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体尾癌致脾梗塞及区域性门脉高压多层螺旋CT表现 2008年 目的:探讨胰体尾癌累及脾血管并发脾梗塞及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PSPH)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8例胰体、尾癌患者进行增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并进行后处理重建显示脾动、静脉受侵情况及侧支循环。结果:28例均累及脾动脉,表现为脾动脉受压、推移、包绕征象,12例受压,16例被包绕,脾脏梗塞CT表现为三角形无强化的低密度灶。累及脾静脉致胰源性门脉高压中,胃左静脉、胃短静脉、胃网膜静脉、胃结肠干、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或扩张的比例分别为68%、77%、85%、48%、7%,无脐静脉开放。结论:MSCT不仅能显示脾动脉受侵及脾梗塞情况,而且能显示脾静脉受阻致胰源性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分布和走行,在胰腺体尾癌术前分期和评估PSPH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夏进东 赵年 刘安陆 陈晓荣 周翔平 余建群关键词:胰腺肿瘤 脾血管 脾梗塞 门脉高压症 肝泡性包虫病侵及右肾周间隙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分析肝泡性包虫病经肝裸区扩散至右肾周间隙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或临床检验证实的11例腹膜后侵犯的肝泡性包虫病的CT表现。结果CT显示右肾周间隙及相邻结构受肝包虫直接侵犯、下腔静脉向前内方推移及肾前间隙器官向前推移。结论CT可明确显示肝泡性包虫病可通过肝裸区直接侵犯右肾周间隙。 夏进东 陈晓荣 刘安陆 赵年 周翔平 李真林关键词:包虫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胰腺癌影像诊断评价 被引量:1 2004年 胰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由于位置深在 ,不易早期诊断 ,治疗效果及预后均不够满意。本文就超声、ERCP、CT、MRI、DSA、PET对胰腺癌的诊断特点及其长处与不足作一概述 ,为临床选择经济、合理、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提供参考 ,从而使胰腺癌能够得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改善预后。 陈晓荣关键词:胰腺癌 影像诊断 ERCP 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MSCT对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与可切除性评价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MSCT对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估。方法:对MSCT连续性诊断为肝门区胆管癌的62例住院患者进行研究。62例患者分别依次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所有图像均采用Bismuth-Corlette分型法判断病变类型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2002年TNM分期判断病变分期。62例均经手术病理(54例)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8例)证实。结果:62例全部为肝门胆管癌,6例MSCT术前评估不可切除与术中评估一致,56例术前MSCT评估手术可切除中有2例术中评估为不可切除,MSCT诊断可切除组与术中诊断可切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三维重组较平扫、增强扫描更能提高早期诊断的符合率(P<0.05)。结论:MSCT对肝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符合率高,对评价手术可切除性具有重要价值。 张珊珊 夏进东 陈晓荣 曹院国 宋亚兵 万华 罗春霞关键词:胆管肿瘤 CT诊断食管囊肿一例 被引量:1 2007年 王宏宇 陈晓荣 胡文极关键词:食管囊肿 CT诊断 良性占位性病变 食管下段 鳞状上皮 食管钡餐 以四肢麻木和无力首诊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一例 2008年 郑芳 程范军 杨文琼 刘岐焕 陈晓荣 鱼强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神经系统损害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2004年 陈晓荣 余建群 周翔平 杨志刚关键词: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图像重建 影响因素 剖宫产术后并发输尿管阴道瘘1例 2009年 赵益林 夏进东 陈涛 张茜 陈晓荣 彭丽蓉关键词:剖宫术 阴道瘘 乳腺癌术后胸部转移的螺旋CT表现特征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部转移的螺旋CT表现特点及其优势解剖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乳腺癌术后的螺旋CT资料,总结肿瘤转移的类型、解剖部位及其转移时间的分布特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中,双肺转移23例(23/40,57·5%);淋巴结转移12例(12/40,30%),主要位于气管前间隙(9/12,75%)、主肺动脉窗(5/12,41·6%)和气管隆突下间隙(4/12,33·3%);胸腔积液17例(42·5%),胸膜增厚10例,心包积液8例(20%)。胸壁肿块形成5例(12·5%)。肺转移明显高于纵隔淋巴结转移和其他转移类型。肺转移的发生率在术后5年明显高于术后1年,其他阶段无明显差异。结论:乳腺癌术后的胸部转移以血行转移为主要途径。转移类型与发生时间无明显关系。螺旋CT对乳腺癌术后胸部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余建群 杨志刚 陈晓荣 原珍团 张优仪 郭应坤 李媛关键词:乳腺癌 术后 螺旋CT CT表现 MRU联合常规MRI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比较磁共振泌尿系成像(M RU)联合M R I与单独采用M RU诊断输尿管病变的效果及其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或结合IVU和逆行输尿管造影以及膀胱镜检证实的58例输尿管病变患者的资料,分别对其M RU和M RU联合M R I序列图像进行诊断,再与最终诊断结果(手术、病理或结合IVU和逆行输尿管造影以及膀胱镜检所见)对比分析。结果M RU对输尿管梗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3%,M RU联合常规M R I为98%和96%,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梗阻原因诊断的准确率,M RU为56%,M RU联合常规M R I为88%,后者明显高于前者,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 RU和M RU联合常规M R I对输尿管有无梗阻的诊断都比较准确,但在定性方面M RU不如常规M R I,二者联合对输尿管病变的显示及诊断效果较好。 陈晓荣 余建群 王宏宇 周翔平 杨志刚 杨瑞 毛芸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输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