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文元

作品数:343 被引量:2,283H指数:2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0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24篇腰椎
  • 95篇手术
  • 87篇椎间盘
  • 86篇脊柱
  • 85篇颈椎
  • 59篇退变
  • 48篇颈椎病
  • 48篇脊髓
  • 47篇退变性
  • 42篇后路
  • 41篇骨折
  • 39篇椎体
  • 38篇术后
  • 37篇侧凸
  • 35篇手术治疗
  • 34篇融合术
  • 33篇疗效
  • 32篇椎间盘突出
  • 30篇退变性腰椎
  • 29篇胸椎

机构

  • 32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3篇哈励逊国际和...
  • 5篇石家庄市第三...
  • 5篇石家庄市第一...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唐山市第二医...
  • 4篇解放军第30...
  • 4篇河北工程大学...
  • 3篇河北医学院
  • 3篇天津医院
  • 3篇河南省人民医...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邯郸市第一医...
  • 3篇黄骅市人民医...
  • 3篇河北省老年病...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341篇丁文元
  • 214篇申勇
  • 131篇张为
  • 81篇杨大龙
  • 64篇李宝俊
  • 64篇张英泽
  • 56篇董玉昌
  • 48篇王辉
  • 33篇曹俊明
  • 32篇徐佳欣
  • 29篇马雷
  • 29篇王林峰
  • 28篇孙亚澎
  • 21篇张迪
  • 19篇李鹏飞
  • 17篇姚晓光
  • 16篇李华
  • 15篇靳宪辉
  • 14篇孟宪国
  • 13篇曹来震

传媒

  • 46篇中华骨科杂志
  • 38篇中国矫形外科...
  • 30篇中国脊柱脊髓...
  • 25篇颈腰痛杂志
  • 18篇中华解剖与临...
  • 15篇中国修复重建...
  • 14篇中国骨与关节...
  • 1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0篇河北医药
  • 10篇中华外科杂志
  • 10篇脊柱外科杂志
  • 6篇实用骨科杂志
  • 6篇中华创伤杂志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第八届全国创...
  • 4篇中国康复医学...
  • 4篇中国骨肿瘤骨...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年份

  • 6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11篇2017
  • 21篇2016
  • 14篇2015
  • 30篇2014
  • 23篇2013
  • 27篇2012
  • 26篇2011
  • 26篇2010
  • 22篇2009
  • 29篇2008
  • 21篇2007
  • 19篇2006
  • 11篇2005
  • 7篇2004
3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DDD)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虽然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多,但DDD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对DDD的研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简单可靠的动物模型能够为研究DDD的发病原因及机制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为DDD治疗手段和药物筛选及评估提供实验载体[1].
王海莹张旭丁文元杨大龙申勇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动物模型DDD药物筛选多发病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相关动态被引量:1
2008年
目前国外对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报导较多,主要集中在临床疗效和手术方法等方面。 Sasso等[J Spinal Disord&Tech,2007,20(7):481-491]报道了115例分别行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Bryan组,56例)和前路颈椎椎间融合术(ACDF组,59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李宝俊丁文元申勇
关键词: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临床疗效椎间融合术颈椎病患者手术方法
应用伊班膦酸钠辅助治疗骶尾部骨巨细胞瘤1例报道被引量:1
2013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33岁,主因腰骶部及左下肢疼痛半年,加重1个月人院。行CT及MRI示:骶椎体完全破坏,肿瘤范围较大,并超过骶骨边缘(图a)。
李鹏飞贾楠杨建博靳宪辉丁文元张为
关键词:胸椎骨巨细胞瘤植骨伊班膦酸钠
脊柱减压固定融合术后症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脊柱减压固定融合术后症状性心血管事件(SMI)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手术方案制定和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接受脊柱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的462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SMI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40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心脏功能评估指标、手术因素、术后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SM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462例患者中61例(13.2%)术后发生SMI。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年龄更大(60.7岁:52.3岁)、心肌缺血病史和心脏手术史占比更高(分别为24/61:50/401和23/61:23/401)、颈椎手术占比也更高(38/61:168/401),而术中舒张压(77.0mmHg:80.5mmHg,1mmHg=0.133kPa)、术后次日血清Ca2+浓度则较低(2.2mol/L:2.3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次日血清Ca2+浓度低于2.2mmol/L、心脏手术史、年龄>55岁与SMI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脊柱减压固定融合术后SMI的发生率为13.2%,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55岁、术后低血钙和心脏手术史。对于老年患者和既往行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前需详细告知风险,术后监测电解质是必要的。
王辉薛睿吴璐梅狄鹤轩丁文元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血钙
治疗胸腰椎结核三种手术方式及两种内固定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 比较三种手术方式及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且定期随访的139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前路内固定组);76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术(B组、后路内固定组);29例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组、后路内固定组).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前后血沉以及两种内固定的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植骨融合时间、内固定失败发生率.结果 随访14 ~ 36个月,平均(18.2±8.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平均手术时间,A组、C组明显短于B组(P<0.05),A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术中出血量,A组明显少于B组、C组(P<0.05),B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平均住院天数、手术前后血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内固定植骨融合时间、内固定失败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后路内固定组后凸畸形矫正及末次随访Cobb角丢失优于前路内固定组(P<0.05).结论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后凸畸形矫正情况上存在差异,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马树伟张文武申勇孟宪国姚晓光丁文元张为
关键词: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外科手术
颈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曲度矫正对改善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曲度矫正对术后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及轴性症状产生的长期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09-05-2012-01,回顾性分析7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A组34例患者行常规颈后路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B组36例患者行颈后路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并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颈椎曲度及高度矫正。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颈椎曲度指数及轴性症状评分进行比较评估。结果两组患者JOA评分恢复率、颈椎曲度丢失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明显轴性症状的患者比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应用C型臂X线机透视进行颈椎曲度及高度矫正临床效果良好,可明显恢复颈椎生理曲度、适当恢复椎间隙高度、改善患者术后轴性症状。
李鹏飞王立红贾楠靳宪辉李家承申勇丁文元张为
关键词:颈椎病椎板减压轴性症状
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被引量:15
2020年
退变性脊柱侧凸常见于老年患者,通常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加速康复外科(ERAS)要求综合考量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身体状况和骨质量等因素,以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干预措施,这对改善患者预后和康复十分重要。经全国多位脊柱外科专家多次讨论,在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下,针对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ERAS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制定本共识意见,供临床工作参考和应用。
白玉树翟骁陈自强魏显招杨明园杨操周许辉李危石李利吴继功许建中赵建华王达义钱邦平朱泽章胡勇孙武权房敏郑召民王征李淳德丁文元夏磊沈建雄仉建国孙天胜罗卓荆海涌吕国华郝定均邱勇李明
关键词:退变性脊柱侧凸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
颈椎后路减压术后脊髓后移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5
2011年
[目的]探讨颈后路减压术后脊髓后移位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MS)的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7月~2008年6月,回顾性分析6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40~75岁,平均58.4岁。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减压术后通过MR I比较其术前及术后的脊髓后移位距离。根据患者术后脊髓后移位的距离不同将其分为三组(A≤2 mm;2 mm〈B〈4 mm;C≥4 mm),对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颈椎曲度指数的丢失程度(curvature index,C I)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的严重程度进行比较评估。[结果]随访时间24~55个月,平均31个月。JOA评分恢复率,A组患者为63.1%±16.9%,B组患者为59.5%±22.3%,C组患者为54.3%±9.8%,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丢失指数为3.2%±2.4%,B组患者为3.1%±2.7%,C组为4.2%±3.1%,三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18.2%,B组为36.7%,C组为53.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椎板切除术后脊髓后移位程度与病人术后恢复程度无明显关联。脊髓后移距离与术后曲率指数亦无明显关联。脊髓后移位与术后轴性症状的程度存在相关性。
张为李鹏飞杨大龙李宝俊丁文元申勇
关键词:颈椎病椎板成形术轴性症状
退变性腰椎侧凸对预后影响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影响退变性腰椎侧凸术后临床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2月至2009年6月,共计51例在我院行腰椎后路侧弯矫形选择性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在T_1加权像上评价椎间孔的狭窄程度,根据椎间孔的狭窄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临床结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有一部分患者有严重的坐骨神经痛症状以至于腰椎在矢状面上只能做很小范围的活动,即使使用激素、度冷丁也只能在短时间内轻微缓解,由于这种症状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很少见到,在这篇研究中我们把这种症状作为一个观测指标。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术前ODI指数、末次随访时ODI指数的改善率经过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重度坐骨神经痛、性别经过Person X^2检验在各组间的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程在3组间的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obb角在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病程、椎间孔狭窄的程度、术前的Cobb角同时影响术后ODI指数改善率。结论腰椎间孔狭窄程度较轻组,病程较短,Cobb角较小,术后效果较好。反之随着腰椎间孔狭窄程度加重,病程较长,Cobb角较大,患者术前ODI指数逐渐增加,重度坐骨神经痛出现的概率较大,术后效果较差。患者病程及腰椎间孔狭窄程度是影响退变性腰椎侧凸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安志辉丁文元张剑刚杨少坤
关键词:椎间孔狭窄预后腰椎
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目的:通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前与术后的相关指标对比,以及单纯手术与术后应用药物的疗效对比研究,探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以及术后应用唑来膦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
姚晓光伍鹏欢申勇丁文元张为马雷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唑来膦酸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共3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