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艳锋

作品数:304 被引量:4,140H指数:37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3篇期刊文章
  • 64篇专利
  • 3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236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81篇水稻
  • 41篇氮素
  • 30篇机插
  • 27篇分蘖
  • 26篇作物
  • 25篇粳稻
  • 22篇稻米
  • 22篇表型
  • 21篇秧苗
  • 21篇育秧
  • 19篇高产
  • 18篇栽培
  • 15篇氮肥
  • 14篇杂交
  • 14篇施肥
  • 14篇水稻分蘖
  • 14篇穗肥
  • 13篇籼稻
  • 11篇性状
  • 9篇氮量

机构

  • 299篇南京农业大学
  • 12篇云南省农业科...
  • 1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0篇扬州大学
  • 8篇南京慧瞳作物...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江苏省农业机...
  • 4篇石河子大学
  • 4篇江苏省农业委...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江苏徐州甘薯...
  • 3篇江苏省农业技...
  • 2篇宜春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省农林厅
  • 2篇江苏省农垦集...
  • 2篇学研究院
  • 2篇常州市金坛区...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作者

  • 301篇丁艳锋
  • 163篇王绍华
  • 145篇李刚华
  • 98篇刘正辉
  • 90篇王强盛
  • 37篇丁承强
  • 28篇凌启鸿
  • 25篇黄丕生
  • 18篇姜东
  • 14篇李玉祥
  • 12篇杨从党
  • 11篇郑永美
  • 10篇陈琳
  • 10篇张巫军
  • 9篇吴昊
  • 9篇唐忠厚
  • 8篇林赵淼
  • 8篇曹卫星
  • 8篇刘杨
  • 8篇赵长华

传媒

  • 41篇南京农业大学...
  • 28篇作物学报
  • 27篇中国农业科学
  • 14篇中国水稻科学
  • 13篇中国稻米
  • 9篇江苏农业学报
  • 6篇植物营养与肥...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第12届全国...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植物学报
  • 3篇高等农业教育
  • 3篇2014年全...
  • 3篇2014中国...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杂交水稻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12篇2022
  • 13篇2021
  • 32篇2020
  • 12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19篇2016
  • 18篇2015
  • 30篇2014
  • 14篇2013
  • 12篇2012
  • 15篇2011
  • 8篇2010
  • 17篇2009
  • 11篇2008
  • 21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3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营养生长期高温对水稻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以籼稻品种扬稻6号、粳稻品种宁粳1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利用人工温室,研究营养生长期高温处理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高温处理促进了水稻的生长,经增温处理,试验品种株高、茎蘖数、叶面积、地上部干物质量均明显...
王啟梅李岩刘明李刚华刘正辉唐设丁承强王绍华丁艳锋
关键词:水稻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营养生长期高温环境
文献传递
SWI/SNF2染色质重塑ATPase SYD和BRM调控水稻胚发育
【研究背景】在开花植物中,受精卵的不对称分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发育方向不同的顶细胞和基细胞。随后顶细胞发育为茎顶端分生组织(SAM)和子叶,而基细胞则发育为根尖分生组织(RAM)和下胚轴。由于干细胞的形成和维持与染色质...
荀倩丁承强丁艳锋
关键词:水稻胚发育
关于用水稻“顶3顶4叶叶色差”作为高产群体叶色诊断统一指标的再论证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进一步论证用水稻"顶3顶4叶叶色差"作为高产群体叶色诊断的统一指标。【方法】以2001—2002年的试验结果进行再论证。选择叶色(SPAD)差异较大的金南风、9915、越光、9325等4个粳稻材料,白稻、H97-322等2个籼稻材料;通过不同施氮量试验,用SPAD-502型叶绿素计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倒2叶期和齐穗期测定全株各叶的SPAD值,比较单叶SPAD值、顶3顶4叶色差跟植株含氮率、产量形成的关系差异。【结果】单叶SPAD值品种间或生育期差异很大,难以用某一叶的SPAD值诊断氮素营养状态,而在生育各期会出现顶4<顶3、顶4=顶3和顶4>顶3三种叶色差,是氮素不足、正常和过剩的生理反映;单叶的SPAD值与分蘖率、成穗率、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之间没有规律性的关系,不能作为共同诊断指标,而顶3顶4叶叶色差和产量三因素的形成存在规律性的变化关系;单叶SPAD值不能作为产量诊断的指标值,而在N-n叶龄期、倒2叶龄期和齐穗期3个叶龄期顶3顶4叶色差值相等的群体,均可以获得最高的产量。【结论】顶3叶顶4叶叶色差是稻体氮素营养水平的表观指标;单叶SPAD测定和顶3顶4叶色差诊断配合,可以准确诊断水稻植株氮素的丰亏。
凌启鸿王绍华丁艳锋李刚华
关键词:水稻高产氮素营养
一种作物表型高通量获取装置与气候舱
一种作物表型高通量获取装置与气候舱。本发明在气候舱中设置有分别获取两种视角下作物表型特征的表型获取单元,并将设置于表型获取单元中间的根盒在工作平面上沿第一表型获取单元移动的第一方向排列为一条直线。本发明中,根盒表面平行于...
傅秀清姜东丁艳锋吴劼周国栋毛江美
文献传递
稻米垩白形成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垩白是稻米胚乳中白色不透明的部分,垩白粒率高是影响南方稻区优质粳米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目前,仅有3个垩白QTLs被精细定位或克隆,16个参与淀粉与蛋白质合成、降解及其调控相关的基因被鉴定与垩白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其受基因型和环境所共同控制的复杂性,以及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等因素所限,对垩白形成的生理与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晰。从试验材料创新、采用系统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以及碳氮代谢的视角进一步探究垩白形成的生理与分子机制,将有助于破解垩白较高这一制约我国南方粳稻优质生产的主要难题。
林赵淼郑德益张新城刘正辉王绍华丁艳锋
关键词:稻米垩白形成碳氮代谢基因网络
两种土壤增效剂对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硝化抑制剂和生物炭是农田土壤管理常用的土壤增效剂.其中,硝化抑制剂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氮素利用率,而生物炭是生物质资源利用的一种新方式,且具有一定的吸附特性.以减少稻田氨挥发带来的氮素损失及环境污染问题为目的,在原状土柱模拟试验条件下,以单施化肥处理(CN)为对照,研究了生物炭(B)添加、硝化抑制剂(CP)添加及复合添加处理(BCP)对田面水p H、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水稻产量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增效剂施用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硝化抑制剂添加有增加水稻产量的趋势.两种土壤增效剂添加均显著增加了稻田氨挥发损失,损失量占施氮量的25%~35%.其中,肥期(施肥后7 d内)氨挥发损失占总损失的86%~91%,是氨挥发损失的主要时期.与CN处理相比,CP处理明显提高了田面水NH4+-N浓度和氨挥发损失,基肥期、穗肥期和非肥期增加效应明显,氨挥发增幅分别为138%、48%和78%,全生育期氨挥发总损失量增加59%.生物炭添加对稻田氨挥发损失也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且具有阶段性特征,前期(基肥期和蘖肥期)的增加效应高于后期(穗肥期和穗肥后),田面水NH4+-N浓度和p H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两者配施添加处理显现出了正交互作用,氨挥发损失量大于单施处理,与化肥处理差异显著.结果说明,生物炭添加不能解决硝化抑制剂添加引起的铵态氮浓度升高和氨挥发损失增加的问题,对于硝化抑制剂添加引起的氨挥发损失增加的问题需要继续研究.
周玉玲侯朋福李刚华王绍华杨林章薛利红丁艳锋
关键词:水稻生物炭硝化抑制剂氨挥发
水稻分蘖发生及与特定部位叶片叶鞘含氮率的关系被引量:27
1995年
以水培的方法,设计不同的供氮水平,研究了水稻分蘖的发生、生长,出叶和干物质生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分蘖发生及新叶的出生与供氮水平及叶片、叶鞘的含氮率关系密切,过高过低的供氮水平均不利,即分蘖发生及新叶的出生要求一个最适的供氮水平,在本试验中是70~50mg/L;过低的氮素供应水平,会使叶蘖同伸的n—3关系打破,出现叶蘖n—4同伸的滞后现象;分蘖的发生与发生分蘖的节位和上一节位的叶片、叶鞘的含氮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此两叶的含氮率高则分蘖发生多,因此,这两叶含氮率的高低可作为分蘖发生与否的诊断指标。
丁艳锋黄丕生凌启鸿
关键词:水稻分蘖叶片叶鞘
超高产常规粳稻宁粳1号和宁粳3号群体特征及对氮的响应被引量:47
2009年
2007—2008年对宁粳1号和宁粳3号的丰产示范方进行调查,2008年以宁粳3号为材料进行氮肥用量和前后比例试验,研究常规粳型超级稻超高产群体特征及对氮的响应。结果表明,常规粳型超级稻宁粳1号和宁粳3号抽穗后干物质积累占籽粒产量的70%~80%,茎叶等营养器官的表观转运率少,易高产稳产。足够的颖花量是高产稳产的保证,要达到11.0thm?2以上的产量,颖花数要≥42000m?2;要达到11.7thm-2以上的产量,颖花数要≥45000m-2,同时结实率≥90%,粒重≥26mg。超高产群体抽穗期适宜叶面积指数(LAI)为7.0~7.5,叶色呈"黑黄"节奏变化,后期生长速率(CGR)高,收获指数(HI)≥0.5。氮肥的适量施用和适当后移,不仅可以保证宁粳1号和宁粳3号生育期"黑黄"节奏变化,建立抽穗期适宜LAI的群体,还可以保持超高产株型特征,提高抽穗后LAI、叶面积维持期、CGR和HI,最终实现超高产量。
李刚华张国发陈功磊王绍华凌启鸿丁艳锋
关键词:常规粳稻超级稻超高产
水稻水肥高效利用研究进展——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水稻栽培生理课题组近年研究进展综述
本文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水稻栽培生理课题组近年来在水稻节水高效栽培技术及水稻氮肥高效利用与精确施肥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丁艳锋王绍华王强盛
关键词:水稻栽培生理水肥利用
文献传递
水稻旱育秧苗萎蔫反应及其生理响应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从旱育秧苗离土萎蔫反应及其生理响应方面初步研究了旱育秧苗的水分生理特性和对其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旱育秧苗离土后达到临界萎蔫时间比水育秧早 6 0min左右 ,失水速率较快 ,但旱育秧苗临界萎蔫后失水速率比水秧苗低 5 5 2 % ,且临界萎蔫后旱育秧苗在水中恢复展叶所需时间短于水秧苗 16 0~ 2 14min ,吸水速率是水秧苗的 2 4~ 6 3倍。旱育秧苗在离土—临界萎蔫—再吸水恢复展叶过程中 ,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 (NRA)分别是水秧苗的 2 7~ 2 1 1倍、 6 3~ 17 5倍、 13 0~ 2 1 0倍 ;秧苗体内NO 3 含量变化趋势与NRA类似 ;旱秧苗体内脯氨酸 (Pro)含量在萎蔫时快速升高 ,且高于水秧苗 ,而在水中恢复展叶时Pro含量又快速下降 ,叶片Pro含量低于水秧苗。由此可见 ,旱秧苗水分反应灵敏 。
赵言文丁艳锋陈留根黄丕生王强盛
关键词:水稻旱育秧苗萎蔫水分代谢生理特性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