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昊
- 作品数:22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 脾动脉瘤10例报告被引量:4
- 2011年
- 脾动脉瘤是最常见的内脏动脉瘤,明确诊断后及时手术治疗最为上策。早期手术治疗的疗效最佳,待瘤体破裂或濒临破裂时手术,其危险性、手术死亡率将成倍增加。1999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共收治10例脾动脉瘤病人,经采取积极的外科或栓塞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将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 马昊章希炜杨宏宇孙蓬邹君杰
- 关键词:脾脏脾动脉瘤栓塞
- 髂动脉分支支架植入重建髂内动脉临床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髂总动脉瘤腔内治疗过程中利用髂动脉分支支架(IBD)保留髂内动脉的临床结果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使用IBD技术重建髂内动脉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14例患者中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动脉瘤4例,腹主动脉瘤合并髂总动脉瘤和髂内动脉瘤2例,孤立性髂动脉瘤7例,腹主动脉夹层合并髂动脉瘤1例。髂总动脉瘤直径为(32.10±9.05)mm。结果植入自制IBD和临床试验支架各7例。技术成功率为92.9%(13/14)。术后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范围1~42个月)。随访期内1例因髂总动脉瘤破裂而死亡,其余病例植入的IBD支架均通畅,瘤体无扩张。结论IBD是髂动脉瘤腔内治疗中保留髂内动脉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邹君杰焦元勇杨宏宇马昊缪苏宇陈海滨章希炜
- 关键词:髂动脉瘤腔内治疗
- “烟囱”技术用于缺乏锚定区的主动脉弓病变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烟囱"技术在缺乏锚定区的主动脉弓病变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应用"烟囱"技术治疗31例近侧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病人在植入主动脉支架人造血管的同时分别植入"烟囱"支架共32枚,手术均获得成功。随访3个月,"烟囱"支架通畅,1例无名动脉及左颈总动脉双"烟囱"支架病人动脉瘤腔有少量内漏。结论 "烟囱"技术拓展了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适应证,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 章希炜杨宏宇邹君杰马昊蒋军
- 关键词:腔内修复术主动脉夹层
- 单分支支架联合烟囱技术在累及弓部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5年
-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是急诊中常见的灾难性事件之一,未经治疗的急性主动脉夹层24h死亡超过50%.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TEVAR)因其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微创性和近期良好的疗效逐渐被人们所重视[1],但是主动脉弓的解剖复杂性和弓上分支的存在严重限制了TEVAR的使用,成为目前血管外科医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随着腔内器械和技术的发展,多种创新技术被用于弓上病变的处理,南京医科大学近年也进行相关技术大量的尝试,尤其是烟囱技术和杂交技术的使用[2-3].
- 焦元勇邹君杰杨宏宇马昊蒋军章希炜
-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急性主动脉夹层
- 破裂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与腔内治疗早期疗效的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比较破裂腹主动脉瘤(r AAA)接受开放手术和腔内手术(EVAR)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8年1月至2017年6月间行急症手术治疗r AAA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开放手术组和EVAR组病例的围术期死亡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输血量、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开放手术组12例,围术期死亡率50%,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58.3%;EVAR组19例,围术期死亡率21%,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31.6%,二组围术期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EVAR组在在术中出血量[(143.7±86.7)ml vs(3775.0±1801.1)ml]、输血量[(1331.6±967.3)ml vs(4158.3±1661.0)ml]、补液量[(2514.2±978.2)ml vs(4850.0±1306.3)ml]、术后ICU住院时间[(1.2±2.6)天vs(5.3±2.9)天]、总住院时间[(10.3±4.6)天vs(17.8±4.4)天]较开放手术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 EVAR是r AAA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但需要结合患者一般情况及动脉瘤解剖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 邹君杰章希炜李林焦元勇蒋军杨宏宇马昊
- 关键词:破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开放手术
-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锚定区缺乏的现阶段处理体会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中远近端锚定区缺乏的现阶段处理的临床体会。方法:2005年8月~2009年2月共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129例,其中主动脉夹层近端锚定区不足6例,胸主动脉瘤近端锚定区不足3例,腹主动脉瘤远端锚定区不足4例。分别进行升主动脉-双侧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双侧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转流、髂内动脉栓塞重建锚定区后成功腔内治疗。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和重大并发症,随访期间支架人造血管无移位,夹层或动脉瘤腔血栓形成良好,无明显内漏,瘤体未增大;桥血管通畅。结论:现阶段分支支架人造血管尚未在我国临床正式开展,对于缺乏锚定区的主动脉扩张性病变,通过人造血管旁路手术或栓塞非必须血管等方法重建或扩大锚定区是扩大腔内治疗适应证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 钱山清章希炜杨宏宇邹君杰马昊
- 关键词:杂交手术腔内修复术
- Perclose血管缝合器在老年患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老年患者在行外周血管介入操作后使用血管缝合器(Perclose)进行穿刺点止血的安全性。方法根据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方法,纳入2013-01—2014-06江苏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122例,年龄≥65岁,分为传统手工压迫组(manual compression,MC)和血管闭合器组(vascular closure device,VCD),2组患者术前均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出院前记录2组患者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时间和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VCD组技术成功率为94.8%,止血时间为(3.5±0.3)min。MC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止血时间为(17.0±0.7)min。在局部血肿、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2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VCD组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C组(P<0.004)。2组总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无差异(P=0.857)。结论对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老年患者,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后采用MC法或者VCD法行穿刺点止血,均安全有效。
- 蒋军焦元勇邹君杰马昊杨宏宇章希炜
- 关键词:股动脉穿刺止血血管缝合器血管并发症
- 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中期疗效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评价腔镜下下肢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下肢静脉溃疡行SEPS治疗74条肢体临床资料。其中愈合溃疡(C5)50例,活动性溃疡(C6)24例。SEPS同时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14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1~42个月)。结果:手术成功率100%。C6期溃疡中20例术后愈合(83.0%),平均愈合时间5.7个月。无复发率12个月为88.0%;24个月为85.9%;36个月为82.9%。C5期50条肢体溃疡无复发率12个月为93.9%,24个月为91.0%。C6期溃疡愈合的20条肢体溃疡无复发率在12及24个月均为71.8%。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1,Log-rank)。结论:SEPS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中期效果满意,但是仍然需要大规模、随机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 邹君杰章希炜杨宏宇蒋军焦元勇马昊
- 关键词:静脉性溃疡交通支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手术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疾病诊断困难并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和病死率。通过回顾分析,评价与生存相关的因素。方法:对2001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疾病1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生存相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41~81岁,平均年龄67±81岁)。30天的病死率为22.2%。导致死亡的原因大多缘于多脏器功能不全。单变量分析表明年龄>70岁(P=0.019)、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h(P=0.044)以及Fullen肠管缺血分级(P=0.005)与病死率显著相关。结论:高龄、病程迁延和肠管严重缺血坏死的患者手术后预后差。
- 马昊章希炜杨宏宇孙蓬邹君杰
-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死亡率手术
- “套管法”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及其病理学观察
- 2011年
- 目的:探讨"套管法"建立大鼠颈静脉-颈动脉移植模型的可行性,并观察移植静脉早期的病理学变化。方法:采用套管法建立SD大鼠颈静脉-同侧颈动脉移植模型。分别在静脉移植后1、7和21 d取材,HE染色观察移植静脉血管壁组织血管结构变化特点,Digimizer图像处理分析软件测量内膜中膜增生厚度。结果:在18只模型中2只动物死亡,1只发现移植静脉内血栓形成,总成功率为83.3%。术后1 d移植静脉内膜中膜厚度为(48.47±11.28)μm,7 d内膜中膜开始增厚至(66.05±19.10)μm,术后21 d增生更加明显至(300.44±181.54)μm,三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25.2,P<0.01)。1、7及21 d两两之间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套管法建立的大鼠颈静脉-颈动脉移植模型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其能较确切的复制人体静脉移植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应用于人类移植静脉狭窄闭塞的实验研究。
- 邹君杰章希炜杨宏宇马昊
- 关键词:自体静脉移植内膜增生动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