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艳梅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病
  • 2篇肌病
  • 2篇肥厚
  • 1篇心源性
  • 1篇心源性猝死
  • 1篇型心
  • 1篇性猝死
  • 1篇源性
  • 1篇室间隔
  • 1篇猝死
  • 1篇消融
  • 1篇消融治疗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近期疗效
  • 1篇近期疗效观察
  • 1篇化学消融
  • 1篇化学消融治疗
  • 1篇梗阻

机构

  • 2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2篇黄艳梅
  • 2篇别彩群
  • 2篇董丽妍
  • 2篇孙士敏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21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治疗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21例,行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比较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跨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及室间隔厚度。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1)患者无水酒精平均用量为(2.1±1.5)ml。患者术后NYHA评分为(1.7±0.6)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2)与术前相比,患者术中球囊加压后及消融术毕LVOTPG均值均显著降低(P<0.05)。(3)患者消融术毕、术后1周平均室间隔厚度分别为(23.3±5.8)mm和(21.4±4.9)m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平均室间隔厚度为(18.5±4.1)mm,显著低于术前(P<0.05)。(4)患者心肌酶均出现显著升高,12例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18例患者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中,化学消融能够显著降低室间隔厚度及LVOTPG,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
黄艳梅别彩群董丽妍孙士敏
关键词: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室间隔
肥厚性心肌病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分析肥厚性心肌病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发生心源性猝死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心脏骤停(心室颤动),自发性持续性室速,猝死家族史(≤40岁的一级亲属),晕厥(≥2次/年),左室厚度≥30mm,负荷或运动后收缩压反应异常(无变化或降低>10mmHg或升高<25mmHg),非持续性室速,左室流出道梗阻(压力差>30mmHg)等因素为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心脏骤停(心室颤动),自发性持续性室速,猝死家族史及晕厥≥2次/年是肥厚性心肌病心源性猝死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危险因素与肥厚性心肌病心源性猝死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应该积极应对。
黄艳梅别彩群董丽妍孙士敏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性心源性猝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