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然
- 作品数:54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从本体到历史:玄言诗的重新定位——读杨合林《玄言诗研究》
- 2013年
-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玄言诗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产生了数量可观的成果。但如何将玄言诗研究推向纵深,如关于玄言诗的义界、历史阶段、类型、历史定位等问题,仍有值得探讨的空间。在诸多研究中,杨合林的《玄言诗研究》在方法和思路上都有一定的开拓性意义。作者将本体研究与历史研究、诗歌研究与文化研究有效结合起来,既注重玄言诗自身的发展理路,也注重它与整个文学史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这不仅加深了对玄言诗本身的认识,还弥合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链条中缺失的一个关键性环节。
- 刘泰然
- 关键词:本体玄言诗
- 成法与气韵:从董其昌到王原祁、石涛——一条切入中国后期绘画传统的内在线索被引量:1
- 2011年
- 董其昌通过绘画史系谱的清理,使得对古法的遵循与对气韵的领悟达到内在统一。在他那里,绘画一方面成了一系列古人既有形式语汇的重新处理过程,又是一个"不合而合"、气韵天成的自然运作过程。王原祁与石涛对董其昌身上两个方面各有侧重,一重法式规则,一重自然率性,但都对"习气"提出批评,表明一种危机意识,同时以其绘画理论与实践从不同方向对这种危机作出回应。
- 刘泰然陈雪
- 关键词:气韵王原祁石涛
- 反现代性与复魅之诗——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中的神话修辞
- 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海德格尔借助一种神话修辞,将"艺术"作为本源,这种本源与"古希腊"及"故乡土地"这两重本源构成本源结构的三位一体。艺术成为一个祛魅化时代的"显圣物",为德意志民族召回神圣价值,重新开启其本真历史。
- 陈雪刘泰然
- 关键词:《艺术作品的本源》
- 文献传递
- 娱乐:从圣化到泛化——娱乐文化的一个“考古学”梳理被引量:8
- 2008年
- 娱乐文化的发展从人类历史的角度讲,经历了从娱乐的神圣化到娱乐的理性化,一直到娱乐的泛化这样一个大致的过程。在娱乐的泛化这一阶段里,传统的那样一种神圣与世俗、高雅与低俗、理性与欲望、灵魂与身体之间的辩证张力消失不见了。
- 刘泰然
- 关键词:娱乐文化圣化理性化泛化
- “文字不如绘画”:直感经验与视觉成规——论《湘行书简》《湘行散记》中的语-图关系
- 2018年
- 关于图像与文字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的媒介意识贯穿于《湘行书简》和《湘行散记》两部作品的始终。对于沈从文而言,文字的遮蔽性更大于绘画,而绘画相对于他的直感经验而言,也是无力的。无论对于文字还是对于绘画,沈从文都是不得已而用之。但他通过文字和绘画的并置互文,古典和现代之间的平衡综合,在各种的视觉成规与表征体系的裂缝间做种种补缀的工作,尝试着传达他所感知到的完整的湘西,而实际上,那样一个湘西永远只在裂缝中隐约地闪现。
- 刘泰然
- 从两蛇(龙)图像看九鼎纹饰与《山海经图》之可能关联
- 2014年
- 不少学者认为《山海经图》源自九鼎纹饰,但两者在图像母题上的到底有着何种关联却颇费猜疑。本文从两蛇(龙)母题出发,通过《山海经》文字记载及《山海经》同时代的图像资料,以及马王堆帛书等的考察,试图对九鼎纹饰与《山海经图》的可能关联进行探讨。
- 刘泰然陈雪
- “吃人”话语的建构与还原——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到田耳的《掰月亮砸人》被引量:3
- 2011年
- 以鲁迅《狂人日记》为代表的一系列文本对于"吃人"主题的叙事使得作为一种经验事实的"吃人"被提升到文化隐喻层面上的关于国民性的话语建构。而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田耳的《掰月亮砸人》这篇小说同样涉及到这一主题。在这篇小说中,田耳通过与鲁迅的潜在对话,一方面使得吃人主题重新被还原到一种经验的层面;另一方面,他也通过这种对话来思考小说自身的可能性,并体现了不同于鲁迅那一代人的理解。
- 刘泰然陈雪
- 看的方式:历史化、技术化与中国艺术经验被引量:5
- 2019年
- 马克思提出了'感官的历史化'问题,指出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性特征在于人能够以他们的技术,预见到某种不是被自然给定的且终将能够被人创造出来的将来之物。但在此涉及到的技术与身体、技术与劳动、技术与人的感知方式的关系诸问题仍然值得进一步深究。借助中国艺术经验可以让我们在一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将'感官的历史化'与'感官的技术化'问题区别看待,以此反思技术化的后果所带来的'看的方式'的全球化和均质化,反思我们理解自身处境和想象可能生活的能力的丧失。
- 刘泰然
- 精神的辩证法——论曾庆仁《虚度一生》
- 2013年
- 《虚度一生》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异质性的存在,它剥离了具体的经验层面的问题,以一种超验写作的方式直接切入一些更复杂也更抽象的精神与心灵问题,通过一种对话结构,体现了一种精神辩证法,一种在"两个世界中间"不断寻找与追问的心路历程。
- 刘泰然田甜
- 美学在今天何以成为可能——兼论吴炫的《否定主义美学》
- 2004年
- 否定主义美学观认为 ,美学不仅要研究美的现成形式 (符号 ) ,更重要的是探求这些形式 (符号 )为何美之原因 ,以信它之所以诞生的动力机制等更重要的深层问题。其代言人吴炫主张 ,美并不存在于任何现成的、既有的主客观状态中 ;恰恰相反 ,它指向一种未来的可能性世界———理想化、创造性、生成性的价值世界。人类与美借此创造性过程而实现回顾契合。换言之 ,它旨在否定美的现成性、既定性价值 ,肯定美的不断生成性。
- 刘泰然
- 关键词:美学否定主义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