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脑波治疗
  • 2篇精神分裂症
  • 2篇分裂症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康复
  • 1篇心理治疗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语句
  • 1篇正畸
  • 1篇正畸临床
  • 1篇认知行为治疗
  • 1篇生活质量
  • 1篇事件相关电位
  • 1篇事件相关电位...
  • 1篇体像
  • 1篇体像障碍
  • 1篇相关电位
  • 1篇精神分裂症患...
  • 1篇句子

机构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顾钰
  • 3篇朱红梅
  • 1篇吴燕敏
  • 1篇汪艳
  • 1篇刘琴
  • 1篇周振和

传媒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脑波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的汉语句子N400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脑波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汉语句子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年龄在18-60岁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标准患者60例分为单纯应用奥氮平治疗组(实验组1,n=30〉及应用脑渡联合奥氮平治疗组(实验组2,n=30),选择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予奥氮平治疗8用前后予《简明精神状况检查量表》(BPRS)评分,各纽分别予N400检测,分别比较N400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结果实验组1、实验组2Pz点潜伏期均比对照组延长,波幅均比对照组降低(P〈0.05及0.01)。治疗后,实验组1、实验组2F:点潜伏期均比治疗前缩短,波幅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及0.01)。实验组2Pz点潜伏期比实验组1缩短,波幅均比实验组1升高(P〈0.05及0.01)。治疗后BPRS评分,实验组1高于实验组2(P〈0.01),实验组2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实验组1(P〈0.01)。结论脑渡治疗通过调节、平衡人体的脑电活动及兴奋水平,具有辅助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朱红梅顾钰汪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事件相关电位N400脑波治疗BPRS
脑波治疗与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脑波治疗与心理治疗(综合康复)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予利培酮治疗配合综合康复。对照组单纯予利培酮治疗。治疗8周后,按4级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05,P<0.05)。结论:综合康复配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单纯用利培酮治疗。
刘琴顾钰吴燕敏朱红梅
关键词:脑波治疗心理康复精神分裂症
认知行为治疗对正畸临床体像障碍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口腔正畸临床体像障碍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20名口腔正畸治疗的体像障碍患者在接受常规临床治疗的同时给予认知行为治疗(研究组);另外20名口腔正畸治疗的体像障碍患者只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对照组)。...
顾钰
关键词:口腔正畸体像障碍生活质量
文献传递
氟伏沙明与阿米替林改善抑郁症认知损害的P300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比较氟伏沙明与阿米替林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患者作为实验组,与实验组性别、年龄匹配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随机将实验组分为氟伏沙明治疗组(实验组1,n=30)及阿米替林组(实验组2,n=30),治疗8周前后予P300检测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比较各组P300各成分及HAMD评分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实验组1及实验组2P2、N2、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明显延长,P2、N2、P3波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实验组1P2、N2、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治疗前明显缩短,P2、N2、P3波幅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o.01);实验组2P2、N2、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P2、N2、P3波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氟伏沙明具有明显改善抑郁症认知功能的作用。
周振和朱红梅顾钰
关键词:抑郁症P300氟伏沙明阿米替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