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颖熠

作品数:1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磨牙
  • 3篇粘接
  • 3篇球菌
  • 2篇第二磨牙
  • 2篇第一恒磨牙
  • 2篇修形
  • 2篇牙科
  • 2篇牙体
  • 2篇乳酸杆菌
  • 2篇散法
  • 2篇抛光
  • 2篇琼脂扩散法
  • 2篇龋病
  • 2篇下颌
  • 2篇下颌第二磨牙
  • 2篇耐酸
  • 2篇抗菌性
  • 2篇抗菌性能
  • 2篇恒磨牙
  • 2篇杆菌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口腔...
  • 3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作者

  • 12篇刘颖熠
  • 3篇王晓燕
  • 3篇高学军
  • 2篇郑春艳
  • 2篇田福聪
  • 2篇王文辉
  • 2篇岳林
  • 1篇张倩
  • 1篇马庆伟
  • 1篇袁重阳
  • 1篇冯朝华
  • 1篇张翼飞
  • 1篇陈晓播
  • 1篇任雯
  • 1篇王勇
  • 1篇徐韬
  • 1篇郑树国
  • 1篇王春莲
  • 1篇赵一姣
  • 1篇王嘉德

传媒

  • 3篇中国口腔医学...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9
  • 3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第一恒磨牙龋预测相关因素的纵向研究
2004年
目的 探讨乳牙龋状态与恒牙新发龋的内在联系 ,并尝试建立预测第一恒磨牙新发龋个体的多因素回归模型 ,筛查有意义的龋微生物预测指标。方法  12 6名 6~ 8岁儿童 ,其中乳牙有龋 6 2名 (CS组 )、乳恒牙均无龋者 6 4名 (CF组 ) ,进行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并采集菌斑样本检测 :①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水平 ;②耐酸菌水平 ;③产乳酸能力。对所得二年纵向资料进行常规统计分析和以恒牙新增龋二分变量为结果变量、各微生物指标为自变量的二值逻辑回归分析。结果 混合牙列初期第一恒磨牙窝沟菌斑总菌计数值、在酸性条件下的产乳酸能力以及全口光滑面集合菌斑中耐酸菌数量是个体恒牙新发龋预测的危险性指标 ,其显著性超过乳牙既往龋经历。结论 提高观察指标位点特异性有助于提高龋预测能力。
刘颖熠高学军岳林郑春艳王文辉
关键词: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
牙体牙髓病学前期教学中橡皮障隔湿教学考核体系的建立与改进
以往牙体牙髓病学前期教学中橡皮障格式教学单一不全面并且缺乏考核体系,临床实习中学生使用不熟练没信心。针对此现状,我们在牙体牙髓病学前期教学中改进了橡皮障隔湿的教学方法,并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探索更适应现代口腔医疗实践的本...
陈晓播王祖华冯朝华王冬梅刘颖熠
关键词:橡皮障教学改革牙体牙髓病学
文献传递
第一恒磨牙窝沟菌斑微生物及龋预测的纵向研究
该研究选择乳牙龋经历不同的混和牙列期儿童,对处于龋高发期的高发位点——第一恒磨牙窝沟的菌斑微生物及新发龋进行三年纵向观察,旨在:1.了解第一恒磨牙窝沟菌斑微生物中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及耐酸菌水平;2.了解第一恒磨牙窝沟菌...
刘颖熠
关键词:混合牙列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
牙科放大镜在直接粘接修复体修形抛光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直接粘接修复体边缘适应性及边缘着色,评价牙科放大镜在直接粘接修复体修形抛光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颗完整前磨牙,在颊/舌面制备Ⅴ类洞,使用粘接剂Adper Prompt和树脂Tetric N Ceram进行...
王晓燕刘颖熠田福聪王春莲
文献传递
数字化技术辅助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颈部深龋损树脂直接粘接修复的方法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索牙齿充填用个性化成形片的数字化设计和制作技术路径,并探讨其用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颈部深龋损树脂直接粘接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对2023年9月至2024年4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颈部深龋损患者,备洞排龈后使用口内三维扫描仪获取患者牙列三维数据。使用口腔修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嵌体功能生成修复后牙齿形态,使用三维逆向工程软件于修复后模型上绘制个性化成形片的边缘范围,以达到边缘密合效果,对选定的边缘范围内数据进行远中向抽壳处理,生成厚度为0.5 mm的个性化成形片数字模型。使用金属三维打印机制作钛合金成形片,并完成10例临床病例的应用。牙科显微镜下评价个性化成形片的边缘密合性和固位稳定性,并通过术后即刻根尖片评价树脂成形效果。结果数字化技术制作的个性化成形片临床初步应用显示,10颗患牙治疗中能保证橡皮障隔湿,实现边缘密合、外形合理的树脂直接粘接修复临床效果,术后即刻根尖片显示充填体外形凸度良好,均未发现悬突,密合性和固位稳定性均能满足临床要求。结论本项研究设计的个性化成形片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颈部深龋损治疗中可解决临床隔湿和树脂成形问题,并可获得稳定可靠的粘接修复效果。
张馨月王勇潘泽骞刘颖熠赵一姣
关键词:龋齿义齿修复术
单组分粘接剂聚合后表面抗菌性能研究:Ⅱ
2006年
目的单组分粘接剂越来越广泛地在树脂及银汞合金充填时用作粘接剂和封闭剂,具备抗菌性能对其更为重要。本文采用直接接触法(DCT)和琼脂扩散法(ADT)对单组分粘接剂聚合后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材料和方法对6种单组分粘接剂(Bond-1、OptiBond Solo,One-Step、Gluma、Prime&Bond NT和Synergy)的各4个样本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检测。DCT法中,材料放置在96孑L板侧壁上固化。涂布10μl变形链球菌悬液后在37℃放置1小时。加入培养基,放人可控温酶标仪内。ADT法:将样本放入琼脂平皿上打好的小孔内,培育72小时后测量抑菌环直径。结果DCT法中所有粘接剂均显示出抗菌性,所有样本表明均无活菌生存。样本在磷酸缓冲液内放置24小时后仍然具有抗菌性。放置7天后,则失去抗菌能力。ADT法中所有样本均没有形成抑菌环。结论在DCT法体外实验中,单组分粘接剂聚合后至少24小时内具有抗菌特性。
Hagy SlutzkyShlomo MatatomErvin I. Weiss刘颖熠王嘉德(校)
关键词:抗菌性能粘接剂后表面ONE-STEP琼脂扩散法
第一恒磨牙龋预测相关因素的纵向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为实现龋病高危个体的预防策略,并深入探讨龋发病机制,龋危险性预测一直是过去20年中龋病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龋齿病因的复杂性以及多数研究没有考虑龋齿发病的位点特异性和菌斑微生态的个体化特征等原因,目前对龋高危个体的预测准确性并不高.
刘颖熠高学军岳林郑春艳王文辉
关键词:第一恒磨牙龋病发病机制
一种生成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深洞的成形片的方法及成形片
本发明涉及成形片修复牙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成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深洞的成形片的方法及成形片。一种生成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深洞的成形片的方法包括获取当前患者口内,下颌第二磨牙的三维数据,其中,三维数据为备洞、排龈和止血后的...
刘颖熠 张馨月赵一姣 潘泽骞王勇
MALDI-TOF质谱技术鉴定龋病患者唾液中的变异链球菌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时间飞行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鉴定龋病患者唾液中的变异链球菌,为探寻快速、准确鉴定变异链球菌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90名龋病患者,收集受试者的唾液样本,处理后进行MALDI-TOF MS检测,结果导入BioExplorer 1.0软件与标准库比对,分值≥25者鉴定为变异链球菌,<25者鉴定为非变异链球菌。最后将质谱和16S rDNA测序结果进行比对,计算灵敏度和一致率。结果:MALDI-TOF MS鉴定变异链球菌的灵敏度为96.0%,与16S rDNA测序结果的一致率为98.7%。结论:MALDI-TOF MS是一种高通量、快速且操作简便的方法,鉴定变异链球菌的灵敏度和一致率都很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任雯陈峰张翼飞张倩王晓燕刘颖熠袁重阳马庆伟徐韬郑树国
关键词:唾液
可填压复合树脂表面抗菌性能:Ⅰ
2006年
目的用直接接触法(DCT)和琼脂扩散法(ADT)来检验可填压复合树脂的抗菌性能。材料和方法取6种树脂(SureFil,Alert,P-60,Synergy Compact,Pyramid和Solitair)各4个样本固化在96孔板的小孔侧壁上。每个样本表面滴加含有1×10^6活变形链球菌的混悬液101μL,37℃保持1小时。每个孔中加入新配置的培养液后.将96孔板放入可用作培养箱的调温分光光度计内。每30分钟记录一次光密度,连续16小时监测细菌生长情况。ADT的方法是将样本放人预先在培养基上打好的小孔内.培养72小时后测量抑菌环的宽度。结果两种试验中所有材料样本都没有抑制变链菌生长。DCT试验中有三种材料加速了变链菌的生长。在磷酸缓冲液中放置7~30天后复合树脂的抑菌性与对照组没有差别。结论可填压复合树脂料没有抗菌性。而新鲜聚合的复合树脂有助于细菌生长。
Sholomo MatalonHagay SlutzkyErvin I. Weiss刘颖熠王嘉德(校)
关键词:复合树脂抗菌性能填压COMPACT琼脂扩散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