法序列 (2D TOF) 5 2例、2D TOF加三维增强序列 (3D CE) 18例。 32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 (彩超 )检查 ,4例急诊手术。 结果 70例老年患者经MRA诊断 ,动脉硬化伴狭窄 5 2例 ,动脉硬化闭塞症 17例 ,动脉瘤样扩张 1例。MRA共显示血管 997条 ,其中 5 2例 2D TOF平扫显示腹主动脉下段、髂总、髂外、髂内、股、动脉及小腿动脉 ,平均显示率为 91% ;18例增强扫描上述血管显示率 10 0 %。 70例显示动脉狭窄共 6 0 0条 ,其中轻、中度动脉狭窄 4 86条 ,占 81% ;重度狭窄 114条 ,占 19%。 32例老年患者经彩超检查 ,两者诊断符合率为 91% ,病变程度符合率为 96 %。彩超显示血管壁钙化 4 0条 ,粥样斑块 32条。 结论 MRA与临床、手术、彩超有良好的相关性 ,是下肢动脉病变的有效检查方法之一。 2D TOF有对病变“高估”、检查时间较长的不足。
- 嵇鸣苗华栋叶春涛刘骏王臣
-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GUO动脉下肢动脉病变老年
- 超急性及急性脑梗塞的磁共振弥散成像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老年人超急性、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及与常规磁共振序列、CT之间的比较。方法共收集61例疑似超急性、急性脑梗塞患者(平均年龄70岁),在发病24h内进行磁共振T1WI、T2WI、水抑制序列、弥散加权扫描以及CT扫描。结果共有36例患者确诊为超急性或急性脑梗塞,弥散加权序列准确显示了35例,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99%;水抑制序列加T2WI为56%、57%,CT为44%、48%。结论弥散加权对于24h内超急性、急性期脑梗塞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磁共振序列及CT,并且可以很好地区分急性与慢性梗塞病灶。
- 苗华栋嵇鸣臧雪如叶春涛王臣刘骏范文莲
- 关键词:脑梗塞急性病
- 骨质疏松骨结构学与定量指标的MR相关性研究
- 嵇鸣朱汉民叶春涛苗华栋杨俭英朱震方顾美娣朱晓颖王臣刘骏范文莲
- 该研究建立了高分辨MR在跟骨、股骨的检查技术参数,以获得优质图像。经原始MR图像经处理得到二值化图像,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量指标的测定(共30个)及评估:正常女性-异常女性、正常男性-异常男性组在反映小梁数量、小梁结构、小梁...
- 关键词:
- 关键词:骨质疏松磁共振微结构研究
- 二维TOF法检查老年性慢性下肢静脉病变
- 2002年
- 目的探讨二维时间飞逝法(two 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2D -T OF法)MRA在老年性下肢深静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一组怀疑下肢深静脉病变病例,共70例。年龄60~88岁,平均74岁。检查设备1.5T超导MR,平扫2D -TOF序列。彩超检查25例。结果MRA诊断下肢静脉正常10例、深静脉病变45例(狭窄、闭塞、血栓)、下肢深静脉癌栓1例,静脉外压性压迫2例,大隐静脉曲张12例。70例影像显示静脉967条,其中膝关节以上静脉主干630条,显示率100%。小腿静脉197条,显示率47%,大隐静脉140条,显示率100%。病变显示:静脉狭窄340条;静脉闭塞39条;静脉血栓形成12条;静脉曲张12条。MRA与彩超显示静脉狭窄程度、部位符合率90%。结论MRA检查下肢静脉病变属较新的检查方法,无创易行,非常适合老年患者。MRA与彩超、临床诊断有良好的相关性。MRA对血管病变有“高估”现象。图像有时出现“横条”伪影,需要克服改进。
- 嵇鸣苗华栋叶春涛陈素珍刘骏王臣
-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下肢静脉
- 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及应用技术
-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临床应用价值及技术。方法: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19-40岁,平均年龄29岁。临床主
- 刘骏
- 磁共振肩关节腔注射造影剂诊断肩关节囊损伤撕裂的方法研究
- 目的:通过磁共振肩关节腔造影检查能够准确的诊断关节囊损伤撕裂。方法:1)平扫T2W-FS COR、T1W COR、T2WTRA,冠状面定位一般平行于冈上肌肌腱,呈斜冠状
- 朱震方苗华栋刘骏王飞沈岚
- 文献传递
- 颈动脉硬化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颈动脉硬化的表现、技术。方法对50例病人进行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检查,部分同时接受颈动脉非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2D-TOF-MRA)检查,研究影像表现。结果CE-MRA排除了4支在2D-TOF-MRA上显示为狭窄的颈动脉,对9支2D-TOF-MRA显示为正常的颈动脉诊断为轻度狭窄,另外发现了2处在2D-TOF-MRA上由于超出了扫描视野而未被显示的狭窄颈动脉。结论MRA是能够精确显示颈动脉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CE-MRA显示血管狭窄较2D-TOF敏感和准确,能够提供更为满意的血管形态学资料。
- 臧雪如嵇鸣叶春涛苗华栋刘骏范文莲
-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 全脊柱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 目的:研究全景矩阵成像(Total Image Matrix)技术磁共振全脊柱成像在诊断脊柱及脊髓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Verio3.0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拼接技术,对60例可疑...
- 刘骏王臣嵇鸣林光武
- 文献传递
- 三维动态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 2003年
- 目的研究3D-DCE-MRA在老年人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病例250例,男198例,女52例。年龄65-92岁,平均74岁。均行3D-DCE-MRA下肢动脉检查。SiemensVision1.5TMR扫描仪。经肘静脉团注Gd-DTPA,总量30ml,分两段扫描。结果3D-DCE-MRA均显示腹主动脉下段、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股动脉、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显示率100%。共显示病变动脉4095条。诊断下肢慢性动脉硬化212例、硬化伴急性动脉闭塞6例,慢性动脉硬化闭塞症(ASO)32例、与临床诊断符合率98%。4例急诊手术,手术结果与MRA完全吻合。其余病例经内科治疗,症状缓解。结论3D-DCE-MRA在下肢动脉应用尚属新的检查方法,敏感、准确、易行、重复性好,在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 嵇鸣苗华栋叶春涛臧雪如刘骏王臣
- 关键词:老年人血管疾病磁共振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