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天捷

作品数:31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2篇心律
  • 8篇植入
  • 7篇心律失常
  • 7篇室性
  • 6篇心肌
  • 6篇缺血
  • 5篇心肌病
  • 5篇血性
  • 5篇起搏
  • 5篇缺血性心肌
  • 5篇缺血性心肌病
  • 5篇消融
  • 5篇肌病
  • 4篇心房
  • 4篇心室
  • 4篇型心
  • 4篇植入型
  • 4篇室性心律
  • 4篇室性心律失常
  • 4篇术后

机构

  • 17篇中国医学科学...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枣庄市立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襄阳市中心医...
  • 1篇无锡市人民医...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烟台市烟台山...

作者

  • 30篇冯天捷
  • 21篇张澍
  • 16篇陈柯萍
  • 12篇华伟
  • 8篇任晓庆
  • 5篇姚焰
  • 4篇康连鸣
  • 4篇林锦璇
  • 3篇张文佳
  • 3篇郑黎晖
  • 3篇马坚
  • 3篇丁立刚
  • 3篇宋有城
  • 3篇戴研
  • 3篇牛国栋
  • 2篇吴瑛
  • 2篇唐闽
  • 2篇樊晓寒
  • 2篇刘志敏
  • 2篇陈刚

传媒

  • 9篇中华心律失常...
  • 4篇中国分子心脏...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中国心脏大会...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8
  • 3篇2005
  • 1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律植入装置早中期感染发生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后1年内发生囊袋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2125例。根据患者是否于植入术后1年内诊断起搏器囊袋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情况,分析感染可能的相关因素以及感染相关的高危因素。结果34例患者发生囊袋感染。发生早中期感染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患者(28.92±3.13 vs 25.72±1.91,P=0.032);接受抗凝治疗的感染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患者(38.23%vs 11.91%,P<0.01);手术次数≥3次的感染组患者多于非感染组患者(14.71%vs 5.4%,P<0.01);住院时间≥4天的感染组患者多于非感染组患者(58.82%vs 11.81%,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BMI增高(OR=1.207,95%CI:1.022~1.425),接受抗凝药物治疗(OR=3.911,95%CI:1.126~15.015),住院时间≥4天(OR=2.432,95%CI:1.723~6.154)是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BMI增高,接受抗凝药物治疗,住院时间≥4天是早中期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
冯天捷翁思贤周彬董潇男于丰源任晓庆华伟张澍唐闽
关键词:囊袋感染起搏器植入
房室结快径电生理特性与慢径消融相互作用的临床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后对快径传导的影响。方法入选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42例,根据首次放电消融后结果进行分组,第一组:慢径消失组:不能再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第二组,慢径改良组:可见慢径跳跃现象;第三组:慢径残存组,可见慢径跳跃现象,或后可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比较三组患者消融前后的快径不应期,快径前传时间,快径前传时间差值变化。结果慢径消失组17例(40.5%),慢径改良组14例(33.3%),慢径残存组11例(26.2%)。慢径消失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34.71±13.28vs331.18±21.18,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慢径改良组患者消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45.71±12.22vs323.57±26.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径残存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无明显变化(264.55±21.62 vs320.91±15.78,p=0.23)。与慢径残存组相比,慢径消失组和慢径改良组传导消融术后快径不应期以及快径前传时间明显缩短,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慢径完全消融后,快径不应期和快径前传时间均明显缩短,提示慢径消融的同时可以改善房室结快径的前向传导功能,这一现象可结合其他指标作为评价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效果的参考。
冯天捷牛国栋顾敏乔宇索妮林锦璇姚焰张澍
关键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
心律转复除颤器对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80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植入ICD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以及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本院1996年8月至2008年1月来本院就诊定期随访、资料完整的植入了ICD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80例植入了ICD患者(其中11例为二次更换ICD),其中65例(81.25%)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以冠心病最为常见。随访4~62(26.96±18.97)个月中,72例患者(90%)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并成功接受ICD治疗,共发生心律失常事件1243次,启动治疗程序1854次,包括抗心动过速起搏成功治疗室速712次,低能量复律和高能量除颤转复治疗共266次。误识别治疗147次。68次心律失常事件在ICD启动治疗程序中自行终止,ICD未继续实施治疗。随访期间共有3例(3.75%)患者死亡。结论ICD能够有效地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植入术后需要密切随访,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工作参数。
冯天捷陈柯萍华伟张澍
关键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室性心律失常随访
高敏C反应蛋白对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预测作用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对于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具备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D)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发作和未发作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我院植入ICD和CRT-D的122例患者,入选前1个月内无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在起搏器植入前测定hsCRP,根据术后程控随访分为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组(n=48)和室性心律失常未发作组(n=74)。比较hsCRP结果与术后6个月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有无相关性。结果:入选122例患者中,男性99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8例,发作室性心律失常189次;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组基线hsCRP水平高于室性心律失常未发作组[(6.97±3.57)mg/L vs(2.13±1.8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组的心房颤动病史患者多于室性心律失常未发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组有晕厥史的患者明显多于室性心律失常未发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族史以及其他炎症指标如血沉和白细胞计数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无相关性。结论:对于器械治疗前病情稳定,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患者,hsCRP升高与ICD或CRT-D植入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有相关性,但不是唯一的预测因子。
冯天捷陈柯萍任晓庆浦介麟华伟张澍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高敏C反应蛋白
联合上下腔静脉途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导线拔除回顾性分析
202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中心近年来联合上腔和下腔途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导线拔除术(TLE)的病例特点,探究其与单纯上腔或下腔途径拔除CIED导线病例的不同之处。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18年9月于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行TLE患者159例。将其依据TLE时血管入路途径分成2组:A组为单纯经上腔或下腔途径拔除组(132例);B组为联合上腔和下腔途径拔除组(27例)。对比2组患者基线资料特点、CIED植入类型、导线拔除情况等。结果与A组相比,B组CIED植入时间更长、既往囊袋清创史和CIED更换史比例更高(P<0.05)。进一步统计学分析示,CIED植入时间对于需行联合上下腔静脉TLE者有独立预测价值;CIED植入时间≥5.25年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1%和67.4%。2组患者共计拔除导线301根:A组拔除249根,B组拔除52根,总体临床成功率为95.2%;其中B组拔除成功率更低(86.7%对97.3%,P=0.002)、严重并发症率更高(18.5%对1.5%,P=0.002)。结论对于CIED植入时间≥5.25年者预示着其需要联合上下腔静脉途径行TLE。对于联合上下腔静脉途径行TLE患者,其成功率较单纯上腔或下腔途径更低,且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翁思贤唐闽任晓庆冯天捷马亚哲周彬华伟陈柯萍张澍
优化显像方案在阵发性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2018年
目的: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导管消融治疗中,操作相对简单的冷冻球囊消融(CBA)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不劣于射频消融(RFA),但放射线暴露较射频消融显著增加。本研究就CBA肺静脉隔离(PVI)步骤中采用优化显像方案对降低术中放射线暴露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探究。
索妮牛国栋林锦璇冯天捷郑黎晖丁立刚樊晓寒刘志敏陈刚姚焰张澍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肺静脉隔离
大动脉炎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3
2008年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涉及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机制、内分泌失常等改变,可引起不同部位血管的狭窄或闭塞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炎性反应以及受累脏器缺血症状。因受累血管的部位、程度和范围不同,症状轻重不一,可表现为全身不适、易疲劳、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出汗、体质量下降、肌痛关节炎等全身症状和因血管狭窄或闭塞所致的局部缺血症状和体征。对所有 TA 患者均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及大血管造影了解动脉受累情况。对临床上有低热、关节痛及类似感冒样症状时,尤其是青年女性,应仔细进行体格检查,从双侧以及上下肢肢体血压的测定和外周血管的体检中发现线索。男性患者患病比例低,病初反应轻,出现症状晚,发病早期容易误诊或漏诊。多发大动脉炎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活动期的患者应该给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血管障碍危及脏器血运则需要选择手术治疗。大动脉炎早期表现多为非特异性,诊断困难。因此,早期明确诊断,有助于尽快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抓住时机进行治疗,从而减少大动脉炎引起的损伤。
冯天捷王增武张澍
关键词:多发大动脉炎非特异性炎症全身炎性反应缺血症状自身免疫机制
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室率即时疗效临床用药体会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毛花甙C、艾司洛尔及地尔硫(艹卓)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室率的有效性.方法将2001-03~2003-08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94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房颤、房扑、房速)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静脉用毛花甙C(29例)、艾司洛尔(30例)和地尔硫(艹卓)(35例).结果毛花甙C、艾司洛尔和地尔硫(艹卓)均能有效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心室率,心室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0.4%、29.3%和27.6%,总有效率分别为86%、83%和85%,平均用药有效时间分别为(34.3±21.0)min、(10.0±3.9)min和(10.0±3.9)min.结论艾司洛尔、毛花甙C及地尔硫(艹卓)均能有效、迅速、安全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心室率.
康连鸣宋有城冯天捷张文佳
关键词:房性心律失常毛花甙C地尔硫ZHUO
峡部双向传导时间对典型心房扑动导管消融终点判定的预测价值及探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在三尖瓣-下腔静脉峡部(CTI)依赖性心房扑动(房扑)患者中,采用三维系统指导下右心房高密度标测(HDM),评价线性消融后裂隙情况及CTI双向传导(TIC)时间≥130ms对CTI完全双向阻滞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臂、开放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入选2014年12月至2016年7月7个中心连续39例CTI依赖性房扑患者,年龄(56.58±11.73)岁,男3l例。记录峡部线性消融后冠状静脉窦口与右心房低位游离壁双向传导时间,以及起搏时HDM所示右心房激动顺序是否为单一方向及消融线上有无裂隙各自的发生例数。计算峡部双向传导时间≥130ms对诊断峡部完全阻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23例CTI双向传导时间≥130ms的患者中有10例HDM存在裂隙,16例〈130ms的患者中有14例HDM出现裂隙。峡部传导时间≥130ms作为CTI完全性阻滞判断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67%、58.33%、56.52%、87.5%。24例存在传导裂隙患者中有14例裂隙部位为欧氏嵴侧,4例为三尖瓣环侧,1例为两侧均出现,5例未记录补点消融部位。结论峡部传导时间≥130ms不宜单独作为CTI完全双向传导阻滞的判断标准,右心房HDM可为更可靠的标准。消融后裂隙部位常见于欧氏嵴区域。
林锦璇牛国栋冯天捷索妮赵兰张大炜鲁静朝马可忠王如兴欧阳繁郑黎晖丁立刚姚焰张澍
关键词:心房扑动导管消融术
QRS时限与缺血性心肌病预后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缺血性心肌病患者QRS时限与远期预后相关性方法入选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我院导管室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经左室造影证实LVEF≤35%,出院诊断明确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按照患者的心电图记录的QRS波时限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QRS时限<120ms组,QRS时限≥120m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远期预后。影响全因死亡、心脏移植、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心衰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缺血性心肌病患者921例,5例患者失访,916例患者完成研究。入选患者中QRS时限<120ms患者835例(91.2%),QRS时限≥120ms患者81例(8.8%)。与QRS时限<120ms组比较,QRS时限≥120ms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增加;心功能分级有所减低;房颤病史更为常见。916例患者随访9-58月,49例(5.3%)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发生全因死亡、新发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室性心律失常、心衰再入院,心脏移植事件总计96例(10.5%)。Cox回归分析显示: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35%,QRS时限≥120ms,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缺血性心肌病发生全因死亡、心衰再入院、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移植复合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LVEF≤35%缺血性心肌病患者,QRS时限≥120ms是影响患者全因死亡、心衰再入院、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心脏移植事件的高危因素。
冯天捷陈柯萍华伟张澍
关键词:QRS时限缺血性心肌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