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内固定
  • 3篇骨折
  • 2篇腰椎
  • 2篇韧带
  • 2篇前交叉韧带
  • 2篇肌腱
  • 2篇交叉韧带
  • 2篇保留残端
  • 2篇残端
  • 1篇钉棒系统
  • 1篇钉棒系统内固...
  • 1篇胸腰骨折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腰椎骨折
  • 1篇诱导分化
  • 1篇远端
  • 1篇远端骨折
  • 1篇脂肪干细胞
  • 1篇治疗胸腰椎骨...

机构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刘兴国
  • 7篇程文丹
  • 6篇邵松
  • 5篇江淮
  • 5篇吕建军
  • 4篇李品
  • 3篇许俊胜
  • 2篇孙良业
  • 1篇丁旗
  • 1篇杨良军
  • 1篇李从中
  • 1篇曹庆
  • 1篇吴小三
  • 1篇王庆坤

传媒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其中完全断裂9例,部分束支断裂3例。对ACL完全断裂的残端稍作清理后予以保留,部分束支断裂的残留束支予以保留,同时对断裂束支的残端予以保留,采用经低位前内侧入路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2个月,平均11个月。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Lachman试验阴性10例,弱阳性2例;轴移试验阴性11例,阳性1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0~140°±3.15°(120°~160°),所有患者均恢复伤前运动水平。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4~76分,平均(60±5.21)分,术后88~100分,平均(95±3.31)分。结论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ACL,恢复了膝关节固有的生理运动功能,并且有助于重建韧带的再血管化、腱骨愈合及本体感觉的建立。
程文丹李品江淮孙良业吕建军刘兴国邵松许俊胜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保留残端自体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其中完全断裂12例,部分束支断裂3例。对ACL完全断裂的残端稍作清理后予以保留,部分束支断裂的残留束支予以保留,同时对断裂束支的残端予以保留,采用自体四股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2个月。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均增强。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6~76(63±8.11)分,术后86~100(94±6.31)分。Lachman试验阴性12例,弱阳性3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达120°~160°(140°±3.15°),15例患者均恢复伤前运动水平。结论 ACL重建术中残端的保留有助于重建韧带的再血管化、腱骨愈合及本体感觉的建立,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程文丹李品江淮邵松刘兴国吕建军许俊胜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检查保留残端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棒系统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腰椎疼痛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5~110 min,平均75.8 min。术中出血量100~200 ml,平均120 ml。术后随访12~16个月,平均13.5个月。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0.2±4.6)%,后凸Cobb角矫正至(5.7±1.6)°,VAS评分(1.9±0.8)分,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病例未发现神经损伤、内固定失效及腰背部疼痛及腰椎失能。结论后路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棒系统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可有效保留脊柱后方肌肉复合体结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降低术后腰背痛和腰椎失能发生率的优点。
程文丹李品江淮邵松刘兴国吕建军
关键词:胸腰骨折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
经皮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中空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15例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结果 15例均获随访,时间3~32个月,骨折均愈合。Matta影像学评分:优10例,中5例。按照Majeed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5例,可1例。结论经皮中空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创伤小,可以即刻有效恢复骨盆的稳定性。
吴小三邵松刘兴国
关键词:骶髂螺钉外固定支架
股骨下段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报道被引量:2
2014年
1病历摘要 患者,女,17岁,因“右大腿内侧局部隐痛不适2个月”入院。患者入院2个月前感右大腿下段内侧隐痛,活动后疼痛明显,休息后好转,x线片检查发现右股骨下段异常信号影。专科检查:右大腿内侧局部无包块,
丁旗程文丹刘兴国江淮孙良业
关键词:股骨下段纤维瘤
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转移性肿瘤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使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同时直视下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转移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4月至2009年10月共治疗腰椎转移性肿瘤10例,共16个椎体,患者均有顽固性腰痛和下肢神经症状,所有患者均行椎管减压及病椎的椎体成形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痛及下肢神经症状明显缓解。10例患者均行4钉2棒内固定,术中均在C型臂的透视下置钉。16个病椎减压后直视联合C型臂透视均一次穿刺成功,双侧注射10个椎体,平均注入量5.2 mL;单侧注射6个椎体,平均3.8 mL。4例出现椎体后壁局部渗漏,直视下立即清除后,无神经损伤加重情况发生。随访5~20个月,平均12.5个月。1例肺癌转移患者术后10个月左右出现肿瘤复发,其余患者手术椎体未出现新的病理性骨折及神经症状加重。结论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转移性肿瘤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预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邵松杨良军许俊胜程文丹李从中王庆坤曹庆刘兴国
关键词: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术转移性肿瘤腰椎
体外传代培养对人脂肪干细胞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分化潜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体外传代培养对人脂肪干细胞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其成骨、成脂分化潜能的影响。<br>  方法:胶原酶消化法从健康人皮下脂肪组织分离出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取第1、3、6代脂肪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每代细胞...
程文丹吕建军邵松刘兴国
关键词:体外传代培养脂肪干细胞表面分子诱导分化生物学特性
双带襻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比较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比较双带襻钢板与锁骨钩钢板置入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8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18例应用双带襻钢板技术治疗,20例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术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分别对两组患者术中及住院期间的各项指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evaluation form,ASES)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锁骨钩钢板组与带襻钢板组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治疗费用少,但后者术后在肩关节活动时疼痛感、肩关节功能上明显好于前者,且后者无需取出内固定材料。在是否发生骨折、内固定物断裂、松动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带襻钢板组有1例发生骨折端再移位。锁骨钩钢板取出后,两组患者在疼痛、肩关节功能上无明显差异。结论双带襻钢板技术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近期疗效优于锁骨钩钢板,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李品吕建军程文丹刘兴国江淮
关键词:锁骨远端骨折锁骨钩钢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