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振泮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金属学及工艺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篇体膜
  • 2篇阳离子
  • 2篇叶绿
  • 2篇叶绿体
  • 2篇叶绿体膜
  • 2篇离子
  • 2篇激发能分配
  • 2篇海洋用钢
  • 1篇蛋白
  • 1篇底泥
  • 1篇叶绿素
  • 1篇藻类
  • 1篇植物
  • 1篇区带
  • 1篇外海
  • 1篇绿藻
  • 1篇镁离子
  • 1篇膜表面
  • 1篇静电控制
  • 1篇类囊体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8篇高振泮
  • 4篇翟小京
  • 4篇毛大璋
  • 4篇马桂芝
  • 4篇李良璧
  • 3篇娄清香
  • 3篇马红
  • 2篇侯保荣
  • 2篇张经磊
  • 1篇匡廷云
  • 1篇李良壁
  • 1篇李言涛
  • 1篇杨芳英
  • 1篇李宾兴
  • 1篇王佳
  • 1篇邓文涛
  • 1篇马红
  • 1篇刘增文
  • 1篇赵鸿儒
  • 1篇马士德

传媒

  • 2篇海洋与湖沼
  • 1篇Acta B...
  • 1篇海洋科学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1
  • 1篇1997
  • 3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海生植物叶绿体膜中阳离子诱导激发能分配变化的静电控制与非静电控制的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用Ca2+和胰酶处理大叶藻(Zosteramarina)和刺松藻(Codiumfragile)叶绿体膜,研究了它们的类囊体膜多肽组分与Mg2+诱导Chla荧光和膜表面电荷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到:(1)在大叶藻的叶绿体膜中,Mg2+诱导PS-Ⅱ荧光强度的增高与其诱导类囊体膜表面电荷密度的降低密切相关;但这种相关性的效应不存在于刺松藻的叶绿体膜中。(2)用Ca2+处理这两种叶绿体膜分别除去其类囊体膜表面的32-34KD和30-31KD多肽,对上述Mg2+诱导的现象无明显的影响。(3)用胰酶进一步消化这些Ca2+处理过的叶绿体膜分别除去其类囊体膜表面的26KD和23-24KD多肽,那么在大叶藻的叶绿体膜中,Mg2+诱导荧光和类囊体膜表面电荷变化的相关性效应则全部消失;但在刺松藻的叶绿体膜中,Mg2+诱导荧光增高的效应完全消失,而Mg2+诱导膜表面电荷变化的性质则保持不变。这些实验结果不仅证明,类囊体膜表面的26KD和23-24KD多肽分别为大叶藻和刺松藻叶绿体膜中阳离子诱导激发能在PS-Ⅱ和PS-Ⅰ之间分配变化的特异性作用部位;而且说明阳离子调节激发能在这两个光系统之间分配的机理,在这两种海生植物的叶绿体膜中?
高振泮娄清香马红翟小京马桂芝毛大璋李良璧
关键词:藻类叶绿体膜光系统
MECHANISM OF CHANGE IN THE CATION INDUCED EXCITA TION ENERGY DISTRIBUTION BETWEEN PSⅡ AND PSⅠ IN THE CHLOROPLAST MEMBRANE FROM ZOSTERA MARINA *被引量:3
1995年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thylakoid polypeptide components and Mg 2+ induced Chl a fluorescence and thylakoid surface charge changes were investigated in Zostera marina chloroplasts treated with Ca 2+ and trypsin. It was observed that:1. The increase of Mg 2+ induced PSⅡ fluorescence intensity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crease of Mg 2+ induced surface charge density of the thylakoid membrane in the normal chloroplast; 2. Removal of the 32~34 kD polypeptides of the thylakoid surface by Ca 2+ extraction of the chloroplast did not affect the Mg 2+ induced phenomena; 3. If the Ca 2+ treated chloroplast was further digested by trypsin to remove the 26 kD polypeptide of the membrane surface, the Mg 2+ induced phenomena disappeared completely. These results clearly indicated that the 26 kD polypeptide of thylakoid surface is the specific acting site of the cation that induced these two correlated phenomena in the chloroplast from Zostera marina. The mechanism on the regulating effect of the cation on excitation energy distribution between PSⅡ and PSⅠ was discussed.
高振泮娄清香马红翟小京马桂芝毛大璋李良璧
关键词:CHLOROPLASTPHOTOSYSTEM
假根羽藻Cytb_6 f蛋白复合体的分离与纯化被引量:1
2007年
提要改进了以往分离纯化Cytb6f的方法,进行了海洋绿藻——假根羽藻(Bryopsiscorticu-lans)Cytb6f蛋白复合体分离纯的研究。结果表明,该Cytb6f制剂由Cytf、Cytb6、Rieske[Fe-s]蛋白和亚基IV四种主要的多肽亚基以及少量的Chl·a和类胡萝卜素组成。4个多肽亚基的表观分子量分别为34·8、24·0、18·7及16·7kD,该Cytb6f制剂的Cytb6/f比值接近2·0,其纯度值为9·9nmolCytf/mg,其催化电子传递的活性(C10-PQH2→PC)为73e/s。上述分析表明,假根羽藻Cytb6f在组成、纯度和催化活性方面均与已报道的高等植物、淡水绿藻和光合细菌的Cytb6f制剂相似。
李宾兴毛大璋高振泮李良璧匡廷云
关键词:海洋绿藻CYT
刺松藻类囊体膜23kD和24kD多肽在阳离子调节激发能分配中的作用被引量:8
1992年
与高等植物不同,Mg^(2+)诱导刺松藻类囊体膜Chla荧光F_(687)增高与其诱导膜表面电荷密度减小无平行相关性,用Ca^(2+)提去膜表面的30和31kD多肽(Q_B蛋白),对Mg^(2+)诱导上述两种效应无明显的影响,但用胰酶消化进一步除去膜表面的23和24kD多肽后,Mg^(2+)诱导F_(687)增高的效应随之消失,而诱导膜表面电荷密度变化的性质不变,这些结果证明,刺松藻类囊体膜表面的23和24kD多肽是Mg^(2+)诱导荧光变化的功能部位;Mg^(2+)诱导激发能分配的改变不受膜表面静电性质控制。
李良璧高振泮马红赵鸿儒翟小京马桂芝
关键词:刺松藻类囊体膜多肽
海水直流冷却技术
侯纯扬侯保荣武杰张经磊赵楠马士德王佳黄彦良高振泮李言涛王维珍刘淑静吴云芳
我国海水直流冷却的应用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没有成套、经济、系统的海水直流冷却技术指导实际应用。为尽快制订海水直流冷却设计规范以指导实际应用,在系统总结国内外现有海水直接利用技术成熟实用经验,完成必要...
关键词:
关键词:冷却水
海洋用钢在不同区带的腐蚀行为
1995年
杨芳英高振泮张经磊刘增文侯保荣
关键词:海洋用钢钢铁
不同植物光合膜中镁离子诱导荧光同膜表面电荷变化相关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用水培的大麦苗及1992年夏、秋在青岛汇泉湾采集的大叶藻和利松藻制备叶绿体膜,观测了Mg2+诱导它们的PS-IICkla荧光和膜表面电荷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在大麦和大叶藻中,Mg2+诱导荧光的增高与其诱导膜表面电荷密度的降低平行相关;而在刺松藻中,则无类似的相关性变化。这不仅证明在大麦和大叶藻的叶绿体膜中阳离子对激发能分配的调节作用受膜表面静电性质的控制,而在刺松藻的叶绿体膜中则与膜表面静电性质的变化无关;揭示这两种不同的调节机理与植物的生长环境无关,而可能取决于植物的进化程度。
马红高振泮翟小京娄清香马桂芝邓文涛毛大璋李良壁
关键词:叶绿体膜镁离子植物叶绿素
海洋腐蚀模拟试验机
一种海洋腐蚀模拟试验机,属于海洋用钢腐蚀试验技术设备领域。它是由装配在台阶式车体上的海水储液桶、腐蚀试验槽和排水桶三部分构成。海水储液桶出水口,在腐蚀试验槽的上方,腐蚀试验槽底部放置海底泥,上设造浪装置,其虹吸管伸入排水...
高振泮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