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双和

作品数:5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油田
  • 2篇非均质
  • 2篇非均质性
  • 2篇储层
  • 2篇储集
  • 2篇储集层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
  • 1篇地震反演
  • 1篇盐岩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勘探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碳酸盐岩
  • 1篇碳酸盐岩储层
  • 1篇同沉积构造
  • 1篇坡折带
  • 1篇流体
  • 1篇流体活动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川庆钻探工程...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局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5篇代双和
  • 2篇毛凤军
  • 1篇李正中
  • 1篇李永保
  • 1篇韦添昌
  • 1篇罗谋兵

传媒

  • 4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流体活动性属性技术在KG油田储集层描述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0年
阿尔及利亚Oued Mya盆地438b区块北部KG油田主要储集层为下三叠统曲流河沉积,砂体厚度薄、横向非均质性强、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常规地震属性储集层预测效果差,采用常规储集层预测方法预测结果与实钻误差较大。为了精细描述KG油田T1砂体分布,应用流体活动性属性技术对T1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及含油气性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流体活动性属性剖面上岩性组合与地震波组对应关系清楚。利用流体活动性属性技术较好地识别了KG油田有利储集层的分布,有效指导了水平井钻井轨迹调整,预测的储集层产能与实测产能基本一致,说明流体活动性属性技术可用于KG油田及同类型油田的储集层描述。
代双和陈志刚于京波谢结来刘雅琴
关键词:非均质性
利用频谱积分属性评价碳酸盐岩储层被引量:5
2011年
滨里海盆地东缘中区块北特鲁瓦油田的碳酸盐岩储层单层厚度小,同时具有缝洞储集空间、基质孔隙储集空间的双重介质储层特征,造成储层与非储层的常规地震属性(如振幅属性、波阻抗等)差异小,采用多维属性交会分析方法预测的储集体高产发育带与实际钻探结果误差较大。为此,本文利用频谱积分属性技术评价碳酸盐岩储层,通过加载基础资料(地震数据、层位、井等)、数据重采样、选择检测时窗、确定频率敏感段、提取相关数据等步骤评价碳酸盐岩储层,基于地震波通过流体储层时,出现"低频共振、高频衰减"的动力学特征,利用油气存储空间属性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有利高孔、渗带,利用可动油气孔隙度—产能交会图预测碳酸盐岩储层高产带,利用研究成果指导油田滚动勘探,应用效果较好。
代双和于京波袁云超毛凤军陈志刚
冰川沉积储集层的识别与评价
2013年
冰川沉积地层由于厚度变化复杂,岩性多变,储集层横向非均质性较强,导致识别与评价困难,成为冰川沉积储集层油气勘探中的难题之一。本文针对阿尔及利亚X区块奥陶系D’M层发育的冰川砂岩储集层发育特点,首次利用地震资料的地震属性,即半能量时间属性,准确识别了砂岩的厚度和分布范围;通过流体活动属性,准确评价了储集层的有效性,从而为该区块深层油气勘探的突破提供了有效手段。
谢结来张欲晓李正中代双和陈元忠郭增虎
关键词:冰川沉积储集层
坡折带控沉积理论在乍得Bongor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0年
乍得Bongor盆地已经历20多年的油气勘探,未获得大的突破。制约盆地勘探的主要原因是勘探目的层储层、盖层的沉积控制因素、分布规律不清。本文在综合该区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基础上,应用坡折带控沉积理论研究了该盆地的储层、盖层,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区的储层、盖层研究技术,即盆地坡折带识别技术和同沉积构造样式分析技术。将此项技术应用于Bongor盆地的油气勘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代双和王玮陈志刚罗谋兵杨松岭刘春芳张欲晓
关键词:坡折带层序地层学同沉积构造
多子波分解与重构技术在阿尔及利亚TKT—NGS油田储层描述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1年
位于阿尔及利亚OUED MYA盆地东北部TKT—NGS区的油田为构造—岩性油气藏,主要目的层Si油层为辫状河沉积,砂体厚度薄、横向非均质性强。本文针对该区的地质结构特点,应用多子波分解与重构技术描述了该区油层分布,预测了油藏的含油范围。总结出应用多子波分解与重构技术进行油层解释的步骤为:①对地震数据进行多子波地震道分解;②筛选合成更有利于直接油层解释的新的地震道集;③计算地震波频率衰减系数道集;④提取地震分量,并根据钻井获得的油层资料,筛选出对直接油层解释更有效的地震分量。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用于油层解释的效果较好。
代双和陈志刚于京波谢结来毛凤军韦添昌李永保
关键词:储层描述非均质性地震反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