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冬辉 作品数:21 被引量:52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Q、R波和QRS积分的演变及其临床意义 1999年 观察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不同时间标准12导联心电图的R波总和(ΣR)、Q波总和(ΣQ)与QRS积分值变化,发现AMI溶栓后的QRS演变,QRS积分值增加于胸痛发生后9h完成,以后稳定,再通组较未再通组变化更快。 马冬辉 金妙珍关键词:心肌梗死 QRS积分 AMI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游离壁破裂和室间隔穿孔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游离壁破裂和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识别发生心脏破裂(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南京鼓楼医院于2013年10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AMI患者,选取28例合并CR的AMI患者为CR组,按照1∶2选择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部位和入院GRACE评分匹配的56例未合并CR的AMI患者为非CR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资料及用药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4例患者,其中女性44例(52.4%),平均年龄为(74.32±11.54)岁。CR组中,游离壁破裂16例,室间隔穿孔11例,游离壁破裂合并室间隔穿孔1例。住院期间,CR组21例死亡(75.0%),而非CR组无死亡病例。CR组和非CR组的基线资料基本相似,但较非CR组相比,CR组的脑梗死比例多(39.3%比8.3%),白细胞计数高[(12.30±3.63)×10^9/L比(10.87±2.35)×10^9/L],入院时外周收缩压水平低[(116.54±24.84)mmHg比(127.33±22.59)mmHg],室壁瘤的比例高(35.7%比8.3%)。此外,CR组的β受体阻滞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使用率均明显低于非CR组(均为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R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既往脑梗死(OR=6.00,95%CI:1.43~25.26,P=0.01)和室壁瘤(OR=7.45,95%CI:1.75~31.71,P<0.01),β受体阻滞剂为独立的保护因素(OR=0.07,95%CI:0.02~0.25,P<0.01)。结论合并CR的AMI患者短期死亡率高,常伴有脑梗死病史、血白细胞升高、室壁瘤和低血压。既往脑梗死和室壁瘤为C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β受体阻滞剂为其独立保护因素。 郑红艳 魏钟海 宋杰 马冬辉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艾吉伴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的对比观察 艾吉伴是一种嘌呤核苷,又称腺苷.快速静脉注射艾吉伴,可通过①增高迷走神经张力;②直接阻断房室结腺苷受体,减慢房室结传导的机制,从而达到阻断房室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恢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同时由于它... 徐伟 施广飞 吉文庆 马冬辉 曹巧兰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疗效 窦性心律 文献传递 冠状静脉窦VI起搏对心房激动时间影响及方法学探讨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冠状静脉窦口起搏对心房激动时间的影响,并探讨该部位起搏的方法学。方法包括两部分,首先对20例射频消融的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术中分别给予高位右心房(HRA)、冠状静脉窦口(CS9-10)、左心房游离壁(CS1-2)起搏,记录刺激信号至腔内电图最远A波为心房激动时间;HRA至CS1-2的AA间期作为左、右心房间激动时间差,同时测量体表心电图最长P波时限。第二部分研究在可控弯导丝系统的辅助下将心房主动电极导线固定在冠状静脉窦口,比较冠状静脉窦口起搏与HRA起搏的起搏参数及起搏后体表心电图P波时限。结果冠状静脉窦口起搏时P波时限、心房激动时间及左、右心房激动时间差较窦性心律下、高位右心房及左心房游离壁起搏时均明显缩短。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起搏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静脉窦口起搏患者体表心电图P波宽度明显缩短。结论冠状静脉窦口起搏时心房激动时间明显缩短,左、右心房间激动时间差最短。采用可控弯导丝系统的辅助可实现冠状静脉窦口起搏。 徐伟 李晓宏 吉文庆 余洪松 马冬辉 狄文成犬静脉用胺碘酮血浆和心房肌内胺碘酮及其代谢产物去乙基胺碘酮的浓度对比和与给药方式、给药时间关系的研究 徐伟 马冬辉 施广飞 黄申申 曹巧兰双心室起搏治疗VVI起搏模式导致慢性心力衰竭一例 2007年 VVI型起搏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因其植入方便、价格低廉、能挽救病人生命等而众所周知,但这种非生理性起搏模式引起的并发症,包括起搏器综合征、心功能恶化、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等越来越引起临床的关注。对这些并发症的处理,临床上多采用对症治疗或更换为生理性起搏模式。 徐伟 李晓宏 吉文庆 马冬辉 余洪松关键词:VVI型起搏器 起搏模式 双心室起搏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起搏器综合征 非生理性 AAI起搏模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远期影响 2008年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患者的起搏治疗几乎占所有起搏人群的三分之一。VVI起搏模式虽可改善如头晕、黑矇、晕厥等症状,但其对血流动力学的不利影响及心房颤动(房颤)、血栓栓塞等的远期并发症,似乎没有改善病窦综合征患者的远期预后。近年来研究表明,生理性起搏(AAI,DDD)的患者在生活质量、血流动力学及远期病死率等方面都优于VVI起搏患者,其中AAI起搏保持了房室顺序及心室同步性,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是病窦综合征患者主要的起搏方式之一。 徐伟 李晓宏 吉文庆 余洪松 马冬辉关键词:AAI起搏 起搏模式 血流动力学效应 VVI起搏 低位房间隔起搏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索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在低位右心房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安全性;比较低位房间隔起搏与高位右心房游离壁起搏对,心房激动时间和起搏参数的影响。方法共入选了50例,患者平均年龄(64.8±11.2)岁,随机分配到低位房间隔起搏组(n=25)和高位右心房游离壁起搏组(n=25),通过比较植入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导线固定成功率、起搏参数、植入术并发症等评价低位右心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测定不同部位起搏时P波宽度,以评价起搏部位对心房激动时间的影响。结果与高位右心房游离壁起搏组结果比较,低位房间隔起搏组的植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略有延长;低位房间隔起搏组的导线固定成功率低于右心房游离壁起搏组(84% VS 100%),两组间的起搏参数、植入术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位房间隔起搏时心房激动时问明显短于高位右心房游离壁起搏[(140.5±23.0)ms VS(89.0±14.0)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在低位房间隔起搏是安全、可行的,它明显缩短左、有心房激动时间,使心房的除极趋于同步化。但低位房间隔起搏的主动固定电极导线植入技术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熟练掌握主动固定导线植入技术的人员方可实施。 徐伟 黄从新 李晓宏 吉文庆 余洪松 马冬辉关键词:房间隔起搏 主动固定电极导线 环状电极指导下阵发性房颤的导管消融 2006年 马冬辉 徐伟 余洪松 吉文庆 徐标 施广飞关键词:心房纤颤 导管消融术 肺静脉 射频消融与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射频消融与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9月至2018年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首次行射频消融或冷冻球囊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和手术器械分为普通导管组(A组)、压力感知导管组(B组)、一代冷冻球囊组(C组)和二代冷冻球囊组(D组)。观察各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术后1年房颤复发情况。结果:共有582例患者完成术后1年随访。4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C、D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63.6±49.3)?min、(142.4±40.5)?min、(136.6±30.4)?min和(114.6±2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A、B、C、D组患者的术中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22.2±8.4)?min、(13.6±8.7)?min、(31.5±7.3)?min和(26.5±8.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手术并发症方面,行冷冻球囊消融的C组和D组的膈神经麻痹发生率明显高于行射频消融的A组和B组( P<0.05),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C和D组患者术后1年房颤复发率分别为23.8%、15.4%、15.1%、11.6%,其中B组和D组的房颤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二代冷冻球囊及压力导管射频消融的疗效均优于普通导管射频消融。无论是射频消融还是冷冻球囊消融,手术均是安全的。膈神经麻痹是冷冻球囊消融需要特殊注意的一个并发症。 白剑 王绍娴 郑甲 李晓宏 陈诤 沈文志 刘宇 顾蓉 马冬辉 徐伟关键词: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