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玉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安阳地区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1篇胆管
  • 1篇胆管扩张
  • 1篇胆管扩张症
  • 1篇凋亡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肺炎
  • 1篇血清
  • 1篇右半结肠
  • 1篇右半结肠切除
  • 1篇右半结肠切除...
  • 1篇增殖
  • 1篇入路
  • 1篇上调
  • 1篇手术治疗体会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人非小细胞肺...
  • 1篇外科

机构

  • 5篇安阳地区医院
  • 2篇安阳职业技术...
  • 2篇安阳市肿瘤医...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5篇刘文玉
  • 1篇杜永宏
  • 1篇李伟伟
  • 1篇陈玲玲
  • 1篇赵淑艳
  • 1篇秦芳
  • 1篇谭成堂
  • 1篇秦淑英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姜黄素通过上调miR-15a/16表达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姜黄素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0.0、12.5、25.0、50.0μmol/L)姜黄素处理48 h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A549细胞增殖,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RT-PCR检测细胞中微小RNA(miR-15a/16)表达;采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miR-15a/16抑制剂后,MTT法、流式细胞仪和TUNEL-4′,6-二脒基-2-苯基吲哚二盐酸盐(DAPI)双染法检测miR-15a/16对姜黄素处理的A549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验miR-15a/16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和B淋巴细胞瘤(BCL)2的靶向关系,Western印迹检测CyclinD1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姜黄素能够呈浓度依赖性抑制A549细胞增殖、增加Caspase 3活性和诱导miR-15a/16的表达;以50μl姜黄素处理A549细胞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抑制,细胞在G1期比例升高、S期和G2/M期比例降低,细胞凋亡能力和Caspase 3活性增强;转染miR-15a/16抑制剂后,姜黄素抑A549细胞增殖和促细胞凋亡的作用得以逆转;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CyclinD1和BCL2是miR-15a/16的靶基因,同时转染miR-15a/16模拟物后,CyclinD1和BCL2蛋白表达降低,反之则升高。结论姜黄素可通过上调miR-15a/16表达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秦芳秦淑英王新森刘文玉李伟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姜黄素细胞增殖凋亡
临床结肠癌治疗中腹腔镜内侧入路与开放右半结肠切除术应用的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临床结肠癌治疗中腹腔镜内侧入路与开放右半结肠切除术应用的价值。方法 56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开放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腹腔镜内侧入路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治疗中腹腔镜内侧入路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刘文玉陈玲玲
关键词:结肠癌
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41例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总结我院普外科治疗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至2013年9月安阳地区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接受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的41例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odani分型:Ia型27例,Ic型12例,IVa型2例。结果术后发生胆漏4例,胰漏1例,急性胰腺炎1例。32例随访1-8年,5例表现轻度胆管炎,2例吻合口狭窄,1例发生癌变。结论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Y吻合是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首选治疗,该病易早期手术,可逆转肝损害,预后良好。
谭成堂刘文玉杜永宏
关键词: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手术
新生儿肺炎病原菌特点及不同严重程度患儿血清25(OH)D3、CRP差异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析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病原菌分布特点及不同严重程度患儿血清25(OH)D3、CRP差异性。方法选取86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40例健康新生儿为健康对照组。患儿于确诊12 h内采集痰标本,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菌种。将86例患儿随机分为单一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单一用药组患儿给予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治疗,联合用药组患儿在单一用药的基础上联合注射头孢他啶治疗。治疗1周后,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同时采集两组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肠道内细菌群分析方法检测患儿粪便样本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属细菌、肠杆菌属细菌的含量。根据患儿住院时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分为重症组21例,轻症组65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静脉血,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使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86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中,52例患儿细菌培养结果阳性,阳性率60.47%,共培养分离55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39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15株,主要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1株,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经过抗生素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单一用药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儿的乳酸杆菌水平、双歧杆菌、肠球菌属细菌水平低于单一用药组和健康对照组,肠杆菌属细菌水平高于单一用药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患儿的血清25-(OH)D缺乏率为56.92%(37/65),重症组患儿的血清25-(OH)D缺乏率为76.19%(16/21),健康对照组新生儿的血清25-(OH)D缺乏率为7.5%(3/40),三组新生儿的血清25-(OH)D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的血清25(OH)D3为(9.25±5.46)ng/mL,显著低于轻症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CRP为
赵淑艳刘文玉魏丽芳王新森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肺炎25-羟基维生素D
1例先天性环状胰腺手术治疗体会
2004年
刘文玉
关键词: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