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诚
- 作品数:42 被引量:225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劳动者派遣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 2007年
- 目前,关于劳动者派遣这种因派遣机构出现而产生的新型劳动形式的定义很多、表达语词也很多。笔者认为,应该准确界定劳动者派遣(雇员派遣)的概念;并且,作为法律术语,只能使用“劳动者派遣”这一语词。
- 刘诚
- 关键词:概念辨析劳动者法律术语语词
-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被引量:23
- 2006年
-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不同利益群体及其代言人的看法、不同学科的看法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有必要统一定义,给企业社会责任一个恰当的定位。考察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类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广义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谈判所形成的关于现代产品质量的社会协议义务,是企业基于自身形象考虑而对社会利益相关者的友好回应。首先,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谈判所形成的关于现代产品质量的社会协议义务;其次,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社会利益相关者压力的友好回应;第三,企业形象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力;第四,企业社会责任既是产品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形象的组成部分。此外,相关主体需要准确定位,否则,角色混乱将导致社会的无序。
- 刘诚
-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 不同模式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异同分析被引量:15
- 2006年
- 刘诚
- 关键词: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劳动争议调解经济纠纷案件法院调解轻微刑事案件调解组织
- 试论人力资本理论的缺陷及其完善
- 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它丰富了经济学理论、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也存在概念不确定、与资本的界限不清及轻视技能等问题。我国人力资本除了存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共同缺陷外,还存在将缺陷扩大的问题,这就是认为...
- 刘诚
- 文献传递
- 发达国家工会代表权立法及其借鉴被引量:16
- 2006年
- 工会代表权是指法律确认的工会作为会员和职工利益代表的资格、权利和义务。发达国家有关工会代表权的立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团结权的确认和代表权的获得方面的立法,二是代表权的行使方面的立法,三是代表权的保护方面的立法。我国在工会立法方面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健全和完善工会代表权立法,一是出台基层工会直接选举方面的立法;二是制定产业级集体谈判方面的立法,三是加强不当劳动行为方面的立法、完善司法救济程序,四是进行确认代表诉讼权方面的立法。
- 刘诚
- 关键词:工会代表权
- “法理学与部门法哲学理论研讨会”综述被引量:8
- 2007年
- 刘诚祝爱珍
- 关键词:法理学研究法学研究大学理论
- 沪粤集体合同地方立法比较及其启示
- 2015年
- 《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的亮点突出表现在完善了专门的工资集体协商规定、增加了区域性集体合同,并且明确了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强化了上级工会帮助企业工会进行集体协商的义务。《广东省企业集体合同条例》的亮点突出表现在增加了集体协商一章,并对集体协商争议调解做出了规定。二者不足在于,都使用集体协商而回避使用集体谈判的概念、都禁止产业行动,并且套用民法原则,工会定位也存在问题。因此,集体合同国家立法应该缓行,而观念和理论讨论、基层工会改革和地方立法应该先行。
- 刘诚
- 关键词:集体合同
- 劳动争议处理法核心问题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实行劳动争议调解员专业化、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专门化。现行一裁两审制度弊端甚多,但只裁不审、只审不裁等模式也存在无法克服的弱点,因此应该实行"或裁或审、仲裁优先、各自终局"的模式。确认工会代表诉讼权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工会地位的需要。我国目前应该、也完全可以通过立法,明确工会代表诉讼权。
- 刘诚
- 关键词: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诉讼工会
- 劳动法与劳动伦理的调整机制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6
- 2009年
- 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包括劳动法的调整机制和劳动伦理的调整机制。其中,劳动法的调整机制主要是传统劳动法调整机制和人权法调整机制,劳动伦理的调整机制包括道德意识调整机制、传统习惯调整机制和社会舆论调整机制。劳动法的调整机制和劳动伦理的调整机制的关系是:劳动法的调整机制居于基础地位、属于基本保护机制,劳动伦理的调整机制居于辅助地位、属于辅助性保护机制;二者分工合作,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 刘诚
- 关键词:劳动法
- 全球化对工会的挑战与工会的应对被引量:1
- 2006年
- 刘诚
-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工会劳工问题美洲国家组织不公平竞争工人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