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旭辉

作品数:10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翻译
  • 2篇英语
  • 2篇听说
  • 2篇拓扑
  • 2篇拓扑学
  • 2篇文学
  • 2篇教学
  • 2篇恒量
  • 2篇不变性
  • 1篇大学英语
  • 1篇大学英语自主...
  • 1篇代文
  • 1篇等价
  • 1篇对等
  • 1篇医学英语
  • 1篇意识流
  • 1篇译介
  • 1篇译者
  • 1篇隐喻
  • 1篇隐喻翻译

机构

  • 9篇兰州大学

作者

  • 10篇丁旭辉
  • 2篇袁洪庚

传媒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当代教育理论...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 1篇今古文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拓扑学视角审视翻译中的“对等”被引量:3
2010年
从翻译的基本特征来看,翻译是一个具有拓扑性质的动态变形过程,而源语和译语文本则是多维的拓扑空间,因此翻译追求的不是理想化的、纷繁复杂的"对等",而是"拓扑等价",即拓扑空间在经过弹性变形后基本特征依然不变的性质。通过"拓扑等价"和"对等",尤其是"功能对等"的比较分析显示,"对等"只是一种理想,并不适合翻译实践。本文认为"拓扑等价"观念更有利于译者对翻译性质和过程的理解,并在本质上和翻译实际完全契合,因此以它来取代"对等"是较佳的选择。
丁旭辉
关键词:翻译拓扑学对等拓扑等价功能对等
克服“那喀索斯情结”——张承志散文的回族文化自我批判
2014年
一个文化主体能否自觉地进行文化自我批判,关系到一种文化的兴衰存亡。张承志在高扬回族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逐渐对民族文化中的缺陷——乡约传统、小商传统、内部分裂、宗教世俗化堕落、人道主义的缺失、穷人消极等待救助等进行了批判。这种自觉的文化自我批判意识,对于他的文学主题的升华和回族文化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丁旭辉
关键词:回族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医学英语视听说”课程项目式教学应用研究
2023年
“医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依托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项目式教学,鼓励学生有效利用线上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式、合作式和研究性学习。该课程的项目式教学设计涵盖了挑战性问题、持续探究、真实性、互动合作、公开成果、项目实施证据等基本要素,要求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和技能,通过团队协作调查研究真实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语言输出、团队合作、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丁旭辉汪瑞琪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实践——以基于计算机条件下的听说教学为例
2011年
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在外语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过程中,学生发挥自身潜能,主动积极完成学习任务,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兰州大学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可通过讲授学习策略唤醒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同时可利用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软件等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快地适应自主学习模式。
丁旭辉
关键词:大学英语计算机听说教学
纽马克隐喻翻译视角下的诗歌隐喻翻译原则——以“百人百译”七个《乡愁》译文为例
2022年
隐喻翻译是文学文本翻译的重要方面,但现有的隐喻翻译研究不仅过于关注宏观层面的方法分析,而且理论在实际的翻译实践层面也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运用。有鉴于此,本文拟就中国现代诗歌这一特殊的文本类型中存在的隐喻应如何翻译的问题进行探讨。以纽马克对隐喻的理解和分类为依据,选取“百人百译”中席慕蓉《乡愁》的七个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把比赛评判结果视为译文接受度的表征,得出诗歌翻译应重形象再现,慎删改补充,希望对后续诗歌中隐喻翻译以及中国文化外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丁旭辉李梦圆
关键词:隐喻翻译中国现代诗歌《乡愁》
论翻译的拓扑变换
拓扑学中,几何图形和多维空间在连续变形后仍然保持其基本特征的性质叫拓扑性质。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认为文化也具有拓扑结构,因为在文化的多重表达形式下,始终存在维持其基本特征的“恒量”。翻译作为文化传...
丁旭辉
关键词:翻译恒量不变性
文献传递
现代中国对“意识流”的译介
2013年
“五四”之后直至1940年代,中国对意识流的译介主要分阶段侧重于两个方面。第一个阶段大致集中在1917~1925年,重点译介心理学和哲学基础理论;第二个阶段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意识流译介的鼎盛时期,研究意识流的文学论著以及部分意识流大师的文论和小说得到了较多译介。意识流的译介使中国文坛对人的内心世界和意识流技巧、意识流小说有了较为系统、全面、理性的认知,也为意识流技巧走入中国文学,最终为中国文学表现手法的一部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丁旭辉袁洪庚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意识流弗洛伊德学说译介
象形指事、图像技巧的理论接轨与图像诗体学的建立被引量:3
2012年
一、朝向图像诗体学的建立 “图像诗”又称“具象诗”、“具体诗”,指的是“利用汉字的图像基因与建筑特性,将文字加以排列,以达到图形写貌的具象作用,或借此进行暗示、象征的诗学活动的诗”,其所运用的写作技巧称为“图像技巧”。
丁旭辉
关键词:诗体学图像指事象形具象诗诗学
“谋杀”抑或“重生”: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文学作品翻译的启示被引量:8
2013年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使得一直困扰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作品翻译问题再次备受关注。优秀的翻译使作品生命力在异域得以延续并获得"重生",而蹩脚的翻译则无异于对原作的"谋杀"。莫言作品的成功传播在于莫言作品的译者都是热爱中国文化、语言能力出众、翻译经验丰富的汉学家及翻译家,同时译者和作者及出版社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交流和合作,这就说明文学作品翻译传播不仅取决于作品的文学价值,还与包括出版社在内的"赞助人"因素密切相关。
丁旭辉袁洪庚
关键词:作品翻译译者赞助人
翻译的“不变性”和“可变性”研究:一种拓扑学视角被引量:13
2006年
从文化传承的特性来看,翻译实质上就是具有拓扑性质的变形,即在从原文文本到译文文本弹性变形的多种表达形式下,存在着能使读者理解原文基本意义的“恒量”和局部“变量”。换言之,翻译既有“不变性”,也有“可变性”,这种变化中的不变性质,就是翻译的拓扑性质。本文从心理认知角度把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看作是具有相似拓扑结构的集合,主张翻译时应在分析原文拓扑结构的“可变性”和“不变性”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既有规则又有创造性的拓扑变换,确保在可变因素变化中不变性质的保留,最终选择与原文拓扑结构最相似的译文。
丁旭辉
关键词:翻译不变性恒量拓扑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