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翰

作品数:49 被引量:171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哲学宗教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文学
  • 5篇学史
  • 5篇文学史
  • 5篇结构主义
  • 4篇细读
  • 4篇罗兰·巴尔特
  • 4篇国文
  • 4篇后结构主义
  • 4篇福柯
  • 4篇巴尔特
  • 3篇对话性
  • 3篇文本
  • 3篇文论
  • 3篇文学批评
  • 3篇教育
  • 3篇互文
  • 3篇互文性
  • 3篇换喻
  • 2篇中国文论
  • 2篇中国文学

机构

  • 46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青年出版...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8篇钱翰
  • 1篇崔潇月
  • 1篇黄秀端

传媒

  • 9篇文化与诗学
  • 7篇法国研究
  • 5篇文艺理论研究
  • 3篇人民教育
  • 3篇中国图书评论
  • 3篇学术论坛
  • 2篇国外文学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外国文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学术研究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大学研究...
  • 1篇环球财经
  • 1篇中国哲学年鉴
  • 1篇云南教育(视...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缪的《堕落》中的罪与忏悔主题被引量:3
2009年
加缪的《堕落》是作家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自认为是一个审判者-忏悔者。本文力图从基督教的视点出发分析其内在的心理结构矛盾,从而揭示出主人公精神悲剧的根源。
钱翰
关键词:加缪忏悔负罪感
素食主义:生态美学的实践
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之后,人类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反思有不同的角度:(1)依然保持人类中心主义,保护自然仅仅是出于使人类有一个更好更清洁的生存环境。这是一种传统的环境保护思想。(2)另一种角度则反思和质疑人类中心,茫...
钱翰
邵萨娜、姜戈、西格弗里德、昆汀·塔伦蒂诺:复仇的历史
2014年
在1967年出版的《诗歌语言的革命》一书中,茱莉亚·克里斯特瓦把互文性定义为'从一个符号系统转移到另一个',这个概念是用来描写文本的相互连接而生产意义的过程,从一个文本到另二个文本,在文本之间有各种引用、借用或联想。如果所涉及的意义流转过程不仅仅是在文本之间,而且是在不同的媒介和不同的领域之间,那么就有一些研究者提倡使用互媒介性(intermedialite)的概念。
苏菲·瓦尼克钱翰
存在主义的中国之旅被引量:1
2011年
存在主义是二十世纪发生在西方的重要思潮,其主要特征是反对黑格尔式的本质主义,关注具体的存在问题。它对中国现代和当代思想界和文学界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尤其在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存在主义成为中国"人学"研究的重要思想资源,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本文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考察了中国接受存在主义的过程,重点分析其在新时期中国文论建设中的作用,并认为,存在主义将继续成为中国文论重要的理论资源之一。
钱翰
关键词:存在主义人学中国文论
加缪小说主人公的动机问题——以《堕落》中的对话性与反讽为中心
2024年
从《局外人》开始,加缪小说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就始终晦暗不明。在作家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小说《堕落》中,主人公克拉芒斯无法以符合自己道德观的行动来解决内心的矛盾,于是以普遍的审判来回避对自己的审判和自我忏悔,并陷入审判者-忏悔者的心理镜像结构中。小说中多声部的对话性形成的反讽,消解了意义,主人公陷入虚无主义的陷阱,无法行动。这是现代人精神状态的悲剧。只有通过精神上“纵身一跃”,依凭对人之存在的肯定,我们才能够设想:西绪福斯是幸福的。
钱翰
关键词:加缪对话性反讽行为动机
法国基础教育如何培养拔尖人才被引量:2
2022年
在顶尖的数学研究领域,法国是真正的强者。法国近代以来产生了无数星光闪耀的数学大师,以他们名字命名的数学公式和定理写满了我们的数学教科书:费马、帕斯卡、拉格朗日、拉普拉斯、蒙日、傅立叶、伽罗瓦、刘维尔、埃尔米特、庞加莱……直到今天,法国依然是数一数二的数学强国。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得主最多的大学依次是哈佛大学(18位)、巴黎大学(16位)、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5位)、普林斯顿大学(14位)。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美国大学里的数学家并不一定是美国的学校体系培养的,而得奖的法国数学家几乎都是在法国接受的教育。
钱翰
关键词:数学教科书拔尖人才数学大师伽罗瓦
细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被引量:2
2008年
海子的诗歌在中国当代诗歌中一直占据重要的角色,对他的评论和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是主要是主题研究。本文试图以雅各布森的结构主义的细读方式解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内部的词句之间的关系,发现了这首耳熟能详的诗歌中还有不少未能读出的意味。本文试图通过这种分析和解读方式在中国寻找一条在诗歌的内部进行解读和批评诗歌的路径。
钱翰
关键词:诗歌细读结构主义
论罗兰·巴尔特对日本的悟读和误读
2021年
日本在巴尔特的书写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在《符号帝国》和其他晚期文本中,他反复解读日本的各种文化意象,并从中获得启发,反思西方文化,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巴尔特书写日本的目的并不是真正发掘和解读出一个真实的日本文化,而是从中寻找自己得以跳脱已有的文化限制的契机。本文以巴尔特笔下的日本饮食、语言和俳句为例,分析其悟读和误读,发现巴尔特的日本书写和《S/Z》中表达的“可写文本”观念之间一以贯之的欲求和重写文本的喜悦。
钱翰
关键词:罗兰·巴尔特
从作品到文本——对“文本”概念的梳理被引量:29
2010年
六七十年代的西方文学理论和批评话语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作品"概念消失,而"文本"概念则无所不在。这个术语转换的背后隐藏着文学范式的转换,同时也是对文学制度的质疑。在传统观念中,文本是与作品相互关联和对立的观念,文本要走向作品,后者是前者的归宿。然而,在结构主义文论兴起之后,由于研究兴趣和科学客观性的追求,代表价值体系的作品被置于边缘,而原来处于边缘的文本成为文学科学的研究对象。后结构主义则重新强调文学实践和价值,但是他们把传统的价值观恰好颠覆过来,从作品走向文本,此时的文本不是具体的书写产物,而是一种新的文学观念和意指实践方式,在新的空间分配语义,拒绝任何固定的话语秩序。中国的文论界对西方六七十年代的理论话语进一步研究和反思,梳理文本概念是必须的工作。
钱翰
关键词:文本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
重新定位文学批评史的断裂——论文学史的创立在文学元语言演变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长期以来,中国学者对西方文学批评史的分期是以二十世纪的语言论转向作为主要的断裂点,把文学批评的内部转向作为文学批评和理论的革命性变革。然而,实际上,19世纪的科学化转向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语言论转向不过是科学化转向的必然后果之一。19世纪文学批评的认识论转向重新定义了文学元语言的目的和功能,现代大学体系的建设和科学话语的发展使文学批评走向了认识论的道路,文学元语言从审美走向认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史批评确定了对文学批评的"科学要求",而语言论转向是对这一要求的实现。文学元语言抛弃价值判断是当前文学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钱翰
关键词:文学史语言论转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