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浆
  • 3篇预后
  • 3篇溶血
  • 3篇溶血磷脂
  • 3篇溶血磷脂酸
  • 3篇溶血磷脂酸水...
  • 3篇梗死
  • 2篇灯盏
  • 2篇灯盏花
  • 2篇灯盏花素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血清
  • 2篇缺血
  • 2篇卒中
  • 2篇卒中预后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卒中
  • 2篇脑卒中预后

机构

  • 8篇南昌大学第四...

作者

  • 8篇刘海江
  • 4篇楼小亮
  • 4篇陈聪
  • 4篇魏江涛
  • 3篇李晓萍
  • 3篇李进
  • 3篇谭建萍
  • 3篇范华
  • 2篇徐江霞
  • 2篇官亮
  • 2篇詹细平
  • 2篇余国珍
  • 2篇徐剑君
  • 1篇万玲
  • 1篇方正旭
  • 1篇龚淑琪

传媒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江西省第五次...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时效关系
2012年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时间长短对大白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将54只大白兔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和A组、2次缺血5min/灌注5min组(B组)、3次缺血10min/灌注5min组(C组)、4次缺血5min/灌注5min组(D组)、4次缺血10min/灌注5min组(E组)。假手术组只穿线,其他5组均接受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闭塞30min后再灌注6h的处理。B、C组分别同时双侧股动脉实施2次缺血5min再灌注5min、3次缺血10min再灌注5min远端缺血后处理,D、E组分别同时双侧股动脉实施4次缺血5min再灌注5min、缺血10min再灌注5min远端缺血后处理,并全程记录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分别在缺血前后和再灌注后3、6h获取血浆标本检测肌钙蛋白(cTnT),利用cTnT总释放量曲线下面积量化评估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6组0~30min室性心律失常评分差值组间比较:假手术组实验前后无变化;B、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组与A、B、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缺血后处理时间长短呈负相关(r=-0.892)。cT-nT水平:假手术组实验前后无变化;B、C、D、E组较A组下降显著(P<0.05),E组较B、C、D组下降显著(P<0.05)。且与缺血后处理时间长短呈负相关(r=-0.833);心肌梗死面积:假手术组无心肌梗死。与A组比较,B组下降32.3%,C组下降32.8%,D组下降31.0%,E组下降35.8%;且与缺血后处理时间长短呈负相关(r=-0.782)。结论远隔缺血后处理可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其作用与后处理时间明显相关。
魏江涛陈聪方正旭李进官亮刘海江
关键词:心肌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肌钙蛋白T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灯盏花素组(48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支持处理;灯盏花素组在此基础上加用l灯盏花素50mg+生理盐水250m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5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5d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2组经过治疗后NIHSS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15d的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能够有效的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刘海江陈聪魏江涛
关键词:灯盏花素脑梗死
血清铁蛋白与脑出血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血肿体积、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预后(Barthel指数)的关系,探讨铁离子在脑出血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并进一步观察去铁敏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
刘海江楼小亮李晓萍范华谭建萍
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和胆红素的变化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和胆红素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尿酸和胆红素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间接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直接胆红素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升高、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李进陈聪魏江涛余国珍刘海江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尿酸胆红素
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关系的研究
楼小亮李晓萍徐江霞范华谭建萍刘海江徐剑君
“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关系的研究”是省卫生厅普通计划,课题合同编号20052026,申请时间为2005年3月,批准时间2005年11月,批准经费0.4万元。研究始于2005年11月,2008年9月全部实验...
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一旦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将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目前.
楼小亮詹细平李晓萍徐江霞范华龚淑琪谭建萍刘海江徐剑君
关键词:溶血磷脂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BARTHEL指数
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关系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86例高血压患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血压。血压晨峰值≥32.6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为晨峰组(42例),血压晨峰值<32.6 mm Hg为非晨峰组(144例),并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患者同时具备胸痛、心电图动态变化或心肌酶学变化为急性冠状动脉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比较2组年龄、动态血压参数、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结果与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患者血压晨峰值、清晨动脉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晨峰组24 h平均动脉压、清晨脉压虽高于非晨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组患者血压晨峰值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r=0.9),非晨峰组患者血压晨峰值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无相关性(r=0.3)。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魏江涛陈聪万玲李进刘海江官亮余国珍
关键词:高血压心肌梗死昼夜节律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灯盏花素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支持处理;灯盏花素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250ml+灯盏花素10ml静滴,1次/d,共15d。检测并记录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5d血浆LPA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15d血浆LPA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灯盏花素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能够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水平。
刘海江詹细平楼小亮
关键词:灯盏花素脑梗死溶血磷脂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