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超
-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条件对隐孢子虫卵囊体外脱囊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分析隐孢子虫在体外不同条件下的脱囊率,以用于隐孢子虫体外培养及免疫学研究。方法以安氏隐孢子虫卵囊为模型,研究比较卵囊保存方法及时间、卵囊脱囊前处理过程、脱囊温度及时间、脱囊液选择等因素对隐孢子虫卵囊脱囊率的影响。结果0.5%次氯酸钠处理可提高卵囊脱囊率,但与未处理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0.75%胆酸盐和0.1%胆汁溶液均可以促进卵囊脱囊,与仅仅使用0.25%胰酶或不使用任何脱囊液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卵囊在酸性条件下(pH=3)脱囊率略高于中性条件(pH=7.2),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碱性条件(pH=9)(P<0.01)。卵囊脱囊对温度极敏感,24℃水浴卵囊脱囊率极低,显著低于37℃水浴(P<0.01),且37℃条件下卵囊脱囊率随脱囊时间而升高。结论温度、酸碱度、脱囊液是影响隐孢子虫卵囊脱囊率的重要因素,采用先将纯化后的卵囊置于0.5%次氯酸钠溶液4℃作用10min,然后在0.75%胆酸盐溶液中37℃孵育3h,可以得到较高的卵囊脱囊率。
- 黄磊乔亚辉冯超梁鹏帅张素梅宁长申张龙现
- 关键词:隐孢子虫次氯酸钠
- 河南省规模化场奶牛贾第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分子遗传特征分析
- 为了解河南省规模化养殖场奶牛贾第虫感染情况和流行传播特征。从2008年9月至2009年11月于河南省5个地区11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奶牛新鲜粪便样品共2137份,采用甲醛-乙酸乙酯沉淀法和卢戈氏碘液染色法进行检查,总感染率...
- 冯超齐萌张龙现
- 文献传递
- 弓形虫病分子诊断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9年
- 弓形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给世界各国的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弓形虫病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给该病的诊断带来很大困难。分子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弓形虫病的诊断提供了快速、灵敏、特异及稳定的检测方法。笔者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单克隆抗体(McAb)技术及生物芯片技术几个方面介绍了用于诊断弓形虫病的分子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 任庆娥周春香菅复春冯超张龙现
- 关键词:弓形虫PCR基因芯片
- 动物园草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和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应用离心沉淀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郑州市动物园22种草食动物共88份粪便样品进行调查。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9.31%,球虫、线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为7.95%、12.50%和2.27%。数据分析显示,寄生虫感染率逐年递减,比2003年降低了39.95%,感染程度也明显减轻。表明该园防控措施具有良好效果,为今后动物园制定有关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 齐萌冯超韩同广王鹤磊宁长申张龙现
- 关键词:动物园草食动物肠道寄生虫
- 宠物仓鼠胃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4
- 2009年
- 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卢戈碘液染色法对郑州某宠物市场金色仓鼠(Mesocricetus auratus)、黑线毛足鼠(Phodopus sungorus)、坎氏毛足鼠(P.campbelli)和小毛足鼠(P.roborovskii)共153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查,寄生虫感染阳性率分别为70.7%(41/58)、96.7%(59/61)、83.9%(26/31)和100%(3/3),平均阳性率为84.3%。共检出8种寄生虫,分别为隐孢子虫(15.0%)、贾第虫(22.2%)、球虫(2.0%)、短膜壳绦虫(31.4%)、长膜壳绦虫(25.5%)、管状线虫(41.8%)、四翼无刺线虫(7.2%)和毛尾目未定种类(18.3%)。表明宠物仓鼠可感染和传播多种人兽共同感染的寄生虫。
- 吕超超冯超齐萌杨红玉菅复春宁长申张龙现
- 关键词:宠物仓鼠胃肠道寄生虫
- 人畜贾第虫病流行概况被引量:10
- 2009年
- 齐萌冯超吕超超张龙现宁长申
- 关键词:贾第虫病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哺乳动物贾第鞭毛虫啮齿类动物
- 圈养猕猴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6
- 2011年
- 为了解圈养猕猴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卢戈氏碘液染色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广西、河南和四川的3个猕猴养殖场共346份新鲜猕猴粪便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51.4%(178/346),共检出6种肠道寄生虫:阿米巴原虫、球虫、贾第虫、鞭虫、类圆线虫和钩虫,感染率分别为39.6%、0.9%、0.3%、22.8%、3.2%、2.3%;河南、广西和四川圈养猕猴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89.2%、42.2%和35.0%,地区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均以阿米巴原虫和鞭虫为主要感染虫种;0~1岁、1~3岁和3~5岁猕猴感染率分别为96.4%、47.4%和51.3%。
- 赵金凤齐萌王鹤磊冯超张龙现
- 关键词:肠道寄生虫阿米巴原虫鞭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