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兰
- 作品数:67 被引量:300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卵泡不破裂黄素化周期行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分析比较冻融胚胎在自然排卵周期和卵泡不破裂黄素化(luteinized unrupture follicle,LUF)周期的临床结局。方法以768例自然排卵周期为对照,分析58例LUF周期行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的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结果 LUF周期的临床妊娠率51.7%,自然排卵周期为41.3%;两组间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ET周期中LUF周期在明确的LH峰监测下有较好的妊娠结局。
- 余兰马延敏贾婵维兰永连刘英杨晓葵张军梁毓周丽颖李颖王树玉
- 关键词:冻融胚胎移植自然周期
- 腮腺炎感染史与IVF卵巢低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 2014年
- 目的研究既往有腮腺炎病史的不孕患者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卵巢低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1510例不孕患者行IVF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有腮腺炎感染史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其与卵巢反应、妊娠结局等的关系。结果 1510例IVF-ET周期中,卵巢反应低下共755例。其中,有腮腺炎史的共219例,占总病例的14.5%,占卵巢低反应的56.2%,P=0.048;有腮腺炎病史的不孕病人,取卵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为22%(45/205),对照组为29.7%(366/1234),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24)。有腮腺炎史的不孕患者,IVF周期的子宫内膜厚度、正常发育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均显著低于无腮腺炎史的不孕患者,P<0.05。结论腮腺炎感染史与IVF不孕患者的卵巢低反应相关。
- 马延敏张军黄鲁兰永连任国庆余兰王丽贾婵维王树玉
- 关键词:腮腺炎卵巢低反应体外受精
- 青春期前患腮腺炎对成年不孕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探讨女性青春期前患腮腺炎对成年后生殖系统的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10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不孕女性中,青春期前患腮腺炎的成年不孕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及试管婴儿技术助孕结局。结果有腮腺炎病史的不孕病人行体外受精的妊娠率为22%(45/205),对照组为29.7%,P=0.024。青春期前患腮腺炎患者中成年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的患病率分别为19.57%、23.90%,有腮腺炎病史未合并此类疾病的分别为13.1%、11.24%,P=0.00。腮腺炎病史合并输卵管手术史、卵巢手术史、子宫手术史者分别占28.31%、41.1%、8.68%,分别高于无腮腺炎病史的患者,P<0.05。结论女性青春期前患腮腺炎与成年后的生殖系统疾病及手术有相关性,需要对青春期前患腮腺炎女性的生育状况加以重视。
- 马延敏黄鲁张军兰永连任国庆余兰王丽贾婵维王树玉
- 关键词:腮腺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芬吗通内膜准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率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探讨芬吗通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7月在我科接受FET助孕的103例患者(共133个周期),其中PCOS患者55例78个周期,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补佳乐人工周期组(38例58个周期),芬吗通人工周期组(17例20个周期);非PCOS患者自然周期组(48例55个周期)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内分泌激素水平、冷冻胚胎复苏率、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率、用药时间、用药量、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补佳乐组和芬吗通组患者体重指数(BMI)、基础黄体生成素(LH)、血清睾酮(T)均高于自然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佳乐组用药量为(58.84±36.62)mg,芬吗通组为(58.60±32.65)mg,补佳乐组用药时间为(11.83±4.06)d,芬吗通组为(11.33±2.57)d,两组用药量及用药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对照组为(10.32±2.30)mm,较补佳乐组(9.05±0.95)mm及芬吗通组(9.50±1.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佳乐组与芬吗通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3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OS患者行FET前使用芬吗通进行内膜准备,可获得满意的子宫内膜厚度和妊娠结果。
- 赵诗艺余璐萍刘英杨晓葵张军余兰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
- 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应用于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准备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应用于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子宫内膜准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5月134例患者156个FET周期,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自然周期组(66例),补佳乐人工周期组(43例),芬吗通人工周期组(47例),比较各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用药剂量、转化日内膜厚度、平均移植胚胎个数、优质胚胎个数、冷冻胚胎复苏率、复苏后完整存活胚胎比率、生化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自然周期组内膜转化日内膜最厚(10.99±2.02mm),补佳乐组内膜最薄(8.86±1.5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吗通组(43.11±23.89mg)较补佳乐组(46.02±36.23mm)用药剂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平均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质胚胎数、冷冻胚胎复苏率、复苏后完整存活胚胎比率、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冻融胚胎移植中行人工周期内膜准备,使用芬吗通可以较少用药量获得与自然周期内膜准备及补佳乐人工周期准备相似的妊娠率。
- 赵诗艺刘英杨晓葵张军余兰
- 关键词:冻融胚胎移植子宫内膜妊娠率
- 两种促卵泡生长激素在辅助生殖治疗效果的比较被引量:3
- 2004年
- 刘英王树玉张军马延敏任国庆余兰
- 关键词:控制性超排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辅助生殖技术
- 卵裂期胚胎解冻后囊胚培养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研究解冻后卵裂期胚胎行囊胚培养后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我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年3月-2017年5月解冻并进行囊胚培养的分裂期胚胎,如继续发育后行胚胎移植,并随访其临床结局。结果临床妊娠和出生率与是否移植完整胚胎、是否移植优质囊胚无明显相关(P>0.05)。至少移植一枚以上囊胚组的临床妊娠率为58.4%,出生率为49.6%;8例移植胚均未发育至囊胚组无临床妊娠(P<0.01,fisher′s exact test)。未形成囊胚组冷冻时和移植时年龄均显著高于囊胚形成组(P<0.01);囊胚形成组的平均完整存活数明显高于未形成囊胚组(P<0.05)。结论冷冻胚胎解冻后,囊胚的形成与解冻后胚胎完整度以及年龄相关。解冻后培养至5-6天的胚胎如无囊腔形成,则可能其种植潜能差,仍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 余兰宋蕊兰永连雷玲玲王树玉
- 关键词:胚胎囊胚培养
- 2018 SOGC多囊卵巢综合征诱导排卵实践指南(No.362)解读被引量:16
- 2020年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临床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紊乱性疾病,是引起育龄期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2018年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SOGC)针对PCOS患者制定了诱导排卵的临床实践指南,推荐生活方式干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枸橼酸氯米芬(CC)和选择性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LE)为一线治疗,促性腺激素(Gn)为二线治疗,体外受精为三线治疗。胰岛素抵抗者可服用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CC或LE抵抗者,如果存在腹腔镜手术的其他指征可行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指南提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遵循个体化和渐进性原则对PCOS患者进行规范诱导排卵。
- 张巧利贾婵维周丽颖刘艳君余兰徐潇雨王树玉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诱导排卵胰岛素抵抗生活方式干预
- 小卵泡排卵与女性不孕及自然流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分析女性不孕人群中小卵泡排卵的发生情况,探讨小卵泡排卵与不孕的关系,研究小卵泡排卵人群的自然流产发生情况,探讨小卵泡排卵与自然流产的关系,为改善小卵泡排卵不良结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生殖医学科门诊就诊的女性不孕患者中小卵泡排卵情况,分析小卵泡排卵患者中自然流产发生情况,同期收集正常卵泡排卵型不孕患者为作为对照研究。结果研究女性不孕症患者人群中,小卵泡排卵发生率为16.48%(467/2834)。同期收集正常排卵女性不孕患者200例进行研究,小卵泡排卵组与正常排卵组比较,小卵泡排卵组的既往自然流产比率为24.20%(113/467),正常排卵组既往自然流产患者比率为6.50%(1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小卵泡排卵组年龄33.92±3.80岁,正常排卵组年龄30.04±3.84岁,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两组患者月经周期、不孕年限、体重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卵泡排卵可能是引起临床不孕的重要原因,小卵泡排卵与既往自然流产的发生关系密切,在不孕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小卵泡排卵情况。
- 李颖翟志瑾兰永连梁毓周丽颖余兰王树玉
- 关键词:不孕症自然流产促排卵
- hTERC基因、C-MYC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hTERC基因、C-MYC基因异常扩增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结合TCT检查和HPV检测,初步建立更有效的宫颈高级别病变临床筛查方案。方法对308例患者宫颈脱落细胞行宫颈病变液基细胞学检测,表面等离子谐振技术检测HPV感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内的hTERC、C-MYC基因;对细胞学检查异常、HPV检测阳性或hTERC、C-MYC基因异常扩增的患者按诊疗常规进行治疗,必要者行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hTERC基因、C-MYC基因异常扩增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不同方案随着筛查病变程度的加重,其筛查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均升高,但筛查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降低。单一TCT、hTERC基因、C-MYC基因检测在筛查宫颈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的灵敏度均显著低于TCT联合hTERC基因或C-MYC基因检测,但筛查特异性较高。筛查宫颈CINⅢ及以上级别病变,单一C-MYC基因检测的筛查灵敏度高于单一TCT或者hTERC基因检测,筛查特异性也高。结论 hTERC基因和C-MYC基因异常扩增率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能较准确地反应宫颈病变阶段,对筛查宫颈高级别病变具有较好的作用。
- 兰永连梁毓余兰王树玉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鳞状细胞癌荧光原位杂交HTERC基因原癌基因C-M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