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未宇

作品数:69 被引量:17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9篇天文地球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8篇地震
  • 24篇引潮力
  • 20篇天体引潮力
  • 18篇震前
  • 11篇地震前
  • 10篇短临
  • 10篇M
  • 9篇NCEP
  • 8篇遥感
  • 8篇增温
  • 8篇长波辐射
  • 7篇地震短临预测
  • 7篇短临预测
  • 7篇热红外
  • 6篇气温
  • 6篇红外
  • 6篇OLR
  • 6篇大气温度
  • 5篇温度异常
  • 5篇MS

机构

  • 40篇中国地震台网...
  • 24篇浙江师范大学
  • 8篇浙江大学
  • 4篇防灾科技学院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中国地震局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应急管理部国...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8篇马未宇
  • 17篇康春丽
  • 12篇姚琪
  • 11篇徐秀登
  • 10篇徐保华
  • 9篇张行才
  • 6篇赵虎
  • 6篇解滔
  • 5篇周波
  • 5篇刘军
  • 4篇陈闻晨
  • 4篇卢显
  • 4篇程佳
  • 4篇任静
  • 3篇杨文
  • 3篇余怀忠
  • 3篇卢军
  • 3篇岳冲
  • 3篇任静
  • 2篇吴立新

传媒

  • 10篇中国地震
  • 5篇地震地磁观测...
  • 4篇遥感信息
  • 3篇科技导报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震
  • 2篇西北地震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微电子学与计...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内陆地震
  • 1篇遥感学报
  • 1篇高原地震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HHT的连续重力台站背景噪声分析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提出一种基于HHT算法的背景噪声分析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较小波分析更好,并研究了如何将HHT方法运用到连续重力台站背景噪声分析中。
周莉娟李辉杨光亮马未宇
关键词:HHT时频分析小波分析背景噪声
印度尼西亚大地震前后的地温变化研究
2022年
1研究背景对于地面温度LST(Land Surface Temperature)与地震之间的关系已取得诸多研究结果。如:马未宇等(2018)利用NCEP(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的地温数据,计算出江西九江地震前后不同层温度的变化,探索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ATSCTF)与地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地震可能是地温变化的一个原因,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天气变化,并且地温升高与ATSCTF变化同步波动;陈顺云等(2018)通过潜埋钻孔监测不同深度的岩床温度,探索地壳应力变化,重点研究了康定M_(S) 6.3地震的同震响应,结果显示,基岩温度变化与地震发生具有同步性。本文拟在上述工作基础上,以2018年印度尼西亚大地震为例,研究大地震发生前后地温变化的过程。
卢显马未宇
关键词:大地震卫星云图
芦山地震震前异常挖掘及多参数关联性验证
<正>1.背景介绍地震特别是大震前存在一些异常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共识,但这些异常信息难以识别和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本文提出量子漫步算法来提取芦山地震的震前射出长波辐射异常,以及提取同区域的地面监测数据GPS、垂直倾斜摆和4...
孔祥增马未宇赵静林崧陈丽萍
关键词:地震学震前异常
文献传递
2020年1月新疆伽师序列地震OLR变化跟踪被引量:1
2021年
基于对2020年1月新疆伽师地区3次地震的年、月预测结果,计算震中在2019年12月13日~2020年2月3日时间范围内的潮汐变化,并以引潮力周期为时间背景指示,利用NOAA提供的中国大陆范围夜间射出长波辐射(OLR)遥感辐射数据资料,分析17°N~55°N、72°E~135°E的空间范围内长波辐射连续日增量分布变化。结果显示:在潮汐连续4个低谷—高峰—低谷的周期变化中,地震发生在潮汐的高峰时段,并且其所在潮汐周期也是整个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长波辐射增强区域。辐射增强与潮汐同步,辐射时空演化经历微增强—增强—微衰减—增强—平静的过程,与岩石受力应变-破裂所经历的微破裂—破裂—闭锁—加速破裂—破裂的过程中,各阶段向外红外辐射演化特征吻合。表明引潮力在本次地震中改变了构造内部地应力累积—失衡过程,具有触诱发地震的作用,而OLR变化反映了本次地震地应力的变化过程,也说明在地震预测实践中,多时间尺度综合分析遥感辐射和引潮力变化,将有助于地震预测能力的提高。
崔静马未宇姚琪赵静卢显任静
关键词:伽师地震引潮力
基于HJ-1B卫星的玉树M_S7.1地震地表温度异常识别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中国HJ-1B卫星热红外数据,对2010年玉树M_S7.1地震区进行地表温度(LST)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4月初LST异常值最初出现在毗邻震中的西南部,并且主要沿属于应力增强区的扎那曲-着晓断裂和杂多-上拉秀断裂分布;之后异常幅度逐渐增强,异常区域逐渐扩大至震中区域,但主要高值异常区依然位于震中西南部且沿着断裂带分布,显示出地表升温异常与断裂构造的相关性;在地表温度变化的过程中,4月14日发生了玉树M_S7.1地震,然后异常现象逐渐减弱,4月26日异常区域的LST值明显低于18日的数值并逐渐消散,5月中下旬该区域LST值恢复至正常状态;地震前后的LST异常呈出现-扩散集中-衰减-消失的变化过程。同时,以相同方法和标度计算了2009年同区域、同时段的LST值作为背景信息,进一步印证了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_S7.1地震LST临震异常的可靠性。
卢显孟庆岩顾行发张晓东马未宇
关键词:地表温度玉树地震
昆仑山M_s8.1地震大气温度垂直分层演化特征研究
2017年
2001年11月14日在昆仑山口西青海和新疆交界处发生了8.1级地震.昆仑山构造带以其在青藏高原成因、演化和现今活动性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昆仑山西口地震主破裂带主要位于东昆仑断裂南麓冲洪积台地后缘的地貌陡变带和断层谷地内,位置偏远,观测台站稀少,信息获取时间上也存在明显滞后.
马未宇康春丽刘军姚琪
关键词:大气温度东昆仑断裂青藏高原信息获取
NCEP温度资料用于地震短临预测的开发研究
<正> 本文第一作者,从1989年始,一直从事卫星红外异常预测短临地震的开发研究工作。2003年前,我们主要利用GMS、FY-2、NOAA等卫星云图的红外辐射异常图像进行预测。由于气象卫星星载辐射计测到的都是各种下垫面(...
徐秀登马未宇徐保华张行才
文献传递
西安高陵M_S4.4地震天体引潮力和温度变化过程初探被引量:1
2011年
对2009年11月5日西安高陵MS4.4地震的天体引潮力周期变化过程进行计算,并据该周期分析多源综合温度数据资料,提取地震过程的异常温度变化图像。结果表明:天体引潮力对地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诱发作用;震前温度发生明显异常,经历了起始增温-异常减温-温度恢复的演变过程。显示微震过程中天体引潮力作用明显,温度异常也有清晰反映,是地震热异常现象的有力证据,也是对利用热异常预测地震方法科学性的补充证实。
陈闻晨叶玮冯义雄李黎霞马未宇赵虎
关键词:地震天体引潮力温度变化
基于潮汐附加构造应力的2013年灯塔M_(S)5.1地震射出长波辐射变化分析
2024年
针对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M_(S)5.1地震,利用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Additional Tectonic Stress Caused By Tidal Force,ATSCTF)计算模型,计算得到震中位置(41.5°N,123.2°E)在地震前5周以及震后3周(2012年12月16日—2013年2月15日)的ATSCTF变化。地震发生时,ATSCTF垂直方向分量处于高相位点附近,显示引潮力对本次正断层走滑型地震具有诱发作用。以ATSCTF变化周期的各低相位点时间(2012年12月19日、2013年1月4日、2013年1月18日、2013年2月2日)数据分别为背景,各周期期后数据分别与背景逐日相减,计算研究区(36°N~46°N,118°E~128°E)范围内,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卫星射出长波辐射数据(Outgoing Long Wave Radiation,OLR)在各ATSCTF周期时段分布及其变化。结果显示,无震的ATSCTF变化的A、B、D周期,震中附近OLR无变化;发震的ATSCTF变化的C周期,在空间上,该地区震前OLR仅震中及其南侧区域发生了显著连续升高变化过程,在时间上经历了初始微异常→异常加强→高峰→衰减→发震→平静的演化过程,与岩石应力加载—破裂经历:初始微动破裂→扩张破裂→应力闭锁→地震爆发→平静的力学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红外辐射特征一致;显示引潮力对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诱发作用,而OLR是地震构造应力应变过程辐射表征。
荆涛Boonphor PhetphouthongdyChansouk Sioudom刘洋洋李继庚康春丽马未宇
关键词:长波辐射
NCEP结合GPS技术在地震分析预测中的应用初探——以日本北海道2003.9.26Ms8.1地震为例
2004年
首次试用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全球再分析资料结合GPS(全球定位系统)监测数据对日本2003年9月26日Ms8.1级地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新方法能够有效地反映临震地面红外异常增温,增温异常区域与GPS监测到的日本板块运动最大速率部位基本吻合,表明红外增温异常与区域地壳相对加速活动有关,两者结合是一种短期临震前兆探测的较好方法。
马未宇徐秀登张行才何芸
关键词:NCEP地震分析全球定位系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