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孟超

作品数:12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5篇超声
  • 4篇瞬时波强
  • 4篇瞬时加速度
  • 4篇颈动脉
  • 4篇W
  • 3篇回声
  • 3篇回声跟踪
  • 3篇回声跟踪技术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回声跟踪
  • 2篇血管回声跟踪...
  • 2篇左室
  • 2篇脉搏波
  • 2篇W2
  • 2篇超声检查
  • 2篇超声诊断
  • 2篇成像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脉搏波传...

机构

  • 12篇上海中医药大...
  • 7篇复旦大学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钱孟超
  • 11篇银浩强
  • 9篇肖沪生
  • 7篇徐智章
  • 7篇张爱宏
  • 7篇彭欣
  • 7篇徐芳
  • 5篇任亚娟
  • 5篇周靓妹
  • 5篇许轶君
  • 4篇王奇
  • 3篇陆盈
  • 3篇高东雯
  • 2篇梁知
  • 2篇汪青良
  • 2篇邬云燕
  • 2篇靳炜
  • 1篇王嵩
  • 1篇瞿岳
  • 1篇江凌

传媒

  • 8篇上海医学影像
  • 2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与动脉硬化仪检测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联合运用多普勒超声探头及脉搏波传感器检测肱-踝动脉段血管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并将检测结果与动脉硬化仪检测该动脉段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联合运用超声多普勒探头与脉搏波传感器检测肱-踝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纳入30例正常人,分别将超声多普勒探头与脉搏波传感器放置于受试者左侧肘部肱动脉及左侧踝部胫后动脉,将受试者左侧肘部肱动脉及左侧踝部胫后动脉间的距离与动脉多普勒血流流速曲线的起点与动脉脉搏波起点间的传播时间相比,得出的比值作为肱-踝动脉段的PWV。并将检测结果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同组受试者该段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将脉搏波传感器放置于肱动脉,多普勒探头放置于胫后动脉时的PWV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得到的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584,P<0.01)。将多普勒探头放置于肱动脉,脉搏波传感器放置于胫后动脉时的PWV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得到的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703,P<0.01)。结论联合运用超声多普勒探头与脉搏波传感器检测肱-踝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为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徐芳肖沪生徐智章张爱宏任亚娟银浩强彭欣陆盈钱孟超周靓妹
关键词:超声脉搏波传导速度
瞬时波强(WI)曲线的方法学研究及其意义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重点研究WI的方法学问题,期望对WI的临床推广应用有所帮助。方法查阅文献,结合临床的应用体会,从ET与WI技术的关系、多普勒取样门大小、多普勒流速曲线的奈奎斯特现象、时间分辨力、呼吸、血压、心律不齐、心率等9个因素对WI的影响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上述9种因素对WI均有影响。结论WI有两个主要变量,即动脉管壁的波动和管腔内血流流动,在为临床提供大量有用诊断信息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干扰因素,后者可以通过方法学研究加以控制。
肖沪生银浩强徐智章张爱宏徐芳彭欣林钟香梁知邬云燕任亚娟钱孟超
关键词:瞬时波强回声跟踪技术
声学密度测定肝硬化和脂肪肝的观察
目的应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成像(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技术对35例肝硬化患者及35例重度脂肪肝患者分别测定其AⅡ系数,来探讨二组之间各自的特异性。方法应用美国HP~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
靳炜钱孟超许轶军
文献传递
瞬时加速度波强(W_1)的时相分析被引量:26
2008年
目的期望通过对瞬时加速度波强的时相分析,有助于WI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方法应用日本ALOKA公司ProSound α 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6例正常人瞬时加速度波强的时相进行检测。结果左右颈总动脉、右肱动脉的W1起点至终点之间的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肱动脉的W1起点至顶点时间与左右颈总动脉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左右颈总动脉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左、右颈总动脉、右肱动脉的W1顶点至终点时间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颈总动脉、右肱动脉的W1上升支时间与下降支时间的比值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W1的宽度(W1曲线终点减去W1曲线起点的时间)相当于血流加速时间(Δt)。对于判断心脏功能可能有一定帮助。②W1曲线的起点应为心脏射血期的开始,而非如以往文献报道的W1曲线的顶点为射血期的开始。
肖沪生徐智章张爱宏银浩强彭欣徐芳陆盈邬云燕朱蓓菁钱孟超周靓妹王奇
关键词:瞬时波强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功能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6
2007年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弹性特征。方法 糖尿病组57例,正常对照组39例。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估颈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和增大指数(AI),并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颈动脉Ep,β、PWV8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AC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AI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功能改变。
肖沪生彭欣汪青良章怡袆银浩强许轶君钱孟超
关键词:超声检查糖尿病颈动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
颈动脉W_1-W_2作为左室射血时间参数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中的W1-W2(瞬时加速度波强顶点至瞬时减速度波强顶点的时间)作为左室射血时间参数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该参数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LOKA 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6例正常人主动脉口多普勒流速曲线的射血时间(ET)及左右颈总动脉的W1-W2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W1-W2与W1起点-W2(瞬时加速度波强起点至瞬时减速度波强顶点的时间)比较。结果左右颈总动脉W1-W2之间相关系数为0.904(P<0.01);左室射血时间与左右颈总动脉W1-W2相关系数分别为0.789和0.783(P<0.01)。左侧颈总动脉W1-W2为268.68ms,W1起点-W2为295.52ms,两者之差为26.83ms;右侧颈总动脉W1-W2为268.63ms,W1起点-W2为296.63ms,两者之差为28ms。结论W1起点-W2为射血时间。因颈动脉W1-W2与ET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故可以通过测量颈动脉W1-W2间接获得左室射血时间。用左右侧颈总动脉W1-W2作为左室射血时间将分别低估9%和9.4%,在临床应用中必需注意其低估值。
徐芳肖沪生徐智章张爱宏银浩强彭欣梁知任亚娟钱孟超许轶君周靓妹
关键词:瞬时波强
超声诊断阴囊平滑肌瘤1例被引量:6
2008年
患者,男,64岁,因左侧睾丸逐渐肿大7年入院。七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阴囊肿块,大小为3cm×2cm,近一年来明显增大。专科检查:左侧阴囊肿大,约8cm×5cm×5cm,边缘光整,触之较硬,疼痛不明显。
银浩强钱孟超高东雯王奇
关键词:超声诊断阴囊肿大阴囊肿块专科检查侧睾丸
颈动脉瞬时减速度波强(W_2)与组织多普勒显像评价左室舒张功能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W2与组织多普勒显像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提供参考。方法测量66例健康志愿者的左右颈总动脉W2、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及其比值(E/A)、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及其比值(E’/A’)、等容舒张时间(IVRT),并进行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E’/A’与E/A成正相关(r=0.604,p<0.01=;E/E'与E’/A’呈负相关,(r=-0.252,p<0.05);W2与E’/A’、E/A、E/E’、IVRT均不相关(p>0.05)。结论E’/A’、E/A、E/E’、IVRT能较好地反映左室舒张功能,但对左室松弛功能的评价仍有局限性,应用无创的颈动脉W2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值得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银浩强肖沪生徐智章张爱宏彭欣徐芳钱孟超周靓妹高东雯许轶君王奇
关键词:左室舒张功能多普勒组织成像
超声诊断乳腺原发性骨肉瘤1例被引量:2
2016年
女,64岁,因发现左乳肿块1个月余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左乳肿块,大小1.5 cm×1.5 cm,无明显红肿热痛,未予重视及治疗,肿块未见明显增大。2个月前,左乳被撞击后,疼痛剧烈,1个月前发现左乳肿块增大明显伴疼痛,皮肤无红肿,乳腺超声示:左乳乳晕后方混合性回声占位性病变(大小44 mm×25 mm)。
银浩强钱孟超王嵩
关键词:超声检查乳腺肿瘤骨肉瘤磁共振成像
瞬时加速度波强与Tel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通过对瞬时加速度波强(W1)与Tei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探讨瞬时波强(W1)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rosound 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6例正常人左右颈总动脉W1的强度(W1的最高点)与Tei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66例正常人左右颈总动脉W1(压力)之间呈正相关(P〈0.01);左右颈总动脉W1(管径)之间呈正相关(P〈0.01)。左右颈总动脉W1(压力)与Tei指数呈负相关(P〈0.05);左右颈总动脉W1(管径)与Tei指数呈负相关(P〈0.01)。左右颈总动脉W1(压力)均值与Tei指数呈负相关(P〈0.05);左右颈总动脉W1(管径)均值与Tei指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W1与Tei指数负相关,可作为判断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
徐芳肖沪生银浩强彭欣徐智章张爱宏陆盈任亚娟高东雯钱孟超王奇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颈总动脉瞬时波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