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安文

作品数:20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肠道
  • 5篇术后
  • 5篇切除
  • 5篇肿瘤
  • 5篇胃肠
  • 5篇胃肠道
  • 5篇间质
  • 5篇肠癌
  • 4篇胃肠道间质瘤
  • 4篇免疫
  • 4篇内皮
  • 4篇结肠
  • 4篇结肠癌
  • 4篇间质瘤
  • 4篇腹腔
  • 4篇肠道间质瘤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粘膜
  • 3篇粘膜切除

机构

  • 18篇深圳市第二人...
  • 6篇中南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邵阳市第一人...

作者

  • 19篇刘安文
  • 7篇陈小岚
  • 6篇马翔
  • 6篇杨峰
  • 6篇郑凯
  • 5篇廖国庆
  • 4篇刘合利
  • 3篇艾晓辉
  • 3篇陈萍
  • 3篇盛光
  • 3篇程书榜
  • 3篇刘蔚东
  • 3篇刘民生
  • 3篇文剑锋
  • 2篇徐敏
  • 2篇秦颖
  • 2篇庄树彤
  • 2篇孙军
  • 1篇何琼
  • 1篇刘湘国

传媒

  • 2篇中国肛肠病杂...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2012深圳...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大小与Ⅰ-Ⅲ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基于SEER数据库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对于行根治性切除术的非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率肿瘤大小在不同TNM分期中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中2010年至2015年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Ⅰ-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X⁃Tile软件根据肿瘤最大直径将患者分为小直径组、中等直径组及大直径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估计患者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SS),采用Log⁃rank检验对生存差异进行评估,采用Cox回归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肿瘤大小分别在Ⅰ期、Ⅱ期及Ⅲ期结肠癌患者中的预后作用,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函数来对肿瘤大小与癌症特异性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曲线拟合。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统计分析患者共计17627例,利用X⁃Tile软件对肿瘤大小进行分组,选取截断值分别为2.8 cm与8.0 cm。分组后小直径组3803(21.57%)例,中等直径组11812(67.01%)例,大直径组2012(11.41%)例,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5(P_(25)~P_(75):29~66)个月,末次随访中因肿瘤死亡患者2862例(16.24%),患者总体5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为81.48%[95%置信区间(95%CI):80.82%~82.15%]。对于Ⅰ期结肠癌患者,较大的肿瘤预示着患者不良预后的趋势,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HR)=1.06,95%CI:0.98~1.14,P>0.05]。对于Ⅱ期结肠癌患者,肿瘤大小与患者癌症特异性死亡的风险之间呈U形关系而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在Ⅲ期患者中,较大的肿瘤是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8,95%CI:1.06~1.10,P<0.001)。结论:肿瘤大小是Ⅲ期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Ⅱ期结肠癌患者中,肿瘤大小与预后之间呈U形关系;在Ⅰ期结肠癌患者中,肿瘤大小与预后无显著关联性。肿瘤大小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应结合肿瘤具体TNM分期来判断。
杜昆杜宁超廖木春刘安文陈小岚
关键词:结肠癌肿瘤大小预后
术前癌胚抗原水平升高对Ⅰ~Ⅲ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术前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升高对Ⅰ~Ⅲ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中2010—2015年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Ⅰ~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CEA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组(≤5.0 ng/mL)与升高组(>5.0 ng/mL)。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两组患者癌症特异性生存期,采用Log-rank检验对生存差异进行评估,采用Cox回归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估术前CEA水平的预后作用,建立AJCC分期联合术前CEA水平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分析模型的区分度。结果:最终纳入患者17921例,术前CEA水平正常组11467例(64.0%),CEA水平升高组6454例(36.0%),中位随访时间为45(29,66)个月,末次随访中因结肠癌死亡患者2910例(16.24%),患者总体5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为81.48%(95%CI:80.82%~82.14%)。术前CEA水平升高患者的AJCC分期更晚,分化程度更低,更易发生周围神经浸润。术前CEA水平升高组及正常组患者的5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2.75%及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EA水平升高与结肠癌患者术后更短的癌症特异性生存期独立相关(HR=1.74,95%CI:1.62~1.88,P<0.001)。AJCC分期联合术前CEA水平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纯AJCC分期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0.71比0.68)。结论:术前CEA水平升高的Ⅰ~Ⅲ期结肠癌患者术后发生癌症特异性死亡的风险更高,术前CEA水平升高是Ⅰ~Ⅲ期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杜昆杜宁超刘安文廖木春陈小岚
关键词:结肠癌癌胚抗原
进展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探讨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进展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术后复发提供指导建议。方法:选取实施结肠癌根治手术的208例进展期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3年随访患者是否发生转移、复发及死亡分为复发组(97例)和未复发组(111例),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间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率、血管侵犯、脉管癌栓、术后辅助性化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发生复发转移作为因变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脉管癌栓、术后辅助性化疗作为自变量,选择进入建立模型,结果显示,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血管侵犯、发生脉管癌栓是进展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OR=3.297、OR=3.098、OR=4.183、OR=4.875,P<0.05),术后辅助化疗是进展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保护因素(OR=0.242,P<0.05)。结论:进展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血管侵犯、发生脉管癌栓,术后采取化疗措施具有减少复发、转移的效果。
秦颖张海涛文剑锋庄树彤刘安文郑凯
关键词:结肠肿瘤肿瘤复发肿瘤转移
不同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近中期随访比较
2022年
目的分析不同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近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术中盆底腹膜关闭与否,将采用未实施盆底腹膜关闭的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未关闭组,采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联合盆底腹膜关闭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关闭组。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手术相关指标、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以(x±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关闭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未关闭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短于未关闭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未关闭组,GQOLI-74评分高于未关闭组(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盆腔腹膜关闭能够降低低位宜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马翔刘安文邱建夫徐敏廖木春杨峰
关键词: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血管内皮素-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86例GISTs检测,观察ET-1和VEGF在GIST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ET-1和VEGF在GISTs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28%(57/86)和72.09%(62/86),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347,P〈0.01),GISTs中ET-1、VEGF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和原发部位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极低危和低危、中危、高危三组中,ET-1、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依次为40.00%(6/15)、65.22%(30/46)、84.00%(21/25)和33.33%(5/15)、76.09%(35/46)、88.00%(22/25),阳性表达率均随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X2=8.171,14.710,P〈0.05);有浸润转移组、无浸润转移组ET-1、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47%(39/51)、51.43%(18/35)和88.24%(45/51)、48.57%(1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02,16.230,P〈0.05);在肿瘤直径〈2cm、2~5cm和〉5cm三组,ET-1、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依次为33.33%(5/15)、61.11%(11/18)、77.36%(41/53)和40.00%(6/15)、66.67%(12/18)、83.02%(44/53),随直径增大依次升高。直径〈2cm和〉5cm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354,11.116,P〈0.05);在细胞核分裂数〈5/50HP和≥5/50HP两组,ET-1、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39%0(13/33)、83.02%(44/53)和45.45%(15/33)、88.68%(47/53),后者均职显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17,18.886,P〈0.05)。ET-1和VEGF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相应阴性组患者(X2=6.124,6.287,P〈0.05)。结论ET-1和VEGF在GISTs中的表达有联合倾向,可能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及其预后,并可作
艾晓辉刘蔚东谢钢罗博申小平王海刘安文莫军
关键词:内皮缩血管肽1代谢内皮生长因子代谢胃肠道间质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内皮素-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素(ET)-1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6例GISTs检测,观察HIF-1α、ET-1在GIST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IF—1α、ET-1在GISTs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68%(56/76)、65.79(50/76),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其与胃肠道问质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浸润转移和核分裂数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无关(P〉0.05);HIF-1α、ET-1在极低和低危险,中度危险和高危险及直径〈2cm和直径〉5c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表达率随恶性程度的增加和肿瘤直径的增大而增加(P〈0.05),在有浸润转移和核分裂数≥5/50HP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浸润转移和核分裂数〈5/50HP组中的表达(P〈0.05)。结论HIF-1α、ET 1在GISTs中的表达有联合倾向,可能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及其预后,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用标志物。
艾晓辉廖国庆刘合利刘湘国周林刚刘阳志刘安文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缺氧诱导因子内皮素-1免疫组织化学
原发性胃淋巴瘤中APC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8年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组织中腺瘤性结肠息肉病(APC)蛋白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APC蛋白在PG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1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省邵阳市中医医院PGL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PGL和30例胃正常黏膜组织中APC蛋白的表达。结果 PGL和胃正常黏膜组织中AP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78%和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L组织中有无淋巴结转移和不同临床分期的APC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及大体形态的APC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C蛋白在PGL中低表达,是PGL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提示APC蛋白可作为PGL发生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
艾晓辉李小荣雷庆良廖国庆罗博刘蔚东王海刘安文付江涛刘合利
关键词:原发性胃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法
5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c-kit及PDGFR-a基因检测及突变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c-kit基因及PDGFRα基因突变特点与规律。方法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50例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c-kit基因第9、11、13外显子和PDGFRΑ基因第12、18外显子的序列。结果在50例成功检测序列的GIST中共检测到c-kit基因突变32例,PDGFRα基因的突变共检测到2例。结论①大部分的GIST存在c-kit基因的突变,在无c-kit基因突变的GIST中有一部分存在PDGFRα基因的突变。②c-kit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第11号外显子。突变的方式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点突变、缺失突变和串联重复插入。③胃GIST中c-kit exon11突变率较小肠、结直肠及胃肠道外GIST的突变率高。
刘安文廖国庆郑凯程书榜闻艳梅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C-KIT基因
高效快速肠道准备方法的探讨
2011年
为寻求一种高效、快速且适用于大多数患者肛肠检查、术前的肠道准备方法,我们根据直肠肛门检查、手术前肠道准备的作用和目的,总结既往肠道准备方法的优缺点,摒弃饮食限制及口服泻药、口服抗生素等副作用明显的方法,选用庆大霉素、甲硝唑液、开塞露对1036例患者保留灌肠进行肠道准备。结果显示,肠道准备满意度判定,优970例(93.6%),良60例(5.8%),差6例(O.6%)。结果表明,庆大霉素、甲硝唑液、开塞露保留灌肠进行肠道准备安全、高效、快速、无副作用、无禁忌症、适用范围广,为目前较理想的肠道准备方法。
陈小岚杨峰何琼夏克静刘安文马翔刘民生盛光陈萍
关键词:肠道准备药物
低位直肠类癌的外科治疗体会
2011年
为探讨低位直肠类癌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8例低位直肠类癌局部切除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8例患者中,除1例多发类癌患者外,其余肿瘤均距肛缘7cm以内;肿瘤直径〈1cm者7例,≥1cm者1例。术后定期复查,均无复发。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类癌早期肿瘤局限,瘤体小,行局部切除术预后较好;对于瘤体较大者需要谨慎对待。术后应定期复查。
杨峰陈小岚刘民生盛光马翔刘安文陈萍
关键词:直肠类癌局部切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