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实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密度泛函
  • 3篇密度泛函理论
  • 3篇泛函
  • 3篇泛函理论
  • 2篇增产
  • 2篇增产丙烯
  • 2篇吸附位
  • 2篇裂化
  • 2篇甲醇
  • 2篇CO
  • 2篇丙烷
  • 2篇丙烯
  • 2篇催化裂化
  • 1篇多相催化反应
  • 1篇一氧化碳
  • 1篇有机合成反应
  • 1篇水煤气
  • 1篇水煤气变换
  • 1篇水煤气变换反...
  • 1篇氢迁移

机构

  • 7篇辽宁石油化工...

作者

  • 7篇孙兆林
  • 7篇刘实
  • 6篇刘丹
  • 5篇张晓彤
  • 4篇张海波
  • 3篇宋丽娟
  • 3篇桂建舟
  • 3篇赵国利
  • 1篇李兴明
  • 1篇杜建亮

传媒

  • 2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辽宁化工
  • 1篇石油化工高等...
  • 1篇石油化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增产丙烯技术的发展现状被引量:2
2005年
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增产丙烯的技术,分析了各生产工艺的特点,结合我国目前情况提出了一些发展我国丙烯工业的建议.
刘实刘丹张海波张晓彤宋丽娟孙兆林
关键词:丙烯增产催化裂化丙烷甲醇
CO在贵金属Pt(11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CO在Pt(111)表面的吸附位和活化机理。研究采用三维周期结构取代以往的团簇模型,消除金属表面结构选择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O在不同的表面活性位吸附后C-O键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即C-O键均不同程度地削弱,从而活化CO分子。经比较吸附能、化学键参数和CO重叠布居数,发现在顶位、桥位、hcp空穴位和fcc空穴位4个吸附位中,fcc空穴位是CO的最佳活性位。通过考察原子轨道电子变化,分析CO在Pt(111)表面的吸附活化机理,得到了CO分子在Pt(111)表面吸附的σ/π键作用机理。
刘实刘丹张海波宋丽娟孙兆林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CO吸附位
微波技术在催化中的应用进展
微波和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一样,都属于电磁波,其频率范围从30MHz到 300KMHz,即波长范围从1mm到1m。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故又称“超高频电磁波”。微波加热或称介电加热的基本原因在于带电粒子的传...
张海波杜建亮桂建舟刘实孙兆林
关键词:分子筛合成多相催化反应微波场有机合成反应微波作用微波技术
文献传递
CO在Cu(100)表面最佳吸附位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对CO分子在Cu(10 0 )表面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 :顶位吸附和桥位吸附这两种模型中CO分子都倾斜地吸附在Cu原子上 ,其中顶位吸附的C -O键长 (0 .115 5nm)和Cu -C键长 (0 .184 0nm)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而且C -O键长均比自由CO分子的C -O键长要长 ,说明Cu原子活化了CO分子。另外 ,顶位吸附时的体系能量较低 ,且有较大的吸附能 ,说明顶位吸附模型更稳定 ,所以CO很可能采用顶位吸附模型。从M櫣lliken轨道分布数据可以看出Cu原子上的σ电子向Cu原子的 4p轨道和O原子的 2p轨道转移 ,从而CO分子上的电子云会发生重排 ,组成新的轨道 ,所以CuCO就会形成弯曲结构。
赵国利刘丹刘实张晓彤孙兆林
关键词:CO密度泛函理论
不同金属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活性的DFT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CO分子在M (10 0 ) (M代表Cu、Ag、Au、Pd和Pt)表面上的吸附行为和吸附在金属表面上的H2 O分子的解离过程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CO在金属表面吸附后,C─O键长均在0 .114 3~0 .116 0nm (气相为0 .112 8nm)内,C─O键都不同程度地伸长了,表明它们削弱了C─O键,活化了CO分子。在对C─O键长、表面结合能(EB)、电子集居数等的分析中得到各表面对CO的吸附强度以Pd(10 0 )、Pt(10 0 )、Cu(10 0 )、Ag(10 0 )、Au(10 0 )顺序减弱;同时将此表面结合能、d电子转移数分别与水煤气变换反应的活性数据进行了关联,说明铜具有最好的活化性能。通过对水分子在不同金属表面上的解离过程的活化能研究发现,各表面对应的能量势垒以Au(10 0 )、Pt(10 0 )、Ag(10 0 )、Pd(10 0 )、Cu(10 0 )顺序下降,从而进一步解释了金属铜的催化活性优于其它金属催化剂的原因,此结论与实验结果相符。
赵国利刘丹刘实张晓彤桂建舟孙兆林
关键词:一氧化碳过渡金属水煤气变换反应
卟吩内氢迁移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将密度泛函理论应用于卟吩内氢迁移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计算反式卟吩trans-PH2和顺式卟吩cis-PH2的结构参数、总能量、电子密度和振动频率等参数。计算发现trans-PH2比cis-PH2的能量低29.13 kJ/mol(接近实验数据25.0 kJ/mol)。振动分析表明中间态TS-PH2只有一个虚频,而中间态SS-PH2有两个虚频,可以判定TS-PH2是分步反应机理的过渡态,而且同步反应历程比分步反应历程需要更大的活化能,因此可得出卟吩内氢迁移反应采用分步反应历程的结论。此研究表明,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能够较好地相吻合,能直观地表述卟吩内氢迁移反应的机理,从理论上解释了该反应采用分步反应机理。
孙兆林赵国利刘丹李兴明桂建舟刘实张晓彤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卟吩氢迁移反应反应机理
增产丙烯技术的发展现状
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增产丙烯的技术,分析了各生产工艺的特点,结合我国目前情况提出了一些发展我国丙烯工业的建议。
刘实刘丹张海波张晓彤宋丽娟孙兆林
关键词:丙烯增产催化裂化丙烷甲醇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