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有清

作品数:32 被引量:168H指数:8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气道
  • 7篇蛋白
  • 5篇气道黏液
  • 5篇黏蛋白
  • 5篇细胞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气道黏液高分...
  • 4篇阻塞性
  • 4篇黏蛋白5AC
  • 4篇黏液高分泌
  • 4篇慢性
  • 4篇慢性阻塞性
  • 4篇类鼻疽
  • 3篇预后
  • 3篇上皮
  • 3篇阻塞性肺疾病
  • 3篇文献复习
  • 3篇慢性阻塞性肺...
  • 3篇基因

机构

  • 22篇海南医学院
  • 7篇海南医学院附...
  • 5篇海南省人民医...
  • 5篇中南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海口市妇幼保...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海口市人民医...
  • 1篇海南省中医院
  • 1篇俄罗斯医学科...

作者

  • 32篇钟有清
  • 13篇周向东
  • 12篇李琪
  • 6篇王杰
  • 6篇刘峰
  • 3篇胡成平
  • 3篇刘畅
  • 2篇王齐
  • 2篇吴彪
  • 2篇林锋
  • 2篇林慧
  • 2篇蔡兴东
  • 2篇李亮
  • 2篇陈家亮
  • 2篇王齐
  • 1篇曾慈梅
  • 1篇林慧
  • 1篇陈简
  • 1篇蒙碧波
  • 1篇符娟

传媒

  • 3篇中国呼吸与危...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华肺部疾病...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09
  • 1篇2007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泡微结石症一家系临床特点及SLC34A2基因新突变
背景:肺泡微结石症(pulmonary alveolar microlithiasis, PAM),亦称肺泡微石症,是一种罕见疾病,以肺泡内广泛的磷酸钙盐沉积为特征。PAM诊断时年龄分布广泛,超过一半的病人诊断时没有自觉...
钟有清
关键词:肺泡微结石症基因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
文献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寻白芨的作用功效及其对抗支气管-肺炎性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寻白芨活性成分的作用功效,同时预测白芨治疗支气管-肺炎性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检索白芨的活性成分及作用的靶点,以及支气管-肺炎性病变相关的靶点,通过UniProt等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运用Cytoscape 3.2.1构建白芨成分-靶点网络以及白芨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支气管-肺炎性病变的相关靶点网络,通过Metascape等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的富集分析,并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以预测白芨的主要作用功效和治疗支气管-肺炎性病变的机制。结果:白芨包含29个活性成分,相应靶点632个,作用的关键靶点包含AURKA、BRAF、RAF1、MMP1、ESR2等共计213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 398个条目(P<0.05),其中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条目2 096个,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CC)条目133个,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条目169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60条信号通路(P<0.05)。支气管-肺炎性病变的相关靶点335个,与白芨作用靶点的共同靶点95个,关键作用靶点33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547个条目(P<0.05),其中BP条目499个、CC条目19个、MF条目29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46条信号通路(P<0.05),主要涉及IL-17信号通路、血小板活化、激素抵抗、Fc-εRI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等;PPI分析得到6个核心靶点(MAPK14、MMP9、HSP90AA1、ROCK2、PRKCB、PTGS2),可参与IL-17信号通路、血小板活化、白细胞迁移、VEG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过程。结论:该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诠释了中药白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多疾病”的作用特点,并预测得出白芨的活性化合物可通过调节机体的抗炎及修复能力发挥治疗支气管-肺炎性病变的作用,从理论上
王杰周向东李琪贾盼红钟有清覃英娇李亮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白芨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MRSA感染特点及其基因多态性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特点及其基因多态性分型情况。方法选择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18年9月-2020年3月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92例住院患者,鉴定MRSA并分析药敏试验结果。选取未发生任何病原菌感染的166例患者为对照组,以Logistic回归法分析MRSA的易感因素。采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MRSA基因,采取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确定基因分型。结果9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30例为MRSA感染,占32.61%,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23例,占76.67%。单因素分析显示,MRSA感染患者中年龄≥60岁、住院时间≥14 d、使用激素、使用免疫抑制剂、无创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留置导尿、静脉置管、合并糖尿病、合并基础肺疾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气管插管、留置导尿、合并糖尿病是发生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MRSA对β-内酰胺类100%耐药,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100%敏感。MRSA基因分型分为15个基因型:Ⅰ型3株、Ⅳ型3株、Ⅴ型6株、Ⅵ型4株、Ⅷ型2株、Ⅸ型2株、ⅩⅢ型2株,其余基因型各1株。结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自身基础疾病和侵入性操作是发生MRSA的易感因素;MRSA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临床治疗宜首选万古霉素;MRSA基因多态性分型可为MRSA流行病学防治提供参考。
王齐周向东李琪钟有清王远礼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内科聚合酶链式反应
内质网应激反应对哮喘大鼠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黏蛋白5AC表达的作用机制
2021年
目的观察内质网应激反应(ERS)对哮喘大鼠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黏蛋白5AC(MUC5AC)的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卵清白蛋白(OVA)组、小干扰RNA(siRNA)组、阴性对照(NC)组及4-苯基丁酸(4-PBA)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采用OVA建立哮喘模型。相应干预后,比较各组Penh值;计算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百分比(%);检测BALF中白介素(IL)-4、干扰素(IFN)-γ水平;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Sec61、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hop)、MUC5AC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VA组Penh、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IL-4,Sec61、GRP78、Chop、MUC5AC升高,IFN-γ降低(均P<0.05);与OVA组比较,siRNA组Penh、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IL-4,Sec61、GRP78、Chop、MUC5AC降低,IFN-γ升高(均P<0.05)。HE染色显示,OVA组杯状细胞增生,支气管管壁增厚,可见炎性细胞浸润;siRNA组较OVA组病理有所改善。结论Sec61可能通过调节ERS,影响MUC5AC表达,参与哮喘发生、发展过程。
陈家亮周向东李琪李琪钟有清陈小妹
关键词:哮喘内质网应激反应黏蛋白呼吸道黏膜气道炎症
早期有创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及危险因素探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早期有创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1-2002年收住海口医院的ACS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早期有创干预组(PCI)和保守治疗组。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随访的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塞、反复发生的心绞痛等。随访时间至少在12个月以上,比较两组病人预后的差别。对随访病人的常见危险因素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对MACE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主要的危险因子。结果:总共入选153例病人,其中PCI组66例,保守治疗组87例。随访时间最短19个月,最长56个月,平均46个月,其中54.6%的患者随访时间在36个月以上。早期有创干预组心肌梗塞和总的MACE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分别是8.5%、21.6%和32.9%、48.3%,P<0.05;两组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分别是7.3%和8.3%。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血糖、总胆固醇、HsCRP与MACE的发生密切相关,它们是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早期有创干预可显著减少46个月时非致命性心肌梗塞和总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不能减少心脏性死亡的发生。年龄、血糖、总胆固醇、HsCRP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它们对46个月时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方立蒙碧波钟有清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远期预后保守治疗不良心脏事件
类鼻疽肺炎26例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表现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提高人们对类鼻疽肺炎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总结海南岛经培养证实的26例类鼻疽肺炎患者,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类鼻疽肺炎症状表现为发热(100%)、咳嗽(73.1%)、咳痰(61.5%)等,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反应蛋大多明显升高,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血培养阳性占92.3%,痰培养阳性占23.1%。胸部影像学表现常累及上叶为主的多个肺叶,浸润性病变为主(84.6%),结节(46.2%)、胸腔积液(46.2%)、空洞(34.6%)也常见。结论虽未发现特征性改变,但熟悉类鼻疽肺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对该病的诊断还是大有裨益。
钟有清林慧
关键词: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放射照像术
尘肺病PET/CT误诊肺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PET/CT对尘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例经PET/CT误诊为肺癌的尘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实验室和手术病理结果,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60岁男性,因体检发现双肺多发结节,行PET/CT提示右肺小结节及纵隔、双肺门小淋巴结,糖代谢增高,考虑肺癌。入院后行胸腔镜下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尘肺病。结论尘肺病PET/CT发现的高代谢病灶容易误诊为肺癌,其对尘肺病的诊断价值尚不确切,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钟有清刘畅王齐
关键词:尘肺病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误诊
苦味类中药成份藉苦味受体途径对气道炎症过程的遏制效应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苦味受体(Bitter taste receptor,TAS2Rs)在苦味类中药组份治疗慢性气道炎症中的抗炎效应。方法:实验分为三组(n=8),即空白对照组、PM2.5组(雾化吸入PM2.5悬液复制大鼠慢性气道炎症模型)和PM2.5+柠檬苦素组(陈皮提取物干预),分别以ELISA、RT-PCR和Westem blot检测各组大鼠支气管/肺组织炎症因子及TAS2R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M2.5刺激组炎症因子TNF-α和IL-1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AS2R14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柠檬苦素干预组炎症因子TNF-α和IL-1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PM2.5组降低,TAS2R1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增高。结论:苦味类中药组份吸入治疗可遏制慢性炎性气道的炎症因子产生及释放,并刺激肺部TAS2Rs的表达增加,故认为苦味类中药组份激活气道TAS2Rs可能是其发挥抗炎效应的重要机制。
刘美花周向东李琪刘峰王杰钟有清
关键词:炎症因子气道炎症
227例类鼻疽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分析海口市海南医学院三家附属医院2000—2019年收治的227例类鼻疽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类鼻疽的防治、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27例类鼻疽患者开展回顾性调查,分析其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地区、时间等流行病学特征,并对研究对象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227例类鼻疽患者中,男性202人,占88.5%,女性26人,占11.5%;40~<60岁年龄段的患者最多,127人,占55.9%;汉族202人,占89.0%,黎族23人,占10.1%;农民为主要患病群体,共91人,占40.1%;患者以东方市分布最多,42人,占18.5%,海口市次之,41人,占18.1%。类鼻疽病发病时间集中于夏秋季,且9、10月为发病高峰,2016年患病人数最多,34人,占15.0%。最为常见的收治科室为传染科58人,占25.6%,其次为呼吸内科46人,占20.3%,外科30人,占13.2%。共随访了62例,随访结果显示,85.5%(53例)的患者痊愈,4.8%(3例)出现复发,9.7%(6例)死亡。结论中老年、接触疫水和土壤的人群、沿海地区、夏秋季为类鼻疽的高危因素,应加强人们对类鼻疽的认识,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
郑婉婷钟成望王清滢林灿灿蔡佳芮林锋钟有清杜永国吴彪肖莎
关键词:类鼻疽流行病学特征
院内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的调查及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7
2009年
目的了解院内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的特点,以及院内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湘雅医院2007年1月~12月院内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病例2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致病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183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菌株分离率排前四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47.6%)、鲍曼不动杆菌(36.3%)、不动杆菌属某种(8.6%)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1%);神经外科(25.7%)和中心ICU(22.9%)分离率较高。非发酵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除外)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洛培南保持较好敏感性外,对其他抗生素均严重耐药。入住ICU(OR=23.77,P〈0.001)、气管切开或插管(OR=4.16,P=0.001)、前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OR=2.77,P=0.032)是独立的院内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结论非发酵菌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大部分耐药严重。严格把握入住ICU、气管切开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指征对防止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极为重要。
蔡兴东胡成平钟有清刘素君陈简
关键词:下呼吸道非发酵菌多重耐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