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元元

作品数:29 被引量:38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文学
  • 4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艾略特
  • 3篇叙事
  • 3篇权力
  • 3篇《荒原》
  • 2篇心理
  • 2篇凝视
  • 2篇气质
  • 2篇文化
  • 2篇解构
  • 2篇解构策略
  • 2篇父权
  • 2篇边缘性
  • 2篇T.S.艾略...
  • 1篇代文
  • 1篇动力理论
  • 1篇心理人格
  • 1篇叙事技巧
  • 1篇叙事进程
  • 1篇意识流
  • 1篇隐含作者

机构

  • 27篇安徽大学
  • 5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三联学院
  • 1篇安徽文达信息...
  • 1篇中共安徽省委...
  • 1篇安徽省技术进...

作者

  • 28篇于元元
  • 3篇洪增流
  • 1篇方琼
  • 1篇桑士林

传媒

  • 4篇安徽理工大学...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外国文学
  • 2篇安徽大学学报...
  • 2篇巢湖学院学报
  • 2篇绵阳师范学院...
  • 2篇宿州学院学报
  • 2篇世界文学评论...
  • 1篇开封教育学院...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淮海工学院学...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世界文学评论...
  • 1篇河南工程学院...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6
  • 4篇200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支配性男性气质的牺牲品——论《欲望号街车》中的女性和边缘性男性的悲剧
2019年
从性别关系角度出发,以康奈尔多元男性气质理论中的支配性及从属性男性气质为主要理论依据,分析《欲望号街车》中三个主要男性人物的男性气质,揭示当时社会中的各种男性群体和他们所体现的男性气质以及与女性的关系,试图阐明和探究田纳西·威廉斯的男性气质观及其对支配型男性的批判和对从属型男性以及女性的同情,并揭示男性气质的可建构性。
叶晓娟于元元
关键词:《欲望号街车》男性气质
康拉德在《黑暗的心》中对殖民者主流话语的颠覆与抑制
2021年
康拉德在《黑暗的心》中既展现出对黑人悲惨处境的同情悲悯,也体现出对白人文明的尊崇敬佩。身处于殖民主义盛行的西方社会,康拉德在服从主流话语与遵循内心之间挣扎纠结,复杂情绪弥漫在整个文本间。文章将运用“颠覆”和“抑制”理论,从殖民话语、男性至上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这三方面来探讨康拉德对于殖民者主流话语摇摆不定的态度和复杂情绪。
王秋雨于元元
关键词:殖民话语人类中心主义
《井》中海斯特边缘性解析——论多维共同体建构的失败
2023年
基于滕尼斯的共同体理论,文章从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以及精神共同体角度探讨《井》中悲剧性人物海斯特游离于原生家庭、小镇以及友谊关系边缘并自始至终未寻到情感归属地的成因。海斯特与世界的情感链接断裂使她无法构建强大的共同体以抵御外部世界的剧变,从而只能在面对危机时陷入精神世界的崩溃,沦为丧失亲缘感和归属感的悲剧性人物。
肖颖于元元
关键词:《井》
从“荒原意识”到“基督教社会理念”——论托·斯·艾略特的精神重建
托·斯·艾略特作为公认的现代主义旗手,曾领导20世纪早期的英美文坛长达二十余年。他的诗歌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里程碑;他的文学批评参与塑造了现代主义文学及其文学理论;他的戏剧为诗剧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社会批评影响广泛。事实...
于元元
关键词:荒原意识英国作家
文献传递
贝娄《抓住时机》中的双重叙事进程
2024年
基于申丹的双重叙事动力理论,探讨贝娄《抓住时机》中显性叙事进程与隐性叙事进程如何相互颠覆、互为补充。显性叙事进程下国内外学者对父与子主题存在一种共识,即父亲阿德勒医生是家庭亲缘濒临破碎的元凶,其秉承的个人主义使他完全沦为金钱的奴隶;隐性叙事进程却颠覆显性叙事进程所凸显的主题含义,调转矛头直指对儿子威廉的批判,揭示在威廉不可靠叙事下被遮蔽的父爱,并通过对显性叙事的补充共同批判物质主义,从而丰富文本内涵并增强其艺术价值。
肖颖于元元
关键词:贝娄
A New Quest for the Main Thread into The Waste Land
《荒原》被誉为'现代主义的宣言书',现代主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求读者的积极参与,另一个特点是艾略特提出的现代作品的'内在复杂性'.这首划时代的长诗正是这些观点的生动体现.自1922年《荒原》问世以来,人们就在以各种方式解...
于元元
关键词:《荒原》艾略特
文献传递
论弗兰纳里·奥康纳的暴力关怀被引量:1
2014年
弗兰纳里·奥康纳在其作品中不断重复暴力-神恩主题,体现了她的暴力关怀思想。这一思想源自天主教义、南方文化和她的狼疮经历,其实质是天主教理念包裹的人文关怀。她在样本寓言式的暴力叙事中通过"精神顿悟"、象征主义、黑色幽默等技巧,寓说暴力关怀。其中表现的道义担当及相应的叙事方法,不仅是奥康纳作品成为美国文学经典的关键,而且对于时下流行的、强调"道德教化之外形式快感"的暴力美学的良性发展有借鉴意义。
于元元
关键词:弗兰纳里·奥康纳
精神分析视角下普鲁弗洛克的焦虑被引量:1
2013年
根据弗洛伊德的焦虑说,T·S·艾略特的成名作《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展示了现代西方人的焦虑,包括现实焦虑、常规焦虑和神经症焦虑,焦虑的根源在于精神家园与生态家园的废弛。主人公的焦虑在20世纪初具有代表性,于当代亦有警世意义,警醒世人注重人文关怀和生态和谐。
于元元
关键词:弗洛伊德焦虑心理人格
《宠儿》中“凝视”的权力场
2021年
在《宠儿》中托妮·莫里森试图从黑人女性角度重塑黑人历史,运用“反凝视”策略对白人社会塑造的白色文明假象进行解构。在种族社会制度下,“凝视”不是简单的视觉活动,而是一种携带着权力运作的观看方法,因此我们也可把《宠儿》看作黑人与白人话语权的博弈场,其中白人是掌握绝对话语权的凝视者,但看似处于劣势地位的黑人其实也是“掌权者”,他们在凝视中重建自我,在反凝视的过程中揭露白人的虚伪真面目。文章结合凝视理论和福柯的权力观等,探讨《宠儿》中的三种权力场,以获悉黑人的自我身份重建之路,揭示白人残暴的历史真相。
王秋雨于元元
关键词:《宠儿》凝视权力身份重建
《荒原》的宗教思想主线的重新探讨被引量:22
2004年
关于《荒原》的宗教思想主线 ,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但各有其不足。本文从论证艾略特创作《荒原》时作为一个非基督徒的基督教视角入手 ,找出《荒原》各部分的基督教思想内涵 ,由此发现一条内在的基督教主线 ,并以此主线解决两种观点存在的问题。本文最后还讨论了《荒原》
洪增流于元元
关键词:《荒原》艾略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