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竞生
- 作品数:46 被引量:33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07-2007-10开滦集团健康查体的职工为研究对象,排除既往患脑梗死、心肌梗死及与该研究有关的数据和资料不全者,最终91698名职工进入观察队列,观察随访该队列发生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情况;依据美国心脏协会定义的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用K-M法计算不同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组的缺血性脑卒中累积发病率,并经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结果具备5~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个体只占研究人群的9.1%,其中具备所有7项的只有93例,占研究人群的0.1%,不足4项者占69.4%。具有0~1、2、3、4、5~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累积发病率逐渐降低(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表明,校正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后,具备1~6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群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为无健康行为和因素人群的0.99、0.71、0.51、0.35、0.24、0.28倍。结论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脑血管具有保护作用,随着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个数增多,缺血性脑卒中的累积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 王艳秀吴寿岭高竞生郑晓明安丽杰田琪侯国盛赵海燕韩艳华金成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队列研究
- 血压对不同年龄人群动脉僵硬度的影响被引量:28
- 2018年
- 目的 探讨血压对不同年龄人群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以既参加了2010、2012和2014年健康体检又检测了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开滦集团在职及退休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年龄划分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即18 ~44岁组、45~ 59岁组和≥60岁组.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非高血压人群和高血压人群.baPWV是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敏感指标,本研究以baPWV代表动脉僵硬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总人群收缩压(SBP)与baPWV的关联,并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年龄组人群SBP与baPWV的关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总人群血压和不同年龄组人群血压对动脉硬化(baPWV≥1 400 cm/s)的影响.结果 (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同时完成2010、2012和2014年健康体检并检测了baPWV的职工共35 350名,排除血压值缺失者2 237名,排除外周血管疾病患者1 569例,排除检测baPWV之前有心脑血管病史者1 016例,最终入选研究对象29 367名.29 367名研究对象的年龄为(48.0±12.4)岁,其中男性21 305名(72.5%).根据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其中18~44岁组11 608名(39.53%)、45 ~ 59岁组12757名(43.44%)、≥60岁组5 002名(17.03%).(2)不同年龄组人群baPWV的分布情况:baPWV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非高血压组18~44岁、45 ~ 59岁和≥60岁亚组人群baPWV的均数依次为1 299.3、1 428.7和1 704.6 cm/s(P<0.001),高血压组18~44岁、45~ 59岁和≥60岁亚组人群baPWV的均数依次为1 498.4、1 640.7和1 921.4 cm/s(P<0.001).高血压组人群baPWV高于非高血压组同年龄亚组(P均<0.05).(3)baPWV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以baPWV为因变量,以SBP为自变量,校正了年龄、性别、脉压差(PP)、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吸烟、饮酒�
- 张亚静吴寿岭李慧英赵权辉宁春红张芮英于俊杏李蔚陈朔华高竞生
- 关键词:血压年龄因素动脉硬化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 个性化实习教学法在临床实施的特点
- 2015年
- 传统的带教模式不利于培养医学生学习积极性,个性化实习教学法从满足医学生自身兴趣和未来职业要求出发,充分发展个性,激发个体潜能,有利于实用型人才培养;同时提升了带教教师素质,达到临床教学效果最优化,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 张景义庞玉娟许颖刘向欣蒲景环高竞生康向辉
- 关键词:临床教学
- 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 刘雪梅高文静王燕云曹正新沈志霞袁建新高竞生李瑞芬
- “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为2007年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第一批指导计划项目,编号:072761393,属应用研究。经过课题查新、文献检索、临床实验、临床资料收集、数据处理、论文书写等阶段...
- 关键词:
-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老年人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临床中的应用
- 2009年
- 温彬高竞生刘雪梅
- 关键词:心功能疾病诊断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再发脑梗死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再发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式,选择再发脑梗死患者85例(A组)、初发脑梗死患者85例(B组)和健康体检者85例(C组)。检测3组血清HP特异性抗体IgG(HP-IgG)。结果A、B、C3组的HP-IgG阳性率分别为92%(78/85)、72%(61/85)和54%(46/85),A组与B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P<0.01);A组与C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0.52,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结论再发脑梗死患者的HP感染率高于初发脑梗死患者,但二者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未发生脑梗死者。
- 段和力高竞生王燕玲张艳敏张萌张杰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脑梗死
- 糖尿病人群基线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肌酐倍增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群基线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肌酐倍增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FBG≥7.0mmol/L或〈7.0mmol/L但已确诊为糖尿病,正在使用降糖药物并具有完整查体资料(包括个人生活习惯、健康状况、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且基线肾功能正常的5921例糖尿病人群作为观察队列,平均随访(25.36±5.10)个月。以肌酐倍增为观测指标,分析基线血清hs—CRP水平与糖尿病人群2年后发生肾功能减退的相关性。结果(1)随访2年后,与基线hs-CRP〈3mg/L组相比,hs—CRP≥3mg/L组发生肌酐倍增率增高[χ^2=33.001,P=0.000,发病风险(OR)值为3.375,95%CI 2.175—5.248,P=0.000];而两组间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889);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BMI、SBP、DBP、FBG、TC、TG、LDL-C、HDL—C后,基线hs-CRP≥3mg/L组发生肌酐倍增的OR值是hs—CRP〈3mg/L组的3.261倍(95%CI 2.037~5.231,P=0.000)。(2)与hs—CRP〈3mg/L组相比,基线hs—CRP≥3mg/L组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高、人群中女性比例大、SBP、DBP、FBG、TG水平和eGFR水平高;而新发糖尿病比例低、HDL-C和血清肌酐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基线hs—CRP≥3mg/L者发生肌酐倍增的危险增加,hs—CRP可能是发生糖尿病患者发生肾功能减退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
- 王丽晔刘运秋朱晨蕊安利杰周艳茹阎秀纵李冬青高竞生刘秀荣王剑利吴寿岭
-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糖尿病人群肾功能减退
- 单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意义(附60例与冠脉造影对比分析)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单层螺旋CT(SS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均行单层螺旋CT检查及冠脉造影。单层螺旋CT采用层厚 3mm ,Pitch =1,容积扫描。钙化的定义为CT值≥ 90Hu ,面积≥1mm2 。冠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 ,以存在血管狭窄≥ 5 0 %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结果 60例中冠心病患者 3 8例 ,无冠心病患者 2 2例。冠心病组的平均钙化分数为 169.5 5± 2 2 7.5 3 ,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的平均钙化分数 ( 3 .88± 11.2 4) (P <0 .0 1)。以单层螺旋CT检测有无冠脉钙化判断冠心病 ,在 5 0岁以下组 (年轻组 )敏感度为 43 % ,特异度为 93 %。在 5 0岁以上组 (老年组 )敏感度为 95 % ,特异度为 75 %。结论 单层螺旋CT检测冠脉钙化对诊断冠心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郭庆乐高竞生汤建忠谢敬霞郑宝霞赵静郑晓明韩义金建学王东红庞占泉赵文忠
-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单层螺旋CT冠脉造影
-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压进展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压进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6-2007年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中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正常高值诊断标准的人群作为观察队列。于2008-2009年对观察队列进行第二次健康体检,观察其进展成不同类型高血压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共入选正常高值血压人群33913例作为观察队列,排除复查期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者、失访者及参数缺失者后,纳入最终统计的有效数据为25474例。该人群第二次体检时有8361例进展至高血压,占整个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32.82%。排除服降压药者,其余7775例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ISH)、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IDH)和双期高血压组(SDH)分为3组。其中ISH组1615例(20.77%),IDH组2879例(37.03%),SDH组3281例(42.20%)。将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40、40~<50、50~<60、≥60岁4组,ISH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60岁时最高,达42.52%,而SDH组在60岁之前所占比例也随年龄上升,60岁后显著下降。IDH在<60岁,尤其是40~<50岁时所占比例较高(49.29%),60岁以后则下降至16.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ISH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和吸烟;影响IDH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三酰甘油、舒张压、收缩压、腰围、BMI和饮酒。影响SDH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空腹血糖、LDL-C、三酰甘油、舒张压、收缩压、腰围、BMI、总胆固醇和饮酒。结论正常高值血压进展至高血压的人群中,ISH、IDH和SDH的构成比分别为20.77%、37.03%和42.20%,年龄、性别、腰围、总胆固醇等因素对正常高值血压进展成各型高血压的影响不同。
- 黄喆吴寿岭高竞生郑晓明施继红吴云涛金成
- 关键词:正常高值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影响因素
- 年度间收缩压变异性与体位性低血压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年度间收缩压变异性(ASBPV)与体位性低血压(OH)的相关性。方法 2006-2007年第1次对开滦集团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此后分别于2008-2009、2010-2011年进行第2、3次健康体检,并于第3次体检时按25%的比例随机分层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进行卧立位血压等检查。符合入选标准及资料完整的2050人纳入统计分析。ASBPV采用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度的收缩压值的标准差计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ASBPV水平对OH的影响。结果 2050人(男性1385人,女性665人)平均年龄为67.5岁。按照ASBPV三分位数(6.34、12.41mm Hg)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随着ASBPV水平的升高,OH检出率逐渐上升(18.9%、20.2%、24.9%;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等因素后,与ASBPV第1三分位组相比,第3三分位组为OH的危险因素(OR=1.37,95%CI 1.03~1.81)。结论 ASBPV与OH发病呈正相关。
- 高竞生李志芳吴云涛赵海燕阮春雨赵华灵宋路李春慧陈朔华吴寿岭
- 关键词: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