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茂元

作品数:33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西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5篇理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3篇宇宙
  • 11篇宇宙线
  • 4篇天文
  • 3篇探测器
  • 3篇伽马射线
  • 3篇各向异性
  • 3篇光电
  • 2篇大学物理
  • 2篇带电粒子
  • 2篇单片
  • 2篇单片机
  • 2篇电传感器
  • 2篇电极
  • 2篇电粒子
  • 2篇宇宙射线
  • 2篇甚高能
  • 2篇天文观测
  • 2篇偏转电极
  • 2篇膝区
  • 2篇紧凑型

机构

  • 30篇西藏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河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北京交通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紫...
  • 2篇山东管理学院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昭通学院

作者

  • 31篇刘茂元
  • 16篇陈天禄
  • 12篇单增罗布
  • 12篇高启
  • 7篇厉海金
  • 4篇崔树旺
  • 4篇刘成
  • 3篇宁长春
  • 3篇扎西桑珠
  • 3篇苟全补
  • 3篇拉巴次仁
  • 3篇陈雷
  • 3篇郭义庆
  • 3篇胡海冰
  • 3篇次仁尼玛
  • 3篇雷文华
  • 3篇冯有亮
  • 2篇胡红波
  • 2篇周毅
  • 2篇扎西次仁

传媒

  • 6篇西藏大学学报...
  • 3篇核电子学与探...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物理学报
  • 2篇物理与工程
  • 2篇天文学进展
  • 2篇高原科学研究
  • 1篇物理实验
  • 1篇太阳能
  • 1篇大学物理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国校外教育
  • 1篇天文研究与技...
  • 1篇佳木斯职业学...
  • 1篇2016年全...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羊八井观测站夜天光监测被引量:1
2017年
夜天光亮度监测对专业天文台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为天文观测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为衡量现代城市光污染程度评估提供依据.已有研究表明,拉萨及周边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天文观测条件,加之工业化程度低,大气污染较轻,在大气视宁度、大气透明度等指标方面优于中国大部分地区.采用2015年9月在西藏拉萨市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站和西藏大学新校区安装的2台SQM-LE型夜天光监测仪长期监测这2个区域的夜天光背景,初步分析了羊八井观测站1a(2015.12-2016.11)的夜天光监测结果,给出了羊八井观测站晴朗有月夜、晴朗无月夜的夜天光亮度水平,并总结了夜天光亮度的日变化、晴朗无月夜月变化情况.
陈天禄辛广广汪群杨斌杨斌冯有亮高启宁长春刘茂元
关键词:天文观测
银河系宇宙线传播模型探讨
2013年
宇宙线从源产生后传播到地球要和星际介质、磁场和辐射场等发生相互作用,它把天体物理源、星际空间环境等因素都联系起来,是获取天体物理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探索宇宙线的传播模式是非常有意义的。
雷文华胡海冰刘茂元周毅
关键词:宇宙线
面向宇宙线成分和能谱测量的新型ZnS(Ag)闪烁体热中子探测器被引量:2
2017年
对EAS(广延大气簇射)在地面产生的热中子的测量为研究"膝"区原初宇宙线的成分和能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在PRISMA-YBJ阵列取得成功后,2017年3月,在西藏大学(海拔3 650 m)安装了一种新的热中子探测阵列。阵列由16台EN-探测器组成,使用一种新型的掺B2O3的ZnS(Ag)闪烁体,用天然的硼化合物进行热中子捕获。主要用于测量EAS的两种重要成分:强子和电子。本文中,主要介绍探测技术的原理、阵列的部署以及阵列的初步运行结果。
刘茂元马欣华高启高启崔树旺贺亚运单增罗布单增罗布陈天禄周荣姚佳东申丰兆
关键词:热中子宇宙线
西藏羊八井中日合作ASγ实验进展与前景展望被引量:4
2011年
文章简要介绍了西藏羊八井中日合作ASγ实验及发展历史,重点概述了该实验自1990年稳定运行以来取得的重要成果,对正在进行的实验升级计划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展望了升级后的实验在宇宙线和甚高能γ天文领域中的前景。
陈天禄刘茂元单增罗布厉海金胡海冰袁爱芳雷文华次仁尼玛扎西桑珠丁晓红扎西次仁拉巴次仁孟宪茹
关键词:宇宙线各向异性
HADAR实验对Fermi-LAT伽马射线源观测的预期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高海拔天体辐射探测(high altitude detection of astronomical radiation,HADAR)实验是一个新型的采用纯水作为介质的大气切伦科夫望远镜实验阵列,其采用大口径半球型透镜来收集大气切伦科夫光,以实现对10 GeV—10 TeV能量段的伽马射线和宇宙线的探测.HADAR具有低阈能、高灵敏度和传统成像大气切伦科夫望远镜所不具备的大视场优势,可以对天区进行连续扫描观测,因此将成为全天伽马源的理想观测仪器和爆发源、时变源的理想搜寻探测器.本文基于Fermi-LAT的最新伽马射线源表,详细研究了HADAR实验对这些源的观测能力.对银河系外的源,将这些源的能谱加入河外背景光吸收效应外推至甚高能段.通过对这些源的显著性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HADAR运行一年预期有93个伽马射线源以大于5倍的显著性标准偏差被观测到,其中包括45个银河系内的源,39个银河系外的源,3个未知类型的源和6个未关联类型的源.
孙惠英钱祥利陈天禄单增罗布冯有亮高启苟全补郭义庆胡红波胡红波厉海金刘成厉海金刘成刘茂元王旭王振辛广广姚玉华袁强张毅
关键词:伽马射线源耀变体
浅谈温差发电被引量:11
2015年
阐述温差发电的原理,以及利用塞贝克效应进行温差发电的半导体温差发电、太阳能温差发电、同位素温差发电及原理不同的海洋温差发电;回顾国内外各类温差发电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并指出各类温差发电的应用前景。
严李强程江刘茂元
关键词:温差发电热电转换海洋能
初中物理阅读能力的培养被引量:2
2015年
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也是我们学习物理,掌握物理的基础,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物理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本文结合实际,广泛收集相关材料,从物理阅读能力培养的理论依据入手,着手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分析,探讨怎样培养初中物理阅读能力的策略的研究,并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刘茂元
关键词:物理阅读
HADAR实验对活动星系核伽马射线辐射观测的预期研究
2023年
HADAR(High Altitude Detection of Astronomical Radiation)是一个基于大气切伦科夫成像技术的地面望远镜阵列,其采用大口径折射式水透镜系统来收集大气切伦科夫光,以实现对10 GeV—10 TeV能量段的伽马射线和宇宙线的探测.HADAR具有低阈能和大视场的优势,因此可以对天区进行连续扫描和观测,在观测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i,AGN)等银河系外伽马射线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研究了HADAR实验对AGN的探测能力.基于费米望远镜(Fermi Large Area Telescope,Fermi-LAT)的AGN源能谱信息,将观测能量外推至甚高能能段,同时加入河外背景光的吸收效应,以计算HADAR对AGN源观测的统计显著性.研究结果显示,HADAR运行一年时间,预计将有31个Fermi-LAT AGN源以高于5倍显著性被观测到,其中大部分为蝎虎状天体类型.
钱祥利孙惠英陈天禄单增罗布冯有亮高启苟全补郭义庆胡红波胡红波厉海金刘成厉海金刘成刘茂元王旭王振辛广广姚玉华袁强张毅
关键词:活动星系核
中日合作西藏ASγ实验首次发现100TeV以上能量宇宙γ射线辐射被引量:2
2020年
2019年7月中日合作西藏ASγ实验宣布发现来自蟹状星云方向能量高于100TeV(100万亿电子伏特)的宇宙γ射线辐射,这是人类首次观测到能量大于100 TeV的宇宙γ射线辐射。文章首先回顾了西藏ASγ实验在甚高能及以上能区宇宙γ射线探测所做的长期努力,介绍了这一发现背后西藏ASγ实验地面阵列进行的重大升级改造和主要观测结果,并对100TeV以上能量宇宙γ射线辐射观测结果重要意义作了分析讨论。
高启高启拉巴次仁单增罗布
关键词:蟹状星云
Astrometry.net与SCAMP在天测位置定标中的应用研究
2023年
为探究Astrometry.net和SCAMP两款软件在天测位置定标时的应用差异以及以不同方式运行软件所得定标效果的差异,分别介绍了两款软件位置定标的原理,以ZTF(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的100张巡天图像为测试图像,以Gaia DR2为参考星表,分别以4种不同的定标流程对测试图像进行了位置定标。从计算总耗时、星表匹配情况和坐标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偏差3个方面,比较了不同流程所得定标的结果,同时也与ZTF给出的定标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Astrometry.net能够快速给出粗略的线性定标结果,SCAMP可以快速在前者的基础上直接进行扭曲修正,两者相结合的定标流程平均耗时仅为1 s,所得定标结果的平均赤经赤纬均方根偏差均小于70毫角秒(小于0.1个像素),优于仅使用Astrometry.net所得定标结果。由此可见,搭配使用Astrometry.net和SCAMP可以实现更快速且更准确的天测位置定标,可推广应用到时域天文巡天项目的数据处理上。
刘行徐栋刘茂元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