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义
- 作品数:7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泥石流危险度区划与土地利用规划被引量:4
- 2005年
-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自然灾害现象,它的发生发展受到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山区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灾害危险程度的影响。该文通过对研究区土地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进行了研究区泥石流危险度区划,找出了当地泥石流危险性最大的区域,继而又根据区划结果对当地土地利用规划提出建议,对国民经济规划决策及持续、稳定发展,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东野光亮王霖琳刘洪义李传荣
- 关键词: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土地利用规划评价指标
- 山东省泥石流的形成过程与检测预报研究
- 东野光亮赵庚星邱健壮费鲜芸李传荣李贻学王德科刘长庆王霖琳王明媚夏艳玲刘洪义
- 该成果以野外调查和定位研究为基础,充分利用“3S”技术;对实测数据和调查资料进行处理,预测预报项目区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对该区进行泥石流危险度区的划分。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项目区有关泥石流灾害防治的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管...
- 关键词:
- 关键词:泥石流
- 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管理信息系统
- 采用GIS技术建立科学、完善、实用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ULEIS)是当前土地管理工作中,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介绍了基于组件式GIS,结合德州市区实际建立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对系统模块的组...
- 崔永林王霞刘洪义
- 关键词:GIS信息系统
- 文献传递
- DEM在区域土壤侵蚀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0
- 2004年
- 利用研究区地形图制作数字高程模型(DEM)并由DEM派生出坡度、坡向图。通过DEM与坡度、坡向图的叠置分析,以确定徂徕山地形因子与侵蚀类型及侵蚀过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徂徕山区域土壤侵蚀方式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不同坡向的侵蚀强度有明显差异,同时坡度不同引起的主要土壤侵蚀类型存在差异。
- 刘洪义东野光亮
-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土壤侵蚀DEM坡向坡度
- 坡面土壤侵蚀过程中微形态特征变化研究
- 近半个世纪以来,伴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土壤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全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之一.传统的土壤侵蚀研究都是从宏观上进行的,缺乏微观理论和数据的支持,利用土壤微形态结合图形信...
- 刘洪义
- 关键词:土壤侵蚀土壤微形态DEM
- 文献传递
- 黄河清水沟改道以来河口新生湿地动态监测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利用1976-12—2003-01共22个时相的卫星遥感数据,以及GIS空间分析手段,对黄河清水沟改道以来河口新生湿地的时空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不同时相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获得水陆界限,在GIS支持下对研究区内的水陆边界进行比较,确定侵蚀区和淤积区,并计算其面积。结果表明,在黄河泥沙沉积和海洋侵蚀的双重作用下,河口新生湿地的增加和减少交替进行,且近年来净增加面积呈现减少趋势。27年余净增加河口新生湿地17154.41hm2,1993年以前为净增加,此后则逐步减少。1993年之前的增加部位为新河口区和东南沿海区,减少部位在老河口区,之后则老河口区增加,新河口区和东南沿海区减少。
- 李秀娟赵庚星刘洪义栾新诚
- 关键词:黄河
- 农业开发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结构模型研究被引量:10
- 2002年
- 农业开发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包含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等多种要素 ,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系统的动态发展 ,把握系统要素的结构层次和互动效应是进行农业开发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研究、建立相应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和基础。该文应用解释结构模型法 (ISM法 ) ,以济南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 ,在构建农业开发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结构模型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布尔运算和可达矩阵的分解 ,得出相应的结构矩阵和递阶结构模型图 ,并初步探讨了该结构模型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该结构模型图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土地利用系统各要素的空间递阶关系 ,为划分研究对象 。
- 东野光亮赵文武张银辉刘洪义
- 关键词:矩阵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