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
- 作品数:328 被引量:12,031H指数:6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 自然风景质量评价研究——BIB-LCJ审美评判测量法被引量:237
- 1988年
- 本文分析了目前世界上公认最好的两种风景审美评判测量法(SBE法和LCJ法),综合了两者的优点,同时消除其缺点,提出了BIB—LCJ一种新的评判方法.应用BIB—LCJ法研究了公众、专家、非专业学生和专业学生在风景审美方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刺激是一组湖泊风景(N=49)。应用计算机”ANALYST”软件包进行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人之间,在自然风景的审美评判方面有普遍的一致性;同时,在某些方面又各有特点。
- 俞孔坚
- 北京市住宅用地开发压力与城市扩张预景——基于阻力面的分析被引量:31
- 2012年
- 基于城市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从市场机制下的供给方视角出发,提出了预测大都市区住房建设区位选择的一个新模型,并利用2005~2009年北京市新增住宅项目的抽样空间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应用阻力面模型模拟了北京市未来住宅建设用地开发压力和城市扩张的空间格局。研究表明:北京市的新增住房用地区位选择总体上符合单中心同心圆的基本模型,但正在逐渐向等级制特征下的多中心格局演化,北部、西北部区县的中心城区以及南部新城、新开发区周边更有可能成为潜在的下一轮住宅建设核心区,从而成为城市扩张的重点区域。
- 俞孔坚游鸿许立言袁弘
- 关键词:住宅用地
- 美化城市还是破坏城市?被引量:12
- 2005年
- 今天,中国许多城市都在盲目效仿西方的景观设计,罗马柱,巴洛克式屋顶、景观大道充斥我们的城市的街区和角落、景观设计关系着文化建设,景观中蕴涵着的文化特质是一个城市真正的灵魂、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城市景观?城市设计的混乱状态还会持续多久?
- 俞孔坚
- 关键词:城市美化运动城市建设人地关系
- "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
- 当今中国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水问题: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洪涝灾害,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这些水问题综合症并不是水利部门或者某一部门可以解决的,而是一系列系统性、综合的问题,亟需一个更为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海绵城市"理论的...
- 俞孔坚李迪华袁弘傅微乔青王思思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 历史舆图与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在大运河遗产判别中的运用——以大运河明清清口枢纽为例被引量:21
- 2010年
- 对运河遗产进行判别与登录,是大运河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对运河遗产基本特征与演变规律的揭示,则是深入认识运河遗产的根本要求。历史舆图直观地反映了古代运河及其沿河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对研究各历史时期的运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由于历史时代的限制,历史舆图在表达位置、距离、形状等地理空间要素时准确性较差,给大运河遗产的判别工作带来了困难。历史舆图与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结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舆图新绘"的方式对区域时空演变过程进行复原,从而直观地揭示出运河遗产的本质特征与演变规律,为运河遗产判别提供依据。并且,同步集成的历史地理信息与现状遗存信息数据库也为运河遗产的评估、保护与管理等后续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工作平台与数据基础。
- 奚雪松秦建明俞孔坚
- 关键词:空间信息技术大运河
- 山水江城——重庆市江津北部新区城市设计方案被引量:6
- 2011年
- 介绍了重庆市江津区北部新区的城市设计理念与方案。设计以生态基础设施作为新城的基本框架结构,用以组织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并最终成为城市的特色。该生态基础设施对应于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为城市提供的社会经济服务,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服务,它们是城市居民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城市生态与人文特质的基本保障。基于这一理念和方法论,根据场地"三面云山一面江、溪水内聚到明堂"的场地特征,形成了"坐山—留水—眺江"的"茶花状"主体城市格局,塑造了一个既具生态与人文气质又极富经济活力的江津新城。
- 俞孔坚刘向军张媛
- 关键词:城市设计反规划景观都市主义生态城市生态基础设施
-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北京案例
- 2007年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开始了对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的全面系统研究。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是一个涵盖多种生态保护目标和策略的综合性空间格局。针对北京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性生态问题,确定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应该达成...
- 俞孔坚袁弘
- 关键词:城市建设生态安全
- 文献传递
- 景观作为新城市形态和生活的生态基础设施被引量:13
- 2011年
- 千百年来,"文明"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对自然进程和形态的控制:通过技术进步成功地开发自然资源和转化自然形态被视为高度"文明"的;而顺应自然力量和利用自然过程则被看作是"原始的"。到目前为止,城市是人类所建造的体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的人工系统,并且多数人都认为它们是人类文明的见证。
- 俞孔坚
- 关键词:城市形态生态基础设施人类文明景观自然形态自然资源
- 欧拉绿洲与消失的文明
- 2019年
- 笔者首先介绍了阿拉伯半岛西北部城市欧拉如何在降雨有限的条件下形成了沙漠中的绿洲以及绿洲文明,并回顾了绿洲文明更替的历史。通过探究绿洲的奥秘,笔者发现,对流域内有限水资源的滥用使得绿洲的承载力不断下降,人和自然之间的微妙平衡被打破,最终导致绿洲文明相继消失。最后,笔者提出,绿洲及滋养绿洲的流域是一个完整系统,修复水循环是维持这一系统的关键;而探讨以水文特征定义的流域的生态修复和可持续治理,恰是景观设计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
- 俞孔坚萨拉·雅各布斯(翻译)肖杰(翻译)
-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绿洲文明流域
- 一个不散的幽灵:暴发户与小农意识下的城市化妆运动被引量:2
- 2001年
- 公共艺术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和人文色彩,它是伴随着社会制度的民主化进程和公民意识的形成而出现的。它不等同于景观艺术,更不等同于城市雕塑(环境雕塑或室外雕塑),公共性使公共艺术带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具有更广的文化外延和更深刻的精神内涵,构成公共艺术的三个要素,环境、艺术、人是有机结合的共生整体。 本期特约了几位在公共艺术领域有成果的专家,就公共艺术的普遍特征和面临的一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把雕塑放在更大的学科背景下考察,我们能更客观更深刻地理解雕塑在公共艺术中的意义。
- 俞孔坚
- 关键词:城市美化运动小农意识城市水系城市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