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术后
  • 4篇护理
  • 1篇心排量
  • 1篇休克
  • 1篇休克患者
  • 1篇胰十二指肠
  • 1篇胰十二指肠切...
  • 1篇胰十二指肠切...
  • 1篇早期肠内营养
  • 1篇正压通气
  • 1篇正压通气治疗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术
  • 1篇乳腺癌术后
  • 1篇十二指肠
  • 1篇十二指肠切除
  • 1篇十二指肠切除...
  • 1篇手术
  • 1篇术后死亡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陈淑兰
  • 5篇吴珊珊
  • 2篇刘鸿瑜
  • 2篇陈秋恋
  • 2篇刘刚
  • 1篇高金榕
  • 1篇兰方琛
  • 1篇林雪玉
  • 1篇曾双喜
  • 1篇黄顺红
  • 1篇陈少茹

传媒

  • 3篇护理实践与研...
  • 2篇海南医学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乳腺癌术后两种负压吸引使用效果对比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比较两种负压吸引装置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实验组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SB排液包装置进行负压吸引,对照组60例采用创面放置两条乳胶引流管接Y型玻璃接头后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进行负压吸引。结果实验组患者脱管、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天数缩短,治疗效果更好。结论 SB排液包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创面的引流,减少了脱管、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感染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提早下床活动,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兰方琛陈淑兰刘鸿瑜
关键词:中心负压吸引乳腺癌术后
休克患者PiCCO监测的护理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在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休克患者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在股动脉放置1条PiCCO专用监测导管,通过换能器与带有PiCCO模块的心电监护仪连接,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和股动脉血压,经计算机分析,自动得出一系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重要参数。结果 12例患者通过早期采用PiCCO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均未出现并发症,除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1例均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结论对休克患者早期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指导进行循环支持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吴珊珊陈淑兰刘刚
关键词:休克护理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与护理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10月3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疗效及护理方法。结果:26例术后吻合口愈合良好,3例出现胰瘘,其中1例死亡;1例不能耐受,改用肠外营养治疗。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总体疗效满意。
陈淑兰吴珊珊黄顺红林雪玉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肠内营养护理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仪在腹腔间隙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仪(Pui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在腹腔间隙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入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的18例ACS患者为常规组;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的18例ACS为PiCCO组。比较两组腹内高压持续的时间、呼吸机使用的时间、入住ICU的时间。结果常规组与PiCCO组患者腹内高压持续的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入住ICU时间经双侧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iCCO组腹内高压持续的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入住ICU的时间短于常规组。结论 PiCCO对指标的监测精确、敏感,能及时反映ACS患者的病情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陈淑兰刘刚吴珊珊
关键词:PICCO腹腔间隙综合征护理
护理干预在预防肝移植围手术期感染的重要性被引量:1
2008年
陈淑兰吴珊珊刘鸿瑜曾双喜陈秋恋
关键词: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感染护理干预肝脏功能衰竭肝脏移植术后死亡
BiPAP呼吸机对腹部外伤术后早期ARDS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2008年
吴珊珊陈淑兰陈少茹高金榕陈秋恋
关键词:BIPAP呼吸机腹部外伤ARDS术后早期进行性呼吸困难正压通气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