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林丛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形成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读片
  • 1篇读片窗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胀痛
  • 1篇上腹
  • 1篇上腹部
  • 1篇上腹部胀痛
  • 1篇体重
  • 1篇体重减轻
  • 1篇肿瘤
  • 1篇转移性肿瘤
  • 1篇微小动脉瘤

机构

  • 3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深圳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于林丛
  • 1篇李智
  • 1篇饶明俐
  • 1篇朱凯利
  • 1篇翟秀宇
  • 1篇张海鸥
  • 1篇刘晓杰
  • 1篇张淑琴

传媒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1
  • 1篇200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CT鉴别诊断肝脏血管瘤和肝脏肿瘤在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CT在鉴别诊断肝脏血管瘤及肝脏肿瘤中的价值。方法:将本院接受的72例肝脏病变患者依据病变类型分为分成肝脏血管瘤组(LH组)、原发性肝癌组(PHC组)、转移性肿瘤(MLU组),对患者进行灌注CT检查,比较三组患者占位病灶实质部分及正常肝脏实质灌注参数(HBF、HBV、PS、HAF、MTT)。结果:病变实质区参数显示,HBF、HAF上PHC组灌注参数要比其余两组高,PHC组与LH组在HBV上明显要比MLU组更高,MTT上PHC组要比LH组与MLU低。正常肝实质参数,HAF上PHC组要比LH组、MLU组更高,MTT上PHC组比LH组及MLU组低。结论:临床上,可以借助CT灌注成像获得参数值鉴别诊断肝脏血管瘤与肝脏肿瘤。
于林丛翟秀宇
关键词:CT灌注成像肝脏血管瘤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肿瘤
颈动脉缺血与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颈动脉缺血与颅内动脉瘤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颈动脉部分结扎的方法 ,建立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实验动物模型。结果 本组 10只动物中 ,3只动物的大脑中动脉分布区产生 3个动脉瘤。
张海鸥于林丛饶明俐张淑琴朱凯利
关键词:微小动脉瘤颅内动脉瘤动物模型
读片窗
2011年
患者女,45岁。因上腹部胀痛及气短半个月,发现右胸腔占位性病变3天而入院。病程中无咳嗽、咯血及呼吸困难,体重减轻约4kg。体检:一般状态较好,胸廓两侧对称,右胸中下部叩诊呈浊音,右下肺呼吸音明显减弱。
李智于林丛刘晓杰
关键词:读片窗上腹部胀痛体重减轻肺呼吸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