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洪义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北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毒病
  • 2篇小麦
  • 2篇病毒
  • 2篇病毒病
  • 2篇春小麦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鉴定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花叶
  • 1篇花叶病
  • 1篇花叶病毒
  • 1篇灰飞虱
  • 1篇飞虱
  • 1篇SMV
  • 1篇病害
  • 1篇超微
  • 1篇超微结构

机构

  • 3篇东北农学院
  • 1篇铁岭市林业科...

作者

  • 3篇刘洪义
  • 3篇张明厚
  • 1篇吕军
  • 1篇刘学敏
  • 1篇孙伯铮
  • 1篇郭井泉
  • 1篇李连贵

传媒

  • 3篇东北农学院学...

年份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豆花叶病毒(SMV)流行预测式的建立被引量:1
1990年
1986~1989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辽宁省铁岭多点设置不同种子传毒率水平的试验区,调查测定SMV流行和有翅蚜发生、飞翔动态,共积累19组数据。采用Apple-Ⅱ计算机BASIC语言进行回归分析,分别推导出符合度较高的SMV流行中,长期预测式。预测式可在东北地区试用,若结合种子传毒率预测和产量损失估计使用,将显著提高SMV“综合治理”水平。
郭井泉刘学敏刘洪义张明厚姜永业李连贵孙伯铮
关键词:大豆花叶病毒病害
春小麦病毒病的鉴定——Ⅱ 生物学特性及血清学鉴定被引量:3
1993年
试验证明,春小麦病毒病毒原的传毒介体为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a Fallen),不能经卵传毒。土壤、种子、蚜虫、叶蝉及汁液磨擦接种均不传毒。生物学测定及田间调查表明,该病毒的症状为矮化、丛生、叶片有条纹花叶、条点及植株早枯。症状表现与感病时期及温度有关,日温高于30℃则隐症。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与日本 Toriyama 的报道一致。黍(Panicummiliaceum),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野稗(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为新确定的寄主。该病毒在谷子及黍上造成大面积危害,并在谷子上表现特殊症状。ELISA 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与小麦丛矮病的抗血清呈阳性反应。以上结果及电镜观察(已报道)确定该病毒为北方禾谷花叶病毒(NCMV),又名小麦丛矮病毒(WRSV)。
刘洪义吕军张明厚
关键词:小麦病毒病灰飞虱
春小麦病毒病的鉴定——Ⅰ.电镜观察及病细胞超微结构分析被引量:1
1992年
小麦病叶中观察到大小为50~55nm×330~450nm的病毒粒体,粒体大多为弹状,少数为两端削平的杆状;粒体横切面有3层同心环结构;本病毒粒体主要存在于感病细胞的细胞质中及细胞核的周围;在个别细胞的核质中发现无被膜粒体。细胞质中的病毒粒体常聚集成团粒体结构,此结构的外缘有膜状物包围。未成熟的筛管分子中和胞间连丝附近的病毒粒体呈散乱无规则分布。观察到病毒粒体通过胞间连丝运转的状态及粒体运转对胞间连丝的影响,还发现高尔基体囊胞增生现象和粒体在细胞质中的出芽现象。将电镜观察结果同已报道的有关文献进行比较,认为该病毒为北方禾谷花叶病毒(国内称小麦丛矮病毒)(NCMV)。
刘洪义张明厚
关键词: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小麦病毒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