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旅辉 作品数:22 被引量:50 H指数:4 供职机构: 茂名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肺癌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9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55例肺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检查,患者均给予病理检查和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两种检查方法间隔时间在1周内。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对早期肺癌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病理检查包括:早期肺癌48例,肺结核5例,肺炎3例。CT动态增强扫诊断符合52例,诊断准确率为94.55%。CT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T动态增强扫描对早期肺癌的效果较好。 黄旅辉 陈世达 李冲云 蔡勇 蔡培坤 李穗燕关键词:早期肺癌 CT动态增强扫描 CT 640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一站式成像在颅脑术后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640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一站式成像在颅脑术后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颅脑术后伴并发症(脑内新发低密度灶)的患者23例,均接受640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一站式成像检查,分析脑内低密度灶区的灌注参数图像,并根据4D-CTA判断颅内大血管阻断或狭窄及分支缺损情况。对比不同脑内灌注患者经临床干预性处理后的预后情况,分析不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与低灌注患者预后的关系,再结合患者检查当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进行综合分析,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预判,协助临床医师在治疗的过程中早期给予干预。结果:23例患者的灌注参数图像[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都存在明确的异常表现,显示脑内不同程度低灌注22例,脑内高灌注1例。低灌注病例中有7例患侧颅内大血管存在异常改变,其中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4例,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左侧大脑前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1例,右侧大脑后动脉闭塞1例。脑内低灌注患者经临床针对性处理后预后良好50.00%(11/22),死亡18.18%(4/22),而脑内高灌注患者预后良好100%(1/1),死亡0,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CS评分≤3分的脑内低灌注患者死亡率为100%(4/4),高于GCS评分4~8分、9~11分以及≥12分患者;GCS评分4~8分的脑内低灌注患者重度残疾80.00%(4/5),高于GCS评分≤3分与≥12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全脑灌注一站式成像应用于颅脑术后伴并发症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脑内新发低密度灶)患者进行CT全脑灌注一站式成像检查,有助于了解颅脑术后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并为患者预后评估以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指导,对患者术后病情的预后判断提供帮助,对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适时 董琴 蔡勇 杨璧 杨志勇 林裕茂 李冲云 肖玉梅 赖廷海 黄旅辉 陈世达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1例(其中5例为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置入支架者;2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其余为冠心病可疑者)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其中6例行MSCTA检查后做了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MSCTCA左冠状动脉主干显示最清晰,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显示较清晰,基本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但部分图像有运动伪影的干扰。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MSCT是诊断和随访冠状动脉疾病很有意义和潜力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李冲云 杨景宁 赵瑛喆 黄旅辉 李秀梅 林志国 蔡勇 陈世达 刘志 谢水燕 庞如华关键词:多层螺旋CT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的CT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之间的CT特征对比情况。方法选取2003年12月至2012年3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1例胃淋巴瘤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所有对象的CT影像特征资料。结果 2组侵犯范围两个及以上部位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扫描胃黏膜是否出现"白线征"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黏膜增厚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现胃腔狭窄、形态固定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现器官受累情况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CT图像分析,可以很好的诊断进展性胃癌与胃淋巴瘤,为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黄旅辉 陈世达 李冲云 蔡勇 蔡培坤 李穗燕关键词:进展期胃癌 胃淋巴瘤 CT特征 多排螺旋CT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探讨多排螺旋CT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5月58例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患者,根据梗阻的原因分为结石组18例,非结石组40例,分别采取多排螺旋CT检查,观察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结石组的临床诊断率为100%,非结石组的临床诊断率为100%,两组诊断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黄旅辉 陈世达 李冲云 蔡勇 蔡培坤 李穗燕关键词:多排螺旋CT 上尿路梗阻性疾病 320排CT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左心室功能相关性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320排CT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左心室功能关系的评估。方法临床纳入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104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四组,分别为<10分组、10~29分组、30~60分组、>60分组。另纳入该院同期进行体检的3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CT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左心室的关系。结果五组研究对象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排出量(SV)以及心排出量(CO)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分组LVEF水平低于30~60分组,30~60分组低于10~29分组,10~29分组低于<10分组和对照组(P<0.05);>60分组左心室心肌质量(LVMM)水平高于30~60分组,30~60分组高于10~29分组,10~29分组高于<10分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狭窄可引起患者心脏功能降低,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加重,形成恶性循环,320排CT检查方便,结果可靠,可有效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左心室功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陈晓波 蔡勇 黄旅辉 梁晖晖 梁焕关键词:320排CT 冠状动脉狭窄 左心室功能 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CT诊断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诊断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 41例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CT诊断检查,诊断41例患儿的病变表现,并将其CT诊断结果与患儿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比CT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 CT诊断结果中,显示有20例淋巴管瘤患儿,3例网膜囊肿患儿,12例肠系膜囊肿患儿,6例肠重复畸形患儿;患儿在手术后的病理结果中,显示有21例淋巴管瘤患儿,4例网膜囊肿患儿,10例肠系膜囊肿患儿,6例肠重复畸形患儿。CT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90.24%,CT诊断检查与手术后的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在诊断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中,可以全面、清晰地观察到患儿的病变形态特征,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性较高的诊断结果 ,有其肯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黄旅辉 李冲云 蔡勇 陈世达关键词:儿童 腹部 囊性病变 CT诊断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1130例的影像资料运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技术,对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130例冠状动脉CTA中检出冠状动脉变异167例,包括冠状动脉数目变异10例,冠状动脉起源变异13例,冠状动脉走行变异140例,冠状动脉终止变异3例,冠状动脉结构变异3例。结论 MSCTA可以作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首选检查方法。 黄旅辉 陈世达 李冲云 蔡勇 李穗燕关键词:CT血管造影 多层面螺旋CT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与VEGF、分子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SLNM)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搜集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42例,其中SLNM 22例为研究组,无淋巴结转移20例为对照组,术前行1.5 T Aurora乳腺专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术后标本进行VEGF-c及ER,PR,Her-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两组VEGF-c评分及分子分型的差异。结果研究组VEGF-c评分≥2分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5),Her-2阳性型+三阴型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43)。结论乳腺癌SLNM与VEGF-c、分子分型关系较为密切,VEGF-c高表达、Her-2阳性型+三阴型更容易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 黄旅辉 洪庆山 刘碧华 郭庆禄 沈敏关键词: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分子分型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诊断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CT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NC6例,分析其临床CT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肿瘤大部位于侧脑室透明隔,靠近Monro孔处,分别向一侧或两侧侧脑室内生长,肿瘤呈不规则形,CT扫描呈等或稍高密度,增强后可见轻度强化。肿瘤均可见小的囊变区,边缘清晰。结论:青年人位于透明隔的肿瘤,应考虑CNC的诊断,CT助于诊断此病,确定手术方案。 林志国 黄旅辉关键词:中枢神经细胞瘤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