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凌定厚

作品数:40 被引量:51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不育
  • 12篇水稻
  • 12篇籼稻
  • 11篇雄性不育
  • 9篇植株
  • 9篇基因
  • 6篇细胞
  • 6篇离体培养
  • 5篇基因枪
  • 4篇植株再生
  • 4篇胎发
  • 4篇体细胞胚
  • 3篇体细胞
  • 3篇体细胞胚胎
  • 3篇体细胞胚胎发...
  • 3篇胚胎发生
  • 3篇外源
  • 3篇外源基因
  • 3篇外植体
  • 3篇细胞学

机构

  • 3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广东省农业科...
  • 3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国际水稻研究...

作者

  • 40篇凌定厚
  • 20篇马镇荣
  • 10篇陈梅芳
  • 7篇王昌虎
  • 7篇梁承邺
  • 6篇陶利珍
  • 5篇刘卫
  • 4篇彭少麟
  • 4篇张太平
  • 3篇何炳森
  • 3篇张鹏
  • 3篇李丹
  • 2篇夏汉平
  • 2篇陈宝源
  • 2篇宁顺斌
  • 2篇王峥峰
  • 2篇徐信兰
  • 2篇李宗芸
  • 2篇甘廉生
  • 2篇宋运淳

传媒

  • 11篇热带亚热带植...
  • 6篇Acta B...
  • 6篇Journa...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实验生物学报
  • 2篇广西植物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7篇2001
  • 6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2
  • 4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8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因枪介导的籼稻遗传转化及外源基因在受体中的遗传研究被引量:12
1999年
由来自水稻成熟胚的愈伤组织或由此而建立的悬浮细胞系作基因枪转化的靶材料 ,将质粒 p ILTAB2 2 7(含 hph基因和 gus基因 )导入籼稻 ,在 Basmati- 1、青油粘、新山粘 2 9、胜优 2号 ,明恢 63等品种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T0 转化体 gus基因组织化学染色和 DNA分子杂交 ( Southern blot)证实 ,gus和 hph基因已整合到上述品种的基因组中。本实验仔细研究了hph基因在 Basmati- 1的 T1、T2 和 T3等各个世代的遗传及表达。对 T1家系中各个体核 DNA的分子检测表明 ,hph基因普遍呈 3∶ 1的分离 (转基因阳性∶阴性 ) ,表明 hph基因为单一位点的整合 ,其遗传符合单 (显性 )基因控制的孟德尔遗传规律。还发现一些株系表现 1∶ 1的不正常的分离 (阳性个体较预期的少 ) ,推测这是由于雌或雄配子之一方的 hph基因受到抑制而产生基因沉默的结果。在 T2 、T3世代获得了具 hph基因的纯合体。
陶利珍凌定厚张世平Claude Fauquet
关键词:籼稻基因抑制基因枪
红龙利离体培养的植株再生研究(简报)被引量:1
1997年
张鹏黄向力徐信兰凌定厚
关键词:天南星科离体培养植株再生
花药培养对籼稻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的提纯与改良被引量:9
2000年
以籼稻两用雄性核不育系(简称两用系)培矮64S为供体,通过花药培养,获得了26个愈伤系共1969株花粉植株.根据花粉一代(H1)的倍性和育性,可把它们分为三种类型,即a)单倍体:有1个愈伤系41株全为单倍体植株;b)不分离型:有19个愈伤系的群体育性不分离,全部植株均在不育期表现败育,其它性状有差异但不显著;c)分离型:其余6个愈伤系表现分离,其中三个各有2—7株单倍体植株出现,并且这些愈伤系中均有花粉染色率及自交结实率较高的植株。未经培养的供体两用系(对照)群体中也有1.5%的植株为可育株,说明应用多年的培矮645有关育性的基因型并不纯合。经过两代的选择,至H3代,所选育的105个单株后代中,个体之间的表现整齐一致。H4代分4期播种,各期的播始天数呈由长到短的变化趋势,表现出生育期感温性的特点。同时观察到,其稳定不育期比对照长3d左右,育性转换期结实率比对照高5.8%以上。测交了108个组合,各组合F1代均表现出高产的特性.研究表明,花药培养是提纯及改良两用系的有效途径.
马镇荣凌定厚王昌虎
关键词:花药培养品种提纯籼稻
籼稻体细胞克隆雄性不育系54257/162-5及其保持系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报道了籼稻雄性不育系54257/162-5的基本特性,其母本54257及父本162-5均为离体培养起源的体细胞无性系,分别来自 IR_(54)及IR_(52)。 不育系54257/162-5已回交8代,不育株率100%,自交不结实。花粉败育方面,部分个体表现为典败,部分个体表现为染败,或典败与染败兼而有之。试验表明,不育系54257/162-5个体间这种花粉败育的“分离”并非父本不纯所致,乃该不育系固有的特点。 以114恢、测64、IR_(24)、3550、测222及丰桂6号等6个野败型不育系之恢复系与野败不育系及 54257/162-5测交,恢复程度有较大差异。只有3个(114恢、测64及测222)能使54257/162-5的育性恢复;2个(IR_(24)及3550)只能达到半恢复;有1个(丰桂6号)不仅不能恢复,而且保持了其雄性不育。这表明,不育系54257/162-5与野败不育系在细胞质上可能既有相似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 讨论了保持系体细胞克隆162-5的基因型,认为它是由恢复系IR_(52)经离体培养直接变为保持系。这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尚属首例。
马镇荣陈梅芳凌定厚梁承邺何炳森
关键词:雄性不育系保持系籼稻花粉败育离体培养体细胞克隆
提高菜心离体植株再生频率的研究被引量:97
1995年
AgNO3与ABA 相配合,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从3个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Bail.)品种(“49-19”、“60D”和“70D”)获得了高频率的植株再生。结果表明:在试验的3种外植体中,子叶-子叶柄再生能力最强。实生苗龄及接种方式影响植株再生频率。MS附加不同浓度的BAP和NAA,BAP 2 m g/L与NAA 1 m g/L配合效果最好,植株再生频率可达26.8% 。培养基中单独添加AgNO3 或ABA 均能促进植株再生,且AgNO3 作用优于ABA。AgNO3(4 m g/L)和ABA(0.5 m g/L)相配合获得了更高的植株再生频率:“49-19”达89% ,“60D”达84.3% ,“70D”达86% 。组织学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菜心离体培养植株再生方式为外植体直接出芽。不定芽起源于子叶柄切口端维管组织的薄壁细胞;由此种细胞分裂形成分生细胞团,继而分化成芽。
张鹏凌定厚
关键词:菜心离体培养植株再生白菜类
水稻纯合胚致死突变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以EMS的处理并结合组织培养技术成功地获得胚致死突变的纯合再生植株。该植株生长发育正常,除种子无发芽能力外,纯合突变体的一切性状均与亲本品种表现一致。观察到胚败育的各种表现:(1)仅具有一个球形胚。(2)完全没有胚器的分化。(3)仅具胚根的分化而无胚芽的分化。(4)胚芽分化不完全。(5)胚芽与胚根之间没有输导组织相连接或者输导组织发育不完全等等。(纯合突变体×正常品种)杂种当代的种子(F1)发芽正常,而由F1及R1植株上所产生的种子(F2及R2)约有3/4具发芽能力,而1/4无发芽能力。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胚致死突变受隐性单基因控制。据我们所知,获得胚致死突变纯合体的成熟植株,本研究乃是首例报告,至少在水稻上是如此。在以利用无融合生殖之固定杂种优势的“一系法”杂交水稻生产的设想中,胚致死突变可作为胚乳的提供者而加以利用。
凌定厚徐信兰马镇荣陈琬瑛陈梅芳
关键词:水稻突变
五种提取马尾松基因组DNA方法的比较被引量:99
2000年
对于含有大量多糖如酚、酯、萜等其它二次代谢产物的松科和杉科等针叶植物 ,要从其组织中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一般都比较困难。本文以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针叶为材料 ,分别采取了简易提取法、高盐沉淀法、CTAB沉淀法、Ziegenhagen法和QIAGEN公司DNeasyPlantMiniKits 5种方法提取基因组DNA ;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和RAPD 3种方法对所提取的DNA样品进行检测 ,将它们在DNA的产量、质量和耗时、耗费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定量总结 ,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取最合适的方法 ,并根据分子生态学研究工作的实际特点确定了CTAB沉淀法为最佳方法。
李丹凌定厚
关键词:基因组DNA马尾松分子生态学
香根草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细胞学特点与形成条件被引量:23
2003年
香根草是一种优良的生态环境治理植物 ,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为了对香根草进行遗传改良 ,选育出性状更优、抗性更强的新品种 ,开展了香根草离体培养研究。离体培养采用了两种外植体 ,一是带腋芽的节 ,二是由器官发生方式所产生的无菌不定芽。基本培养基为 MS,根据不同的目的附加不同种类或配比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观察到香根草的外植体的离体发育途径 ,有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两种 ,依培养基中所含细胞分裂素或生长素的种类和用量不同而异。结果表明 ,香根草的这两种离体发育途径的植株再生能力均可以长期保持。细胞学的研究显示 ,香根草离体发育的启动可在外植体的表皮细胞或薄壁细胞中进行 ,这些细胞逐渐发育成为胚性细胞。胚性细胞分裂活跃 ,经二细胞、四细胞而发育成为多细胞的胚性细胞团。由显微观察可知 ,香根草的体细胞胚胎发生是单细胞起源的 ,成熟的体细胞胚具有单子叶植物典型的胚胎结构。在分化培养基的作用下 ,体细胞胚组织上所有的胚状体可以出芽而形成再生植株。所建立的香根草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植株再生体系 ,完全适用于遗传转化等生物工程方法对离体培养要求。此外 ,还观察到一些一般只有在双子叶植物才出现的鱼雷形体细胞胚 ,这是体细胞胚胎发生中的异常现象。认为这种异常胚?
马镇荣刘卫王昌虎夏汉平凌定厚
关键词:香根草体细胞胚胎发生细胞学
籼型光敏雄性不育水稻杂种花粉植株游离小孢子培养成植株被引量:3
1993年
禾本科植物游离小孢子的培养已在水稻、小麦、玉米、大麦等主要农作物上获得成功,且在大麦、玉米上成功地从未经预处理及预培养的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籼稻花药培养能力远远低于粳稻,对其游离小孢子的离体培养研究甚少。本文简要报道这方面的研究结果。
吴永忠凌定厚
关键词:籼型水稻小孢子
起源于体细胞培养的籼稻雌性不育突变被引量:17
1991年
在IR50成熟种子离体培养起源的R_3代一株系的群体(140株)中发现1株雌性不育突变。其主要特点如下: 1.突变体的雌蕊缺乏花柱及柱头,仅由子房组成。大多数子房不具真正的胚囊,“胚囊”中充满了薄壁细胞。大约30%的颖花具有两个以上的子房。突变体完全不能结实。 2.颖花内的花药部分退化或完全退化。在所观察的颖花中没有发现具有全部6枚花药的。1颖花内花药最多时仅为4枚(占全部观察的颖花的3.9%)。大多数的颖花只具有2枚花药(占33.7%)。而25.9%的颖花内完全没有花药。花药退化时雄蕊仅剩下花丝或瘦弱空瘪(不含花粉粒)的花药。但发育正常的花药内含有有功能的花粉粒,I-KI的着色率达90%以上。当以突变体的花粉给IR50及突变体的姐妹正常株“164N”授粉时,可以获得杂种。 3.突变体的颖花也不正常。其外颖过于发达而成为钩状,内颖近于退化而成为一片状物,因而颖花不能关闭,花药在抽穗后颖花开放前已裸露于颖花之外。 4.(IR50/164V)及(164N/164V)两组合的F_1植株表现完全正常,种子结实率为47.8—88.5%。半不育的植株也具有发育正常的雌蕊。F_1代分离出雌性不育的个体,χ~2测验表明突变体雌性不育受两对独立的隐性基因控制。 讨论了本突变产生的原因,水稻雌性不育的分类以及雌性不育在固定杂种优势中所具有的潜?
凌定厚马镇荣陈梅芳陈琬瑛
关键词:籼稻雌性不育体细胞培养突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