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冷

作品数:40 被引量:420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病毒
  • 19篇肠道
  • 19篇肠道病毒
  • 16篇手足
  • 16篇手足口
  • 16篇手足口病
  • 9篇麻疹
  • 8篇病原学
  • 7篇抗体
  • 5篇疫苗
  • 5篇柯萨奇
  • 5篇脊髓灰质炎
  • 5篇VP1基因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柯萨奇病毒
  • 4篇基因特征
  • 4篇基因特征分析
  • 3篇荧光
  • 3篇荧光定量

机构

  • 40篇广东省疾病预...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东莞市疾病预...
  • 2篇佛山市疾病预...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电白县疾病预...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惠州市疾病预...
  • 1篇茂名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北亚骨科...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40篇刘冷
  • 39篇郑焕英
  • 31篇郭雪
  • 21篇柯昌文
  • 19篇曾汉日
  • 16篇李晖
  • 8篇肖红
  • 7篇管大伟
  • 6篇苏娟
  • 6篇黎薇
  • 6篇许文波
  • 5篇徐宁
  • 4篇王雅静
  • 4篇吴承刚
  • 4篇谭小华
  • 4篇孙立梅
  • 4篇罗耀星
  • 3篇林永杰
  • 3篇方苓
  • 3篇钟昱文

传媒

  • 6篇华南预防医学
  • 5篇中国计划免疫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病毒学报
  • 3篇中国消毒学杂...
  • 2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2011广东...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8-2009年广东手足口病非CAl6非EV71肠道病毒株的鉴定及其VPl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2008-2009年广东省子足口痫非CAl6非EV71肠近、炳毒侏的流仃情况以及毒株型别。方法从2008-2009年广东省手足口病粪便样本中采用RD细胞和HEp-2细胞分离病毒毒株,待出现细胞病变后收集上清采用lit—PCR进行鉴定。非CAl6非EV71毒株再进行VPl测序分析,序列通过BLAST程序鉴定型别,用MEGA4.0软件进行基冈进化分析。结果共分离到22株非CAl6非EV71毒株,通过BLAST程序鉴定型别。2008年9株非CAl6、非EV71的毒株有CA2型、CA4、CB3型;2009年13株有EV80、E13、E30、CB5、E24、PVl、CAl0、CA6和CA2。各毒株间同源性低,各毒株分别归属CoxA、CoxB、埃叮肠道病毒、新型肠道病毒和脊灰病毒组。结论广东省2008--2009年两年来,手足口病除了CAl6和EV71占主导地位外,并不存在其他的优势株,其他型肠道病毒分布比较广,既有CoxA组病毒、CoxB组,也有E13、E24、E30、新型病毒EV80和脊髓灰质炎病毒PVl.几组病毒伴随流行。
肖红管大伟曾汉日黎薇苏娟郑焕英郭雪刘冷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VP1基因
2008年广东省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被引量:52
2009年
目的监测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为预防和控制肠道病毒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手足口病患儿的粪便、肛拭子、咽拭子、疱疹液进行RT-PCR定性,肠道病毒通用引物阳性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分离株用EV71和CA16的VP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鉴定。结果共收集患儿标本443份,肠道病毒通用引物阳性259份;做病毒分离256份,阳性150份,其中粪便158份,病毒分离阳性112份,阳性率为70.89%;肛拭子21份,病毒分离阳性10份,阳性率为47.62%;咽拭子65份,病毒分离阳性26份,阳性率为40.00%;疱疹液10份,病毒分离阳性2份,阳性率为20.00%。结论粪便、肛拭子、咽拭子、疱疹液的分离率有显著差异,粪便分离率最高;EV71和CA16是引起小儿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死亡病例全部是由EV71病毒引起。
郭雪郑焕英莫艳玲周惠琼刘冷柯昌文邓小玲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感染儿童
中国广东省18株柯萨奇病毒A6型分离株全基因组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为了解2013年广东省引起手足口病的CVA6全基因组特征,探索研究暴发流行期与非流行期CVA6毒株间的基因异同,本研究选取18株广东省CVA6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及测序,采用DNASTAR6.0、MEGA5.2和SimPlot3.5.1等软件对获取全基因组序列进行遗传进化、比对及重组分析。序列比对显示,18株广东省CVA6毒株基因组长度在7 390~7 392bp之间,与原型株Gdula比较,在编码区无碱基插入或缺失,在非编码区存在个别碱基的插入或缺失。遗传进化分析显示,18株广东省CVA6毒株全基因组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5%~99.6%和97.5%~99.9%。2013年广东省CVA6流行期毒株在全基因组进化树中处于Ⅲ、Ⅳ两个分支,2011年非流行期毒株只存在于Ⅳ分支。基因重组分析显示,广东省GD870/2013株在P2和P3区存在基因重组现象,GD839/2013株未发现明显的重组来源。结果表明,2013年广东省引起手足口病的CVA6在暴发流行期存在Ⅲ、Ⅳ两条病毒传播链的共同流行,其中Ⅲ传播链在非结构蛋白编码区存在基因重组现象,与Ⅳ传播链相比具有较大基因差异,然而2011年CVA6非流行期间只存在Ⅳ病毒传播链。
曾汉日陆靖郑焕英陈晓丽刘冷郭雪柯昌文李晖
关键词:手足口病全基因组
2008-2010年广东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2008-2010年广东省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的流行情况以及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2008-2010年广东省手足口病粪便样本,粪便样本经处理后提取核酸RNA,RT-PCR进行EV71和CA16型别鉴定。非CA16非EV...
肖红管大伟曾汉日黎薇苏娟郑焕英郭雪刘冷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VP1基因
文献传递
手足口病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病原检测与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手足口病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病原体基因型,为科学防控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手足口病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粪便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病原体基因,采用RDa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毒株进行VP1区全序列分析。结果EVT1或CA16感染病例密切接触者均分别检出EVT1或CA16,阳性率分别为25.64%和38.03%;EV71毒株与C4亚型的C4a群同源性最高(98.50~98.7%);5株CA16毒株与B1亚型的B1b群同源性最高(94.9%~97.1%);16株CA16毒株与B1亚型的B1a群同源性最高(97.4%~98.1%);病例与其密切接触者的EV71或CA16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9%~100.0%和99.8%~100.0%。结论2010年广东省手足口病病原体EV71属C4亚型C4a群;CA16属B1亚型,包括Bla和B1b两个群;病例与其密切接触者病毒分离株的VP1区核苷酸高度同源,但存在变异现象。
曾汉日陈晓丽郑焕英管大伟郭雪刘冷李晖柯昌文张永慧
关键词:手足口病密切接触者EV71CA16
503例残留麻痹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广东省1994-2007年间残留麻痹病例的病原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1994--2007年广东省503例残留麻痹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血清型鉴定和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型内鉴定,并使用统计学方法,综合分析病原学结果与残留麻痹病例的免疫史、性别、年龄等流行病学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收检了503例残留麻痹病例的粪便标本,其中150例分离到脊灰病毒(PV),均为疫苗类似株,59例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PV和NPEV的年度分离率分别在18.92%~47.06%和4.17%~25.00%之间浮动。PV分离率随年龄组的增大而降低,0岁组最高,为61.11%;0~2次免疫的病例的PV分离率远高于全程免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残留麻痹病例中的PV和NPEV分离率均高于无残留麻痹的病例。结论1994--2007年广东省未发现由脊灰野病毒引起的残留麻痹病例,2岁以下年龄组和0~1剂次免疫者中的PV分离率与残留麻痹有相关性,NPEVs也可能是儿童出现残留麻痹病例的病原之一。
郑焕英郭雪刘冷黄平林永杰张勇柯昌文许文波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脊髓灰质炎病毒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1起由CV-A6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疫情的快速鉴定与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13年5月河源市1所幼儿园发生的1起由CV-A6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进行肠道病毒型别快速鉴定。方法采集该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粪便或咽拭子标本,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总肠道病毒、EV-A71、CV-A16和CV-A6检测,并结合半巢式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VP1序列扩增,通过对目的条带序列测定及分析进行肠道病毒分型鉴定。结果经荧光定量PCR检测,26例病例35份标本中共有25例34份标本检出总肠道病毒阳性,38名密切接触者38份标本中有11人11份标本检出阳性,肠道病毒阳性率分别为96.15%和28.95%,其中分别有25例病例和7名密切接触者CV-A6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6.15%和18.42%,全部标本EV-A71和CV-A16检测阴性。7例病例和3名密切接触者的10份标本半巢式PCR扩增阳性,测序结果显示VP1序列均属于CV-A6,且核苷酸同源性为100.0%。结论广东省河源市此次发生于幼儿园的手足口病疫情由肠道病毒CV-A6型引起;荧光定量PCR与半巢式PCR扩增肠道病毒VP1序列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对引起手足口病的CV-A6型肠道病毒进行快速及准确鉴定。
曾汉日李晖郑焕英刘冷郭雪管大伟孙立梅谭小华柯昌文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荧光定量PCR
广东省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感染状况及健康人群抗体水平分析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状况和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为开展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全省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全省健康人群进行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水平调查;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和健康人群腮腺炎抗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1)2010年全省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9 330例,平均发病率为30.4/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清远、佛山、中山、深圳和广州市,发病率分别为127.3/10万、68.1/10万、50.0/10万、49.2/10万和45.7/10万,占全省病例总数的64.2%。各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其中0~7岁组儿童发病最多,共发病15 711例,占53.6%;男性19 068例,女性10 262例,男女性别比为1.86∶1;职业分布以学生最多13 038例,占44.5%。(2)在全省21个地级市采集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共1 323份,检出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阳性1 212份,阳性率为91.6%。不同地区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波动在80.4%~98.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波动在75.6%~100.0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0年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存在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整体较高,但也存在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应进一步加强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郑焕英刘冷郭雪徐宁朱素仪李晖龙彩云吴承刚张欣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三种IgM酶联免疫试剂盒在麻疹病例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对三种抗麻疹病毒IgM酶联免疫试剂盒(海泰快速法、海泰普通法和德国试剂A)在麻疹病例早期诊断的应用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双盲法,用三种试剂盒对麻疹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样品平行检测。结果海泰快速法、海泰普通法和德国进口试剂A等三种抗麻疹病毒IgM酶联免疫试剂对170份麻疹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样品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7.65%、64.71%和62.35%;灵敏度分别为100%、99.1%和94.4%;特异度分别为88.7%、95.2%和93.5%;调整一致性分别为95.7%、97.5%和93.7%;约登指数分别为0.887、0.942和0.880。结论三种试剂盒检测结果符合率较高,另外海泰快速法的灵敏度最高,海泰快速法和海泰普通法在敏感性及特异性上都有较为理想的结果,而且海泰快速法试剂操作更为简便、快速,更适合于基层疾病控制部门快速诊断麻疹病例,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郑焕英刘冷郭雪柯昌文
关键词:麻疹病毒IGM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2008~2010年广东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2008-2010年广东省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的流行情况以及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2008-2010年广东省手足口病粪便样本,粪便样本经处理后提取核酸RNA,RT-PCR进行EV71和CA16型别鉴定。非CA16非EV...
肖红管大伟曾汉日黎薇苏娟郑焕英郭雪刘冷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VP1基因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