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青 作品数:13 被引量:64 H指数:5 供职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中央高校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理学 机械工程 更多>>
大巴山陆内造山带构造流体及其形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构造脉体作为构造流体的宏观标志记录了与构造运动有关的流体来源、形成环境条件和动力学等信息。大巴山构造带是一个典型的陆内造山带,发育了代表构造前、同构造期和构造后3期构造流体的方解石脉(V1、V2和V3)。本文在对构造后伸展背景下形成的方解石脉(V3)野外产状、几何特征和围岩力学性质统计分析基础上,通过其形成古应力场恢复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V3脉体形成环境条件及其流体来源。结果表明,V3脉体走向以NE-SW向为主,脉体倾角较陡,大多近于直立,其形成的主应力轴σ_1,σ_2和σ_3方位分别为67°∠76°、200°∠13°和293°∠10°,形成时的应力场为NW-SE向拉张。V3脉体形成时流体压力pf<σ_2<σ_1,流体超压Δsi在92~167 MPa,形成最大深度为1.8~7.2km。δ^(13)C-δ^(18)O反映V3方解石脉形成与围岩碳酸盐岩脱CO_2作用有关,V3方解石脉流体包裹体水的δD-δ^(18)O同位素分析表明其为盆地内部变质建造水向浅部迁移并有浅部表生水的参与。结合大巴山前陆构造广泛存在的异常高压流体,认为大巴山前陆在晚白垩世—古近纪时期处于伸展构造背景下,原来封存在深部的异常高压流体超压Δsi突破围岩形成裂缝,并上升到浅部与表生流体混合沉淀形成了V3脉体。 覃小丽 李荣西 董树文 刘海青关键词:构造流体 脉体 古应力场 陆内造山 大巴山构造带构造脉体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大巴山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秦岭造山带中段南侧,地处秦岭构造带与下扬子地块的交接部位。通常以城口—房县断裂和铁溪—巫溪隐伏断裂为界,将大巴山构造带自北向南依次分为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南巴山前陆弧形冲断褶皱带(大巴... 刘海青关键词:构造带 地球化学特征 文献传递 激光拉曼光谱法测定流体包裹体压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16年 介绍了目前测试流体包裹体压力的方法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激光拉曼光谱法测试流体包裹体压力的研究进展。与目前的测试方法相比,激光拉曼光谱法具有快速、方便的特点,但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主要受到样品、荧光、出峰信号弱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该技术在微区微观分析研究上存在局限性。随着仪器和方法的不断改进,流体包裹体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将会成为一种方便、准确的地质压力测量手段(引用文献34篇)。 李佳佳 李荣西 刘海青关键词:流体包裹体 磷灰石裂变径迹在确定造山带隆升速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4年 矿物裂变径迹技术是一种低温热史及年代学测定技术,广泛应用于含油气盆地热史分析、沉积物来源、造山带隆升剥蚀、地质年代学测定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磷灰石裂变径迹在研究造山带构造隆升速率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笔者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分别介绍了利用裂变径迹反演热史、裂变年龄和矿物对-封闭温度法确定构造隆升速率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并分析其优缺点,指出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构造隆升速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刘海青 李荣西 张艳妮 朱德明 朱瑞静 王宁 赵帮胜关键词:裂变径迹 热历史 隆升速率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山西组烃源岩特征 多斯盆地在早二叠世海陆过渡环境下沉积了一套富有机质泥页岩煤系地层,泥页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高,历来被认为是天然气重要的气源岩。其中山西组地层沉积于海退背景下,盆积建造。盆地中部山西组地层处于暗色泥页岩发育区... 王宁 刘海青 张艳妮 覃小丽 李佳佳 赵帮胜 程敬华关键词: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 镜质体反射率 热演化 气体成分在线分析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成分在线分析装置,包括激光拉曼光谱仪和设置在所述激光拉曼光谱仪的载物台上的毛细石英玻璃管,所述毛细石英玻璃管的右端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第一石英玻璃管,所述第一石英玻璃管通过与其相连通的第一承压软管连... 刘海青 张艳妮 朱瑞静 李荣西文献传递 陕西南郑马元铅锌矿区灯影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5 2014年 灯影组白云岩是南郑县马元铅锌矿的赋矿围岩。本文通过野外调研和主、微量及稀土元素的分析研究,探讨了赋矿围岩白云岩的沉积环境。白云岩主量元素 CaO 为23.15%~30.54%,MgO 为16.53%~22.05%,SiO2为0.43%~26.06%,钙镁含量及比值都接近纯白云岩(CaO 为30.4%,MgO 为21.8%,CaO/MgO=1.39)的值,表明灯影组地层主要为白云岩。Al2 O3、K2 O、Fe2 O3、TiO2含量极低,表明灯影组白云岩基本不受陆源组分的影响。因此,利用微量、稀土元素判别沉积环境是可靠的。白云岩微量元素 V/Cr、Ni/Co、V/(V+ Ni)比值分别小于2、5、0.6,U/Th 比值介于1.89~230.00,均值75.24,后太古代页岩标准化后稀土元素具有中稀土富集、轻稀土与重稀土相当、正 Eu 异常及正 Ce 异常的特征。V/Cr、Ni/Co、V/(V+Ni)比值及正 Ce 异常表明灯影组白云岩沉积时水体处于氧化环境,异常高的 U/Th 比值及正 Eu 异常暗示灯影组白云岩沉积时水体受海底喷流热卤水的影响。 陈宝赟 李荣西 刘海青 张艳妮 刘淑文关键词:铅锌矿 灯影组 白云岩 应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法测定CO2气体碳同位素 光谱是一项重要的现代分子光谱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材料、石油、生物、环境、地质、天体等领域.激光拉曼光谱在微区分析上具有高精度、原位、无损和快速特点,使之逐渐成为地球科学基础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分析手段.激光拉曼光谱... 李佳佳 李荣西 刘海青关键词:二氧化碳气体 碳同位素 四川盆地北缘大巴山前陆构造中—新生代构造隆升史 被引量:13 2014年 大巴山前陆构造的抬升剥蚀与保存条件对其矿床和油气藏勘探潜力评价极为重要。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通过研究大巴山前陆构造热演化史,恢复构造隆升过程,确定其中-新生代构造抬升剥蚀量,探讨大巴山前陆晚期构造隆升对矿床和油气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巴山前陆构造在152 Ma以前快速沉降,沉降速率平均高达150·Ma^-1,此后便长期处于隆升过程;136~152 Ma时期为快速隆升阶段,隆升速率平均为56.3 m·Ma^-1,隆升量约为900 m,是燕山运动导致秦岭造山期后的一次陆内挤压;70~136 Ma时期为较缓慢隆升阶段,隆升速率平均为39.4 m·Ma^-1,隆升量约为2600 m,是秦岭造山晚期挤压的结果;0~70 Ma时期的隆升速率为42.8 m·Ma^-1,持续时间较长,隆升幅度约3000 m,是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结果。中生代构造隆升对本区低温热液矿体和油气保存极为不利;上新统以来(8 Ma或5 Ma),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向东扩展的远程效应对大巴山前陆构造的影响不明显。 张艳妮 李荣西 刘海青 朱瑞静 朱德明 王宁 赵帮胜关键词:构造隆升 热演化史 裂变径迹 沉降速率 隆升速率 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热液流体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流体通常是指来自地壳深部、温度比所经围岩地层温度高的地质流体,通常从地层深部向浅部沿断裂运移.由于热液流体富含CO2等多种挥发分以及阴阳离子,并携带大量热能,可通过与储层岩石矿物发生化学反应.其中储层中不稳定的矿物成分遭... 覃小丽 李荣西 刘海青关键词:油气藏 热液流体 储集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