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念
-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 核壳可控结构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PBT增韧改性的研究
- 高分子材料凭借自身的优良特性,成为了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类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保持高分子材料原有性能不下降的前提下,提高其强度和韧性成为近年来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趋势。聚对苯二...
- 付念
- 关键词:热塑性工程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乳液聚合法
- 结构可控核壳改性剂的制备及其在PBT改性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氧化还原种子乳液的聚合方法制备了结构可控、粒径均一、功能化的核壳结构改性剂聚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BA/MMA-co-MAA),简称PBMMA,并研究了其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的乳液固含量为50%,聚合过程转化率几乎都达到99.5%以上,聚合过程中乳胶粒的增长过程用动态光散射(DLS)测量,其形态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结果表明,加人的单体几乎都参加了反应,理论粒径与实测粒径基本吻合,最终粒径在334.2 nm左右,粒径分布系数(PDI)都小于0.08,粒径均一,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乳液聚合中没有明显的二次成核过程。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说明功能单体(MAA)已经共聚到核壳改性剂上。PBMMA与PBT共混之后,使得PBT的缺口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与壳层功能单体(MAA)的含量相关,DMA和SEM测试结果可以证实。该研究有望应用于实际的工业生产中。
- 付念韩永秦丽丽侯君马静瞿雄伟
- 关键词:核壳聚合物乳液聚合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增韧改性用丙烯酸酯共聚物乳胶粒子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为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增韧改性用丙烯酸酯共聚物乳胶粒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种子预乳液的制备;(b)核层单体预乳化液的制备;(c)壳层单体预乳化液的制备;(d)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该方法采用甲基...
- 瞿雄伟付念张广林王农跃姚艳梅刘盘阁侯君李君梅
- 文献传递
- 功能性核/壳结构共聚物乳液的制备及共混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被引量:1
- 2013年
-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含量不同的核壳结构共聚物(Poly(BA/MMA-co-MAA),PBMMA)乳液。单体总转化率达99.6%,乳胶粒径(d z)在421nm左右,粒径多分散指数(PDI)均小于0.08,表明胶束无二次成核过程;透射电镜(TEM)观察到PBMMA明显的核壳结构。当MAA质量分数为0.9%时,PBT/PBMMA(质量比100/20)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为纯PBT的7.6倍。动态力学分析(DMA)结果表明,橡胶相的内耗峰向高温方向移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内耗峰向低温方向移动,力学损耗峰变宽,且当MAA的质量分数为0.9%时,两峰间的差值最小,说明此时的PBMMA与PBT间相容性最好。扫描电镜(SEM)观察到的共混物冲击断面证实了力学性能的变化。
- 付念李国华秦丽丽杨运燕张立群瞿雄伟
- 关键词:乳液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 工程塑料PBT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1
- 2013年
- 阐述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结构特点、特性及PBT增韧改性的主要方法,尤其是带有反应性官能团的核-壳结构改性剂是增韧改性PBT的一种趋势,在提高材料韧性的同时,可提高材料的其他力学性能。
- 付念杨运燕李光辉马静瞿雄伟
-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核壳结构工程塑料增韧
- 聚酯树脂增韧改性用丙烯酸酯聚合物乳胶粒子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为一种聚酯树脂增韧改性用丙烯酸酯聚合物乳胶粒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种子预乳液的制备;(b)核层单体预乳化液的制备;(c)壳层单体预乳化液的制备;(d)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本发明采用功能单体丙烯酸(...
- 瞿雄伟付念李国华王农跃刘盘阁姚艳梅马静
- 影响橡胶增韧塑料的主要因素被引量:3
- 2013年
- 综述了影响橡胶增韧塑料的主要因素,着重探讨了粒子间距对橡胶增韧塑料的影响,最后总结了橡胶增韧塑料的研究重点。
- 杨运燕付念马静瞿雄伟
- 关键词:橡胶增韧塑料影响因素
- PBM核壳结构共聚物的制备及其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性能被引量:1
- 2015年
- 近些年来乳液聚合用于脆性聚合物的改性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不同核-壳比的核-壳结构共聚物聚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PBM)乳液,单体总转化率达99.75%,乳胶粒径(dz)在353.3nm左右,粒径多分散指数(PDI)均小于0.075,表明胶束无二次成核过程;透射电镜观察到PBM明显的核壳结构。当核壳比为75/25时出现脆-韧转变,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PBM(100/20)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为纯PBT的8.63倍。动态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橡胶相的内耗峰向高温方向移动,PBT的向低温方向移动,力学损耗峰变宽,且当核壳比为75/25时,两峰间的差值最小,说明此时的PBM与PBT间相容性最好。SEM观察共混物的冲击断面证实了力学性能的变化。
- 付念张洪起侯君马静张立群瞿雄伟
- 关键词:乳液聚合核-壳结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 高温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高温质子交换膜能解决传统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CO中毒、复杂的水热管理等问题,成为当今燃料电池发展研究的焦点。结合质子交换膜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分子结构设计对膜性能的重要影响,总结了接枝型、复合型质子交换膜、新型耐热交换膜的研究现状。对有机/无机粒子复合膜材料,磷酸掺杂聚苯并咪唑(PBI)、聚芳硫醚砜(PASS)等类型膜材料进行了评述,为高温质子交换膜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 蔡聿星刘闪闪付念丁会利
-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接枝型聚苯并咪唑复合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