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嘉馨

作品数:141 被引量:21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输血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24篇专利

领域

  • 105篇医药卫生
  • 12篇化学工程
  • 5篇理学
  • 4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31篇血小板
  • 30篇红细胞
  • 28篇血液
  • 26篇血红蛋白
  • 26篇红蛋白
  • 24篇蛋白
  • 21篇血红
  • 19篇白细胞
  • 17篇细胞
  • 14篇滤除白细胞
  • 13篇全血
  • 11篇悬浮红细胞
  • 11篇人脐
  • 11篇人脐带
  • 9篇药物
  • 9篇浓缩血小板
  • 8篇氧化氮
  • 8篇一氧化氮
  • 8篇红细胞代用品
  • 6篇血红蛋白氧载...

机构

  • 140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成都市血液中...
  • 3篇西藏自治区血...
  • 3篇成都正康药业...
  • 3篇润方(北京)...
  • 2篇四川大学
  • 2篇辽宁省血液中...
  • 2篇天津协和生物...
  • 2篇成都市佳颖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辽宁省血液中...
  • 1篇山东省医疗器...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41篇刘嘉馨
  • 127篇王红
  • 58篇钟锐
  • 40篇曹晔
  • 37篇贺曾
  • 35篇杨成民
  • 30篇李燊
  • 22篇张学俊
  • 21篇周文涛
  • 19篇何语良
  • 17篇刘曦
  • 14篇陈刚
  • 13篇吴瑕
  • 13篇袁理
  • 12篇陈洁
  • 12篇于晶晶
  • 11篇李遥金
  • 10篇于青
  • 9篇谢月娜
  • 8篇张警丹

传媒

  • 77篇中国输血杂志
  • 6篇中国输血协会...
  • 5篇中国输血协会...
  • 3篇国际生物医学...
  • 3篇2014中国...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国外医学(输...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普外临床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国际输血协会...

年份

  • 5篇2024
  • 8篇2023
  • 12篇2022
  • 5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10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11篇2014
  • 6篇2013
  • 20篇2012
  • 6篇2011
  • 14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1
  • 1篇1997
  • 1篇1996
1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红蛋白最佳聚合工艺匹配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以戊二醛为交联剂的血红蛋白类氧载体(HBOCs)的聚合工艺匹配条件的优化研究,进一步降低终产品的平均分子质量和超大分子含量,提高聚合血红蛋白的有效转化率.方法 在前期对人胎盘血红蛋白与戊二醛交联的单因素影响水平的研究基础上,选取戊二醛的加样速度、血红蛋白的质量浓度和戊二醛与血红蛋白的摩尔比3个因素做正交试验以优化血红蛋白聚合工艺的匹配条件.结果 戊二醛与血红蛋白的摩尔比对聚合血红蛋白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血红蛋白的质量浓度,最后为戊二醛的加样速度.对平均分子质量的影响分析,不同的戊二醛与血红蛋白摩尔比条件下的平均分子质量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的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和戊二醛的加样速度条件下的平均分子质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有效转化率的影响分析,不同的戊二醛与血红蛋白摩尔比和不同的血红蛋白质量浓度条件下的有效转化率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戊二醛加样速度条件下的有效转化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超大分子含量的影响分析,不同的戊二醛与血红蛋白摩尔比条件下的超大分子含量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红蛋白的质量浓度和戊二醛的加样速度条件下超大分子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分析,优化确定了血红蛋白聚合工艺的最佳匹配条件.
周文涛李燊郝莎莎刘嘉馨王红杨成民
关键词:正交试验
一种肿瘤靶向性的复合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肿瘤靶向性的复合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制药领域。该复合纳米药物是以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紫杉醇、磷脂和胆固醇为原料制得的,其中,磷脂和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的质量比为100:(0.1~2.5)。该...
曹晔徐莹璨钟锐王红刘嘉馨
文献传递
PolyCHb携氧复苏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EPO表达影响的初步分析
目的 PolyCHb携氧复苏液救治失血性休克大鼠研究其血浆EPO含量及肾组织EPO,EPOR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将6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PolyCHb组、RBC...
李琬晶王京李遥金王红杨成民刘嘉馨
文献传递
人造血——红细胞代用品研究进展与临床试用
本文综合了20世纪70年来国内外对红细胞代用品基础研究、中试规模生产的主要成就和临床试用中安全及有效的评价,简明地介绍了各类试品的特点、总体达到的水平、尚存的主要技术难题和研究的主攻方向.
王红珠海经济特区劲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珠海)刘嘉馨刘小平杨成民
关键词:红细胞代用品人造血
文献传递
3种过滤材料的去脂效果的初步研究
2010年
钟锐王红曹晔刘嘉馨
关键词:去脂血液相容性蛋白吸附接枝率水刺溶血率
改进的聚合血红蛋白制备方法
改进的聚合血红蛋白制备方法。以无基质人脱氧血红蛋白的重量/体积含量为4~14%的血红蛋白水性液替为原料,在惰性气体环境和搅拌条件下,经钛棒滤芯将醛基型双功能交联剂送入原料溶液,在0℃~10℃进行聚合反应,制备得到平均分子...
周文涛杨成民王劲峰刘嘉馨李燊王红李凤娟王翔陈刚
文献传递
全血中S-亚硝基硫醇含量测定的初步研究
目的 S-亚硝基硫醇(RSNO)是硫醇(R-SH)化合物的一氧化氮(NO)取代物,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如舒张血管和防止血小板聚集等。S-亚硝基硫醇可能与血液保存中红细胞活性密切相关,因此RSNO的准确定量在RS...
魏天静谢月娜王红刘嘉馨
洗涤血小板各组分促人/鼠成纤维细胞增殖初探
2013年
目的分析人血小板及其洗涤后获得的各组分补体灭活前后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和人成纤维细胞(HDP)的增殖作用。方法将所制备的新鲜人富血小板血浆(PRP)3份及血小板浓缩液(PC)5份(50 mL/份),分别用20 mL 0.9%生理盐水洗涤2次,重悬以获得贫血小板血浆(PPP)、生理盐水上清、洗涤血小板(WP)3个组分,同未经处理的PRP及PC一道,分别冻融留取对照样品后作补体灭活处理,ELASA方法测试补体灭活前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B)、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CCK-8试剂盒测定补体灭活前后对L929/HDP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 PRP及洗涤各组分补体灭活前后PDGF-AB、VEGF及EGF含量比较,P>0.05,PC及各组分补体灭活前后PDGF-AB、VEGF、EG及TGF-β1含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PRP及WP促L929细胞增殖比较:PRP为0.68±0.12 vs 2.13±0.18(P<0.05),WP为0.69±0.12 vs 0.66±0.13(P>0.05);PC及WP促L929细胞增殖比较:PC为0.42±0.05 vs 1.94±0.19(P<0.05),WP为1.69±0.13 vs 1.93±0.19(P>0.05)。补体灭活前后,PRP及WP促HDP细胞增殖:PRP为1.36±0.09 vs1.30±0.11(P>0.05),WP为1.26±0.04 vs 1.33±0.10(P>0.05);PC洗涤组分促细胞增殖:PC为1.32±0.07 vs1.28±0.09(P>0.05),WP为1.39±0.13 vs 1.44±0.13(P>0.05)。结论补体灭活对PRP与PC及洗涤获得的各组分PGFs含量影响较小,PGFs含量与促L929/HDP细胞的增殖作用存在非线性正相关关系,PGFs促细胞增殖可能存在种间差异。
陈洁王红钟锐贺曾吴瑕刘嘉馨
关键词:血小板生长因子细胞增殖成纤维细胞
高分子材料在血液储存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聚氯乙烯(PVC)医用材料在血液保存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血液成分储存条件的不同,传统的PVC塑料已经不能满足各种血液成分保存的需要。大量的研究开始寻找传统的PVC血袋的替代材料,主要包括原有PVC材料的改进和非PVC材料的开发两个方面。本文就近年来高分子材料在血液保存袋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孙雅杰王红钟锐何语良刘嘉馨
关键词:医用材料高分子血液成分
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前后的分析
2013年
目的:观察去白悬浮红细胞在制备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制备过程对去白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影响。方法:22份全血当日采集后分别于6和24h内制备成去白悬浮红细胞2U,检测制备前后的各项指标:K+、FHb、pH、Hct。结果: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前K+、FHb、pH、Hct的均值较制备后K+、FHb、pH、Hct的均值低(P<0.01),且制备前后6hK+、FHb、PH、Hct的均值较24h制备的去白悬浮红细胞K+、FHb、PH、Hct的均值低(P<0.01)。结论:制备前后和制备时间对去白悬浮红细胞质量有影响(P<0.01)。
聂海祺张坤莲吕延中栾燕刘显智王红刘嘉馨李长清李剑平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