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世宇

作品数:12 被引量:164H指数:9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台达电力电子科教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电气工程

主题

  • 7篇输电
  • 7篇谐振
  • 7篇次同步谐振
  • 5篇阻尼控制
  • 5篇励磁
  • 5篇附加励磁阻尼...
  • 4篇电力
  • 4篇电力系统
  • 4篇串补
  • 3篇电厂
  • 3篇输电系统
  • 3篇串补输电系统
  • 3篇电系统
  • 2篇输电线
  • 2篇输电线路
  • 2篇励磁系统
  • 2篇交流输电
  • 2篇磁系统
  • 2篇电线路
  • 1篇电磁

机构

  • 12篇清华大学
  • 4篇北方联合电力...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四方电气(集...

作者

  • 12篇刘世宇
  • 8篇谢小荣
  • 4篇郭锡玖
  • 4篇李英伟
  • 3篇梁曦东
  • 3篇柴旭峥
  • 3篇张东辉
  • 2篇曾嵘
  • 2篇李国宝
  • 1篇罗宇航
  • 1篇宋强
  • 1篇谢文
  • 1篇姜齐荣
  • 1篇刘文华
  • 1篇朱永强
  • 1篇王仲鸿
  • 1篇张树卿
  • 1篇张明
  • 1篇杨庭志
  • 1篇张涛

传媒

  • 6篇电力系统自动...
  • 1篇中国电力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电网技术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中国高等学校...

年份

  • 6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紧凑型线路参数特性对次同步谐振问题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紧凑型输电线路的电气参数与常规输电线路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分析其参数特性对次同步谐振(SSR)问题的影响,探讨应用串联补偿的紧凑型输电线路进行火电厂送出在SSR问题方面的利弊具有实际意义。以中国上都电厂二期送出的实际情况为背景,采用特征值分析法对问题进行分析,考虑了常规输电线路、紧凑型输电线路和高自然功率紧凑型输电线路参数条件下的SSR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输电线路可以比常规输电线路提供更宽的不发生SSR的串补度范围,加之其本身相当于常规线路27%补偿度的线路电感参数特性,使其在某些输送能力要求下采用合适的补偿方案可以避免SSR,同时也为采用大比例固定串补与小比例可控串补结合的方案抑制SSR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经济前景。
柴旭峥刘世宇姜齐荣谢小荣梁曦东
关键词:紧凑型输电线路串联补偿次同步谐振
D-STATCOM不平衡负荷补偿电流的优化设计被引量:37
2005年
在介绍不平衡负荷的电纳补偿原理的同时,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即在负荷严重不平衡的情况 下,三相补偿装置分担的负荷不均衡,限制了装置的补偿能力,也容易导致一相或两相过流;针对不 平衡负荷补偿的特殊工况,提出了补偿电流优化设计的目标,即三相电流大小均衡。文中给出了补 偿电流优化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前提条件:首先,通过选择合适的电路连接方式,电流是多样可选择 的;从数学上证明了提出的优化设计目标的合理性,并给出了优化补偿电流的计算方法。通过 MATLAB计算,与传统补偿思路进行了基波电流、电容电压波动等多项指标的比较,证明优化设 计原理在各项指标上部具有明显的优势。PSCAD仿真和10 kVA样机实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原 理可以实现且效果良好。
朱永强刘文华宋强谢文刘世宇
关键词:D-STATCOM不平衡负荷补偿优化设计
附加励磁阻尼控制对励磁系统常规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08年
内蒙古上都电厂由于采用固定串补面临次同步谐振(SSR)威胁,通过技术经济论证,拟实施以附加励磁阻尼控制(SEDC)为核心的综合治理方案。SEDC属于励磁系统的附加控制,其控制输出与励磁系统常规控制输出叠加,在励磁电压上形成次同步频率分量,进而产生次同步频率阻尼电磁转矩以抑制SSR。分析并避免SEDC对励磁系统常规功能的影响是SEDC方案工程实施必须解决的基础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仿真计算与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设置SEDC限幅及增益,系统稳态、暂态下,SEDC均不会对励磁系统常规功能产生显著影响。
刘世宇谢小荣张东辉郭锡玖李英伟张涛
关键词:次同步谐振附加励磁阻尼控制自动电压调节器电力系统稳定器强励
柔性紧凑型输电模式及其实现技术被引量:2
2007年
针对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需要和输电线路走廊占地及电磁环境的压力,提出了将紧凑型架空输电线路技术和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有机结合的柔性紧凑型输电系统。在介绍3种输电模式技术并初步仿真计算和比较其输送能力后,分析了实现这种输电模式将面对的综合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输电模式将有较强的远距离输送能力,同时具有紧凑型输电线路节约土地资源和改善电磁环境的特点,在我国"西电东送"的发展背景下,值得在超高压和特高压的输电等级上进一步研究实施。
柴旭峥梁曦东曾嵘刘世宇
关键词:电力系统交流输电线路走廊电磁环境
上都电厂串补输电系统次同步谐振解决方案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在深入分析次同步谐振(SSR)阻尼特性和故障风险的基础上,针对上都电厂二期工程面临的潜在SSR问题,重点研究了附加励磁阻尼控制(SEDC)和扭应力继电器(TSR)相结合的解决方案,采用特征值分析和电磁暂态时域仿真方法验算了方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SEDC能大幅度提高汽轮-发电机组3个扭振模态的阻尼,并在大多数运行方式下抑制可能引发的SSR,极少数运行方式下可通过TSR配合切机来解决SSR问题,以保证电网的稳定性和机组的安全性。采用SEDC控制与TSR保护相结合的方案解决上都电厂串补输电系统的SSR问题是切实、有效和经济的。
李国宝张明郭锡玖李英伟谢小荣刘世宇
关键词:次同步谐振附加励磁阻尼控制
我国火电基地串补输电系统的次同步谐振问题被引量:52
2008年
分析了不同装机容量和不同输送距离下火电基地的输电能力及其所需的固定串补配置,并采用特征值分析方法对串补可能引发的次同步谐振(sub-synchronons resonance,SSR)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当火电基地装机容量大于2000MW,输送距离在400km以上,串补度在30%~50%时,将面临不同程度的SSR威胁。装机容量愈大,输电距离愈长,要求串补度愈高,SSR的危害愈严重。
刘世宇谢小荣王仲鸿
关键词:输电能力次同步谐振
附加励磁阻尼控制抑制多模态SSR的机理及其关键技术被引量:29
2007年
一些新建的大型煤电基地由于采用较高固定串补度的厂对网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模式,所引发的多模态次同步谐振(SSR)正成为威胁机组安全和电网稳定的现实难题。以上都电厂串补输电工程(二期)为例,阐述多模态SSR的发生机理,分析采用附加励磁阻尼控制(SEDC)抑制多模态SSR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对于其他措施的特点和优势,并重点探讨SEDC研发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思路,为中国自主研发和应用SEDC设备解决SSR问题奠定基础。
谢小荣刘世宇张树卿郭锡玖李英伟
关键词:次同步谐振固定串补附加励磁阻尼控制励磁系统
上都电厂次同步谐振问题中的参数影响特性研究
以上都电厂二期输电工程为背景,建立了实际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特征根分析法,对上都电厂面临的次同步谐振(Sub-Synchronous Resonance,SSR)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机组出力、开机台数、投运...
罗宇航刘世宇谢小荣毕天姝
关键词:输电工程次同步谐振电力系统
文献传递
多模式次同步谐振的产生机理与抑制方法被引量:17
2008年
中国内蒙古上都、托克托电厂输电工程由于采用较高补偿度的固定串联补偿装置,导致出现了次同步谐振(SSR),并且表现出多个模式同时失稳的特点,威胁机组和电网的安全。该文以上都串补输电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特征值分析方法,分析了上都电厂多模式SSR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采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GASA)对附加励磁阻尼控制器(SEDC)进行优化设计。特征值分析与PSCAD/EM TDC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够有效抑制多模式SSR,并对电网参数及运行方式变化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
刘世宇谢小荣张东辉
关键词:附加励磁阻尼控制器
串补输电系统中次同步谐振的模态阻尼推导被引量:18
2008年
串补输电系统中次同步谐振的模态阻尼分析主要采用复转矩系数法和特征根分析方法,但都需要复杂建模,且只能从大量计算结果中得到次同步谐振发生的规律,不能给出直观的机理解释。文中在系统等效为单机无穷大系统的情况下,推导出多模式次同步谐振各扭振模式阻尼的显式表达式。经验证,可以较精确地近似特征根分析的结果。该表达式在理论上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次同步谐振的机理和系统参数对次同步谐振的影响,在工程应用上可用于快速、方便地分析各种运行条件下次同步谐振的风险及其严重程度。
张东辉谢小荣刘世宇杨庭志
关键词:串补输电系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