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湘平

作品数:31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视网膜
  • 18篇网膜
  • 11篇血管
  • 10篇脉络膜
  • 7篇新生血管
  • 7篇脉络膜新生血...
  • 7篇玻璃体
  • 5篇蛋白
  • 5篇细胞
  • 5篇玻璃体视网膜
  • 4篇再灌注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视网膜缺血
  • 4篇视网膜缺血再...
  • 4篇视网膜缺血再...
  • 4篇缺血
  • 4篇缺血再灌注
  • 4篇灌注
  • 4篇灌注损伤
  • 3篇蛋白酶

机构

  • 31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上海市南汇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江西医学院第...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31篇刘湘平
  • 19篇唐罗生
  • 16篇唐朝珍
  • 12篇姜德咏
  • 7篇曾军
  • 7篇覃冬菊
  • 6篇朱晓华
  • 4篇高玲
  • 4篇郭小健
  • 4篇游志鹏
  • 3篇李国栋
  • 2篇王洵
  • 2篇赵宏伟
  • 2篇田彧
  • 2篇秦波
  • 2篇朱小华
  • 2篇王涛
  • 1篇肖满意
  • 1篇李卓
  • 1篇段宣初

传媒

  • 5篇中国实用眼科...
  • 4篇眼科研究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眼科学报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兔视网膜光凝术后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动态观察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研究532nm激光TsoⅢ级光斑光凝色素家兔视网膜后光凝斑组织形态改变的病理特征。方法:(1)18只色素家兔按光凝后观察时间1,3,7,14,21d及28d分为6组,每组3只。每只(双眼)用532nm激光TsoⅢ级光斑光凝色素家兔视网膜后极部30点(532nm,450mW,100μm,0.05s)。(2)光凝后不同观察时间点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观察光凝斑FFA特点;取光凝区眼球壁制作标本,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并定量分析视网膜光凝斑大小、视网膜细胞存活率的动态变化。结果:(1)荧光血管造影:光凝后3d,部分光凝斑为高荧光,荧光渗漏随时间延长逐步减轻,至光凝后14d,荧光渗漏基本消失。(2)组织病理学检查:光凝斑区域视网膜各层组织细胞结构破坏;光凝斑周围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或坏死和神经节细胞的损伤;继后色素上皮细胞、M櫣ller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修复破坏区。(3)形态学定量指标:光凝后第1d视网膜光凝斑直径最大为116.4±9.6μm,比参照光斑(75μm)增大了55.2%,随后有下降的趋势,21d后为82.8±5.4μm趋于稳定。视网膜细胞存活率光凝后第1d最小为(29.5±4.2)%,随后有上升的趋势,21d为(48.2±4.4)%趋于稳定。结论:视网膜光凝TsoⅢ级光斑会导致光凝斑周围视网膜感觉神经细胞的非选择性、扩展性损伤。
覃冬菊唐罗生刘湘平唐朝珍
关键词:光凝固术激光损伤动物实验视网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了解VEGFmRNA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 ,以原位杂交法检测VEGFmRNA在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VEGFmRNA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 12小时开始表达 ,第 48小时达到最高 ,以后逐渐减弱。结论 VEGFmRNA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注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游志鹏姜德咏唐朝珍赵宏伟刘湘平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下间隙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观察
1999年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间隙的免疫学特点。方法DBA/2鼠视网膜加或不加免疫佐剂(CFA)、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移植到C57BL/6或BALB/C鼠的视网膜下间隙。2周后行眼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视网膜移植物存活,无炎性细胞浸润。人PBMC移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结论视网膜下间隙移植。
高玲姜德咏刘湘平
关键词:移植物免疫排斥反应
半导体激光诱导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建立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应用半导体激光诱导建立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雄性棕色挪威(BrownNorway,BN)大鼠30只,9只为对照组,21只为实验组;用半导体激光光凝实验组BN大鼠的视网膜,分别于光凝后1h,3、7及14d行眼底荧光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3、7和14d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光凝后7dFFA及光镜检查均证实CNV开始形成,14dCNV大量形成。结论半导体激光损伤可以成功地诱导BN大鼠形成CNV模型,成模时间短,成模率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CNV动物模型。
王洵唐罗生唐朝珍刘湘平田彧
关键词:激光半导体脉络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ICAM-1 mRNA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为了解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不同时期ICAM 1表达的动态变化 ,探讨其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结扎颈总动脉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35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 1h ,6h ,12h ,2 4h ,4 8h ,72h及对照组 ,以原位杂交法 (ISH法 )检测视网膜组织中的ICAM 1的表达状态。【结果】在缺血再灌注损伤 1h ,未见ICAM 1的表达 ,在缺血再灌注 6h ,ICAM 1开始表达 ,至第2 4h表达最强 ,第 4 8h开始减弱 ,但第 72h仍有表达。【结论】ICAM 1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刘湘平游志鹏姜德咏唐朝珍李国栋
关键词:视网膜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
泪囊黏液囊肿的鼻泪管支架植入治疗观察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评价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在治疗泪囊黏液囊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1例 ( 2 1眼 )泪囊黏液囊肿患者行鼻泪管支架植入术 ,逆行扩张鼻泪道后植入特制的鼻泪管支架 ,术前术后行数字减影泪道造影检查 ,分析其疗效。结果  2 1眼均成功植入鼻泪管支架 ,手术成功率为 10 0 %。术后随访 12~ 43个月 ,有效率为 10 0 %。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泪囊黏液囊肿操作简便 ,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值得推广。
肖满意张子曙朱晖刘湘平
关键词:泪囊黏液囊肿鼻泪管支架介入治疗
视网膜脱离伴自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描述伴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自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一些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其在视网膜复位手术中的特征和预后。方法在879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脉络膜脱离患者中,在脉络膜上腔放液术中发现为血性积液有5眼,其患眼术前视力LP-HM,B超均显示:视网膜,脉络膜脱离,患侧平均眼轴较对侧眼明显缩小。1眼接受常规视网膜脉络膜复位术,4眼接受巩膜外环扎、玻璃体切割和视网膜复位术。追踪观察6个月~34个月(平均18m)。结果1眼常规视网膜复位术成功,1眼玻切术+环扎术成功。3眼再次或3次手术成功。最终4眼在硅油充填下(80.0%)视网膜获得解剖和功能复位,术后视力CF-0.05。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脉络膜脱离患者伴自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少见,这类患者常伴高度近视,眼部病变发展迅速,常伴后极部血管弓处裂孔,早期眼球就发生明显缩小。玻璃体后界膜与视网膜牢固粘连,首次PPV术中不易发现和剥除玻璃体后界膜多需要再次或多次手术。术中植入的硅油多不能取出,预后差。
李卓朱晓华曾军刘湘平
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高度近视玻璃体切割术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广泛角膜后弹力层脱离一例被引量:1
2009年
患者女,62岁。因“左眼红痛伴视力下降2天”于2008年6月22日就诊于我院。门诊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OD临床前期OS急性发作期)”收入院。查:视力:右眼0.5,左眼CF/BE30cm:眼压(GAT):右眼8mmHg,左眼54mmHg;左眼睫状充血,角膜雾状水肿,周深约1/4CT,瞳孔散大,直径7mm,呈纵椭圆形,直间接光发射迟钝,晶体轻度混浊,眼底窥不清。
李月花石晶明陈伟段宣初刘湘平
关键词: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小梁切除术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力下降瞳孔散大临床前
内皮抑素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及VEGF和bFGF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50只雄性BN大鼠,40只为实验组,10只为空白对照组。用半导体激光光凝实验组BN大鼠的视网膜,随机分为4组,内皮抑素Ⅱ组、内皮抑素Ⅰ组、生理盐水组和激光损伤组,每组10只;由光凝后当天开始,至光凝后13d,每天分别给予腹腔注射内皮抑素20mg/kg、10mg/kg和生理盐水1.2mL,激光损伤组光凝后不做任何处理。空白对照组为未行激光光凝和给药处理的BN大鼠。于光凝后第7天及第14天行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VEGF免疫组化检测和bFGFmRNA的原位杂交检测。结果随着内皮抑素剂量增加,荧光素渗漏率和渗漏强度减弱;激光光凝后7d,内皮抑素Ⅱ组与其他组相比,渗漏强度的差异有显著性;光凝后14d,两个内皮抑素组与生理盐水组和激光损伤组比较,荧光素渗漏强度差异均有显著性;生理盐水组和激光损伤组差异无显著性。激光光凝后7dVEGF和bFGFmRNA表达达高峰,光凝后14d下降,内皮抑素组VEGF和bFGFmRNA表达较激光损伤组减弱,并呈剂量依赖性趋势。结论内皮抑素可以有效地抑制实验性CNV的形成。下调VEGF和bFGF的表达可能是内皮抑素抑制CNV的作用机制之一。
王洵唐罗生许迅田彧刘湘平唐朝珍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内皮抑素VEGFBFGFMRNA
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纤维蛋白溶酶诱导产生玻璃体后脱离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观察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 1U纤维蛋白溶酶 (纤溶酶 )后诱导产生玻璃体后脱离 (PVD )的情况。方法 以 16只新西兰兔作为实验动物 ,所有右眼内注入 1U纤溶酶 ,按设定的 4个观察时间点随机分为 4组 ,通过临床肉眼观察、视网膜电图 (ERG)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考察药物注入后诱导形成PVD的情况以及药物应用的安全性。结果 玻璃体腔内注入 1U纤溶酶后 15min~ 3d ,药物对视网膜结构和功能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第 1d组开始有PVD发生 ,第 3d组效果更佳。结论  1U纤溶酶可以用作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辅助用药。
秦波姜德咏郭小健唐朝珍刘湘平
关键词:纤维蛋白溶酶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电图组织病理学检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