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云南省西部与东部地区青年学生艾滋病的知识和行为。方法 2015年6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对云南省东、西部地区的在校青年学生做现况调查。调查表由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设计,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艾滋病相关知识、危险行为和获得相关服务等情况。使用Epi 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和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保山市和曲靖市各调查青年学生800人,艾滋病知晓率分别为61.88%和53.38%,其中保山市高中/中专生艾滋病知晓率(60.00%)显著高于曲靖市(47.00%)(χ2=10.637,P=0.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OR=1.402)、知识来源于网络(OR=1.608)和免费宣传材料(OR=1.732)是知晓艾滋病的促进因素;男性(OR=0.715)、最近一年未接受过艾滋病宣传服务(OR=0.582)是艾滋病知晓率低的影响因素。保山市青年学生首次性行为年龄[(19.23±1.809)岁]高于曲靖市[(17.53±2.16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8,P〈0.01);保山市性行为发生率和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13.75%和53.64%,曲靖市为7.50%和20.00%,其中保山市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23.04%)高于曲靖市(12.77%)(χ~2=8.554,P=0.003);最近一年艾滋病的宣传服务保山市的接受率(61.38%)高于曲靖市(56.25%)(χ~2=4.337,P=0.037);保山市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艾滋病检测率(32.73%)显著高于曲靖市(13.33%)(χ~2=21.750,P〈0.001)。结论云南省东部地区青年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并未因为经济较西部更发达而一定优于西部地区。
背景与目的云南东部农村地区宣威市、富源县女性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家务工作,基本不吸烟,但肺癌死亡率却是世界上最高的,而且发病、死亡年龄提前。本研究对宣威、富源非吸烟女性肺癌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2006年-2010年被当地省、市、县9家医院新诊断、并纳入"非吸烟女性肺癌病例对照研究项目"的常住户籍女性肺癌病例为研究对象随访至2016年末。通过Life-table法进行全部病例生存分析,评估人群相对生存率和年龄别标化相对生存率。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分层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的1,250例病例中,死亡1,075例,删失175例,随访中位时间为69个月(95%CI:61.9-76.0)。病例平均年龄(54.8±10.9)岁,I期、II期、III期、IV期和未知分期分别占3.5%、8.7%、20.7%、29.7%和37.4%;手术、非手术治疗和未治疗分别占17. 2%、39.0%和43. 8%,组织学、细胞学诊断占51.6%。中位生存时间13.2个月,5年观察生存率、相对生存率、年龄标化相对生存率分别为8.9%(95%CI:7.0-10.6)、9.4%(95%CI:7.6-11.5)和10.1%(95%CI:3.7-20.5)。I期、II期、III期、IV期、未分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41.1%、22.4%、5. 3%、1. 3%、11.2%;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未治疗分别为34.8%和3.2%、4.7%;腺癌、鳞癌分别为17.9%和5.6%。省级医院治疗、X线胸部筛查、非农民职业、城镇居住、65岁以下年龄等因素有利于提高生存率,而市县级医院治疗、农民职业、乡村居住、65岁以上年龄等则生存率较低。分层分析显示,任意原发灶-淋巴结-远处转移(tumornode-met a st a si s,T N M)分期,无论腺癌或鳞癌患者,行手术治疗的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与未治疗病例相比非手术治疗仅在III期显示差异;腺癌生存率大于鳞癌不仅仅因为早期和手术病例较多,在III期、未分期也显示明显生存优势。不同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