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鼎

作品数:12 被引量:42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历史地理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纹饰
  • 2篇铜器
  • 2篇青铜
  • 2篇青铜器
  • 2篇饕餮纹
  • 2篇纹饰研究
  • 1篇新石器
  • 1篇新石器时代
  • 1篇学术
  • 1篇学术大师
  • 1篇牙璋
  • 1篇云南少数民族
  • 1篇中国历史
  • 1篇中国文学
  • 1篇人生礼俗
  • 1篇神人
  • 1篇石器
  • 1篇石器时代
  • 1篇史学
  • 1篇史学家

机构

  • 9篇河南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河南省文物考...

作者

  • 12篇韩鼎
  • 1篇张靓

传媒

  • 3篇中原文物
  • 2篇广西民族研究
  • 2篇史学月刊
  • 1篇装饰
  • 1篇考古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艺术探索
  • 1篇科教导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构主义神话学评析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尝试较为全面的对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学进行剖析。通过对野性的思维、结构主义神话学的时代背景、研究思路、关键概念的研究,把结构主义神话学总体特征表现出来;并通过对《神话学》的整体论述和对《生食与熟食》的方法论评析,将理论模式和具体分析统一起来。最后,在肯定结构主义神话学理论价值的同时,对其中某些方面提出了异议和批评。
韩鼎
关键词:列维-斯特劳斯
饕餮纹多变性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饕餮纹多变性的根源在于组成它的各器官的多变性。饕餮纹各器官的变形模式可总结为:不同形象同类器官间的置换,器官数量、位置、性质的变化,器官独立成纹以及器官"兽化"。这些变化模式突出表现了饕餮纹各器官的独立性和自由性。究其实质,独立性和自由性的根源在于这些器官来自不同的动物原型,通过"分解—重组"的模式将不同动物的器官集合于饕餮纹之上。而这些动物通常是与祭祀相关的牺牲和巫觋助手,它们具有人神媒介的特性,因而满足了青铜器纹饰用于沟通人神的需要。
韩鼎
关键词:饕餮纹青铜器纹饰
早期“人蛇”主题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新石器时代至西周时期,考古材料中见到的"人蛇"主题大致包括"神人操蛇"和"半人半蛇"两种类型,可能主要反映了古代祭祀等活动中巫觋操蛇作法的情形,表达巫觋借助蛇的能力来沟通神灵、祖先的意义。其中"半人半蛇"类型又可分为"人首蛇身"和"人身蛇臂"两种形式,分别是对巫觋下肢盘蛇和上肢操蛇的象征表现。
韩鼎
关键词:巫觋
大禾人面方鼎纹饰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大禾人面方鼎的纹饰可分解为"几"字形角、浮雕人面、鸟爪状双臂三个方面,通过与相关商周人像的对比分析,可确定"几"字形角是商代巫师的重要特征之一,并常安插于面具之上,浮雕的人面正是头戴面具的象征,而鸟爪状双臂则与巫师操鸟作法相关。人面方鼎整体上象征地刻画了商代巫师作法的情况。
韩鼎
关键词:巫师
对《吕氏春秋》所载青铜器纹饰名称的几点看法被引量:7
2011年
《吕氏春秋》中有五处记载了青铜器纹饰名称,分别是:饕餮、象、倕、窃曲、鼠,一般认为它们应曾存在于商周青铜器上。但通过与现存纹饰的对比可以发现,至今无法确定其中任何一种切实地存在于可见的青铜器上。一、《吕氏春秋》记载纹饰与现存纹饰的对比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吕氏春秋.先识览》)"有首无身"是《吕氏春秋》
韩鼎
关键词:饕餮纹
女娲“人首蛇身”形象的结构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本文通过古籍中对女娲记载的分析,确定大约汉代时人们对女娲"人首蛇身"的形象已经形成相对一致的认识;并从"野性的思维"角度重新审视"半人半兽"形象的由来,认为"人首蛇身"是思维对"自然—文化"秩序进行调和的产物,并具体结合女娲神话分析了"人首蛇身"的来源和内涵,以及"蛇身"在大母神形象中的意义、蛇多样的象征意义对女娲神格的影响。
韩鼎
关键词:女娲
云南少数民族的沐浴文化
2013年
各族人民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水资源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沐浴文化。沐浴贯穿了云南少数民族从出生、婚恋、求子到丧葬的各个人生礼俗之中,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身份的认同有重要意义。云南诸多民族都有"洗澡节",它是集宗教信仰、传统习俗、卫生需要、美好诉求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体,更是青年男女相识、相恋的重要契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韩鼎张靓
关键词:沐浴人生礼俗
扉牙演变研究
2024年
扉牙起源于大汶口文化中期的牙璧之上,初始形态为一个单齿凸起,至山东龙山文化出现了“介”字形(■或■)扉牙。龙山时代,扉牙扩展至其他玉器之上,按其功能和用途,所饰对象包括兵器、礼器和装饰品三类。二里头文化时期,扉牙所饰器型有所减少,商代增多,至西周部分饰扉牙器型消失,春秋战国扉牙造型逐渐轮廓化。形式方面,整体上表现为齿状扉牙、“介”字形扉牙和参差状扉牙三类,前两类又各自演化出不同类型。扉牙装饰模式方面,出现了融合性装饰模式和独立性装饰模式两种,前者见于动物主题玉器之上,后者多出现于商及西周的组合式玉器之上。商代骨器、牙器、蚌器上也出现了扉牙饰,青铜器亦有扉棱出现,这些装饰观念和造型应来源于玉器扉牙。
崔诗嘉韩鼎
关键词:牙璋
被缚的仙女——原始文学中所见父系氏族早期婚姻形态
2015年
西南少数民族的原始文学中,有不少反映母系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婚姻形态的故事。如德昂族《腰箍的传说》反映了不稳定的从夫居状态;景颇族《结婚歌》反映了从"男嫁女"到"女嫁男"婚姻模式的变化,这些故事从侧面反映了父权制与母权制之间的抗争。
韩鼎
关键词:婚姻形态父系氏族母系氏族
《考古图》《重修宣和博古图》的青铜器纹饰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考古图》和《重修宣和博古图》奠定了青铜器纹饰研究的基础,开创了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并在纹饰定名、按纹饰对青铜器命名及分类、纹饰意义分析、依据纹饰断代、创立"标准器断代法"雏形、探索纹饰与器物功能的关系、探索纹饰的组合意义以及分析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切实推进了青铜器纹饰研究的发展。
韩鼎
关键词:青铜器纹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