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富
- 作品数:6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安徽淮南小孙岗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被引量:19
- 2016年
- 安徽淮南小孙岗遗址是淮河中游地区一处紧邻淮河的垌堆状遗址,其文化性质属于双墩文化,炭化植物种子AMS14C测年数据显示,遗址年代约为7200—6800cal.aB.P.。本文通过对该遗址2012年9月至12月试掘时采集土样的浮选分析,发现了丰富的双墩文化时期的炭化植物遗存,包括菱属残块,葡萄属、柿属种子,栎属、枣属、桃属、梅等核壳,炭化稻米以及一些杂草种子。炭化稻米的发现表明淮河中游地区在距今7000年前后属于水稻栽培区,而大量野生植物资源的存在以及各类植物遗存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采集是小孙岗先民获取植物性食物资源的主要方式。综合同时期已发掘遗址的动、植物考古资料研究结果,我们认为,采集、渔猎是双墩文化时期淮河中游地区先民的主要生业形式,稻作农业在当时仍只是一种辅助性的生业活动。
- 程至杰杨玉璋张居中方方余杰陈冰白陈昌富张辉宫希成
- 丹江口库区双河一号旧石器地点发掘简报被引量:11
- 2016年
- 丹江口库区双河一号旧石器地点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双河镇,埋藏于丹江左岸第三级阶地棕红色黏土层中。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委托,对该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面积400m2,出土石制品225件。石制品类型有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和裂片等。古人类选择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岩性以石英岩为主;硬锤锤击法为剥片的主要技术;石制品总体以中小型居多;石器主要以砾石为毛坯,砍砸器是主要类型;石器多在砾石一端采用锤击法加工而成。石制品特点显示中国南方砾石石器工业的因素,同时石制品组合中出现了片状毛坯加工的尖状器。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地点形成于中更新世。
- 陈昌富张居中杨晓勇
- 关键词:丹江口库区中更新世
- 文物保护与修复被引量:4
- 2014年
- 从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概念、工作内容、分类入手,剖析其在实施途经、干预对象、目的、遵循原则等方面的异同点.探讨保护和修复的关系,以及它们作为现时的人为干预行为,在文物生命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保护的实施途经可以是直接干预也可以是间接干预;修复则一定是一种直接干预手段.保护旨在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在于保证文物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修复旨在保持文物实体结构的完整性,在于恢复原文化信息的完整性.保护和修复在干预前都要求遵循识别原则,保护和修复过程中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干预之后,则要求可识别原则和可再处理原则.人们对保护与修复的干预行为具有现时性,是承接过去信息,向未来传递信息的中间一步.
- 陈昌富陈彪
- 关键词:文物文化遗产干预过程
- 中国农业起源与早期发展的思考被引量:20
- 2014年
- 本文通过对稻(Oryza sativa)作和粟(Setaria italica)作遗存的发现、环境背景和考古学文化关系的分析,梳理了中国早期农业发展的动态过程,将其分为酝酿、萌芽、确立、快速发展和稳定发展五个阶段,并认为"南稻北粟"农业格局从农业初始阶段即已奠定。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动态变化的模糊地带—稻粟混作区。该区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呈现南北摆动的动态变化状态。水稻的北进、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传播等丰富了黄河流域的作物结构,加上起源于本地区的粟、黍(Panicum miliaceum)、豆(Leguminosae)类,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生业模式;在南方长江流域,采集经济的比重则随着稻作农业的发展逐渐降低,形成了有别于华北地区且比较稳定的以稻作为主、渔猎采集并重的生业传统。
- 张居中陈昌富杨玉璋
- 关键词:农业起源新石器时代
- 丹江口库区双河二号旧石器地点发掘简报被引量:6
- 2016年
- 丹江口库区双河二号旧石器地点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双河镇,埋藏于丹江左岸第三级阶地棕红色粘土层中。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对该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面积400平方米,出土石制品202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和裂片等。古人类选择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且以石英岩为主;剥片工艺包括硬锤锤击法和砸击法;石制品总体以中小型居多;发现两件石器,刮削器和端刮器各一件,都以石片为毛坯;石制品特点中显示含有中国北方石器工业的因素。地层地貌对比表明,该地点可能形成于中更新世。
- 鲁红卫杨晓勇陈昌富张居中
- 关键词:丹江口库区中更新世
- 在德国发掘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 2015年
- 2012年8月26~30日,第32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在德国科隆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馆长张居中教授参加大会并作报告,期间经美因兹大学汉学家柯彼得(Peter Kupfer)教授介绍,认识了图宾根大学的库纳(Nicholas J.Conard)教授。
- 陈昌富
- 关键词:洞穴遗址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