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勇
- 作品数:20 被引量:47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患者文化程度与不依从用药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调查患者文化程度与不依从用药的关系及特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药学服务。方法发放调查问卷,择取符合条件的对象,分为大专以上和中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平均不依从用药率分别为29.29%和24.31%,无显著性差异。影响高学历患者用药不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用药品种过多、方案复杂(60.00%),药物剂型不合适(41.14%),药品价格因素(36.00%);影响低学历组患者用药不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更换药品厂家(37.04%),用药品种多、方案复杂(36.36%),医务人员医疗水平低、服务态度差(35.69%)。结论患者不依从用药原因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医务工作者应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 徐道英易晓玲陈开文陈小勇
- 关键词:文化程度用药依从性
- 我院门诊和病区用药统计分析
- 2004年
- 陈小勇邓芳陈开文
- 关键词:门诊病区临床用药合理用药
- 2001~2003年我院病区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情况统计分析
- 2004年
- 陈小勇陈开文肖凌程绪春
- 关键词:麻醉性镇痛药吗啡制剂美菲康片
- 反应停临床应用新进展被引量:6
- 2003年
- 综述反应停在治疗恶性肿瘤、皮肤病、口腔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邓芳陈开文陈小勇
- 关键词:反应停恶性肿瘤皮肤病口腔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 基于聚乙烯亚胺构建pH响应性口服甲氨蝶呤纳米递送系统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构建p H响应性的口服甲氨蝶呤纳米递送系统,以提高甲氨蝶呤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基于聚乙烯亚胺与甲氨蝶呤之间的多重非共价键作用力,采用透析法制备甲氨蝶呤纳米粒,观察测定其形貌、粒径、电位、载药性能等理化特征,并通过体内外药物释放实验初步评价该纳米粒系统的p H响应性及其口服生物利用度。结果通过该法制备的甲氨蝶呤纳米粒的粒径均一、大小可控、表面带正电荷,具有优良的载药性能及明显的p H响应性释放行为。该纳米粒在p H=1.2的环境中不释放,而在p H=7.4的环境中可快速释放。相较于甲氨蝶呤原料药和片剂,甲氨蝶呤纳米粒口服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更短,峰浓度更高,并具有更大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结论该纳米粒可显著提高甲氨蝶呤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并有望基于此增强甲氨蝶呤口服抗肿瘤活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蒙小丽龙玲陈小勇
- 关键词:纳米粒甲氨蝶呤聚乙烯亚胺口服给药
- 妇幼保健院门诊用药统计分析
- 2003年
- 陈小勇蒙小丽
- 关键词:妇幼保健院门诊用药统计分析合理用药
- 患者用药心理调查与治疗依从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从心理的角度去探讨解析用药心理表现与治疗依从性的关系,分析把握不同心理状态类型,为提高治疗依从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反馈式问卷调查方式,对472例患者从思维、观念、情感、行为等方式评价和揭示各方面用药心理行为特点和治疗依从性的关系。结果某些偏倚心理具两面性。正常心理与偏倚心理有时可表现出一致的用药行为。偏倚心理各类型平均不依从率与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低学历组在轻视心理中产生的不依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注意内因和外因对偏倚心理各类型的影响,采取疏导式、矫正式的方法进行用药行为干预,唤起社会对用药心理状态的关注与重视,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 易晓玲陈开文尹华陈小勇徐道英
- 关键词:治疗依从性
- 2009年至2011年医院抑酸药应用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了解医院抑酸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9年至2011年抑酸药的应用金额、用量、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抑酸药销售总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质子泵抑制剂占各年度抑酸药销售金额的95%以上,H2受体拮抗剂所占比例极少且逐年下降;口服奥美拉唑的用量3年来一直居首位,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的用量呈上升趋势。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已成抑酸药的应用主流,临床应用较合理。
- 邓芳陈小勇
- 关键词:抑酸药用药金额用药频度
- 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工作的必要性及其难度因素
- 2003年
- 陈小勇陈开文蒙小丽
- 关键词:血药浓度药效学临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
-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与7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考察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与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葡糖糖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在室温(25±1)℃下放置8h,以氯化钠配伍液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各种配伍液外观,不溶性微粒数量及pH变化,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在不同配伍液中的含量变化。结果: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与7种输液配伍后在8h内外观,pH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数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结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与7种输液配伍在8 h内稳定。
- 陈欢邓芳陈小勇万莉
- 关键词:注射用红花黄色素配伍稳定性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