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功圣
- 作品数:53 被引量:330H指数:10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双环乳晕切口在多中心乳腺良性肿瘤中的应用优势探讨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采用双环乳晕切口在多中心乳腺良性肿瘤临床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外科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45例行"双环乳晕切口"治疗的"多中心乳腺良性肿瘤"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并发症以及术后3个月美容效果、6个月后复发率进行评价。结果切除肿瘤数量单侧(5±1)个(2~8个),双侧(8±2)个(3~13个)。肿瘤长径单侧(5.3±1.3)cm(1.5~8.5 cm),双侧(3.0±1.5)cm(1.2~6.5 cm)。术中出血量单侧(8.0±2.8)ml(5~15 ml),双侧(15.4±3.1)ml(10~25 ml)。术后3个月通过门诊和微信随访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在93.3%。术后6个月有37例患者进行彩超复查,其中单侧病变患者22例,复发3例,复发率13.6%;双侧病变患者15例,复发2例,复发率13.3%。结论双环乳晕切口在处理分布在不同象限多发性肿瘤、以及有塑形需求的患者人群中具有一定优势。手术安全性高,操作方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张明亮金功圣王岗潘成武张松钱军
- 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扩展型背阔肌乳房再造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1
- 2018年
-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扩展型背阔肌乳房再造术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32例行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扩展型背阔肌乳房再造术患者(观察组)和34例行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预后,并分析观察组重建乳房外形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5%vs.32.4%,P>0.05)。所有患者随访18~60个月,中位时间44个月,观察组局部复发2例,远处复发3例;对照组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vs.91.2%,P>0.05)。观察组乳房外形评分优良率为90.6%。结论: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扩展型背阔肌乳房再造术安全有效,重建的乳房外观满意,且不增加并发症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风险。
- 刘梦友金功圣陈晨王本忠
- 关键词:肌皮瓣
- cN0期多灶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临床分期阴性(cN0)期多灶性分化型甲状腺癌(MDTC)的临床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肿瘤外科甲乳病区收治的228例cN0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癌灶数量分为MDTC组(n=78)和单灶性分化型甲状腺癌(SDTC)组(n=150),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癌灶直径、癌灶数量、是否侵犯包膜、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伴有桥本甲状腺炎等方面的差异,分析MDTC的临床特征。选择logistic回归分析中央区淋巴结发生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SDTC组与MDTC组在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DTC组更易侵犯甲状腺被膜,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癌灶数量为2灶的患者,癌灶数量为3灶及以上的患者更易侵犯甲状腺被膜,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方面,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侵犯甲状腺被膜与癌灶数量,为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OR=7.714、0.140,P=0.033、0.007)。结论cN0期MDTC患者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建议行甲状腺全切术。
- 孙岩峰胡博金功圣
-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
- VEGF—C和MMP-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09年
-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成因子-C(VEGF—C)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直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两者的表达特征和内在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 plus法检测96例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直肠组织中VEGF—C和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C和MMP-2在正常直肠组织表达率分别为2.1%和1.0%,在癌旁组织中表达为18.7%和21.8%,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为81.3%和79.2%。两者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且表达率的高低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VEGF—C和MMP-2在直肠癌中高表达且两者呈正相关,并与直肠癌侵袭和转移性有关,可作为预测直肠癌转移潜能的指标之一。
- 凌林韩福生金功圣
- 关键词:直肠癌癌旁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
- LCL161联合Z-VAD-FMK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增殖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探讨第二个线粒体衍生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激动剂小分子(Smac)类似物LCL161联合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抑制剂Z-VAD-FMK诱导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CF-7、MDA-MB-231细胞株。噻唑蓝(MTT)法检测2种细胞株空白对照组、Z-VAD-FMK组(10 mmol/L)、LCL161(1μmol/L)组及LCL161+Z-VAD-FMK组存活率,并应用透视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凋亡亚微结构。Nec-1预处理后,MTT法检测2种细胞株空白对照组、Nec-1组(20 mmol/L),LCL161(1μmol/L)组及LCL161+Nec-1组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空白对照组、LCL161组、Z-VAD组、Nec-1组、LCL161+Z-VAD组、LCL161+Nec-1组、LCL161+Z-VAD+Nec-1组细胞凋亡率。裸鼠成瘤实验观察空白对照组、LCL161组、LCL161+Z-VAD-FMK组裸鼠活体内MCF-7细胞株移植瘤体积和质量。结果(1)MTT法检测结果显示,LCL161+Z-VAD-FMK组的MDA-MB-231和MCF-7细胞株的存活率均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透视电子显微镜观察到LCL161+Z-VAD-FMK组细胞具有凋亡和坏死共同存在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2)Nec-1预处理后,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及Nec-1组相比较,LCL161组和Nec-1+LCL161组的MDA-MB-231和MCF-7细胞的OD值明显降低,表明其细胞存活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LCL-161组与Nec-1+LCL161组比较,MDA-MB-231和MCF-7细胞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Annexin V-FITC/PI双染法结果显示,与其他各组相比,LCL161+Z-VAD-FMK组和LCL161组两种细胞株凋亡率明显增高,LCL161+Z-VAD-FMK组亦高于LCL16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4)15只裸鼠成功建立MCF-7细胞裸鼠成瘤模型,给药后第20天时LCL161组和LCL161+Z-VAD-FMK组肿瘤体积和质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LCL161组与LCL161+Z-VAD-FMK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
- 金功圣乔梦祥陈延松张晓静刘先富
- 关键词:乳腺肿瘤
- 22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2005年8月-2008年8月期间进行保乳手术治疗的2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效果。对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进行美容效果评价。术后均行放疗、化疗、内分泌等综合治疗。结果22例手术全部成功,恢复满意,无并发症。全部保乳患者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无一例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保乳手术适用于早期乳腺癌的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和美容效果。
- 许培权刘道永金功圣郭伟张明亮韩福生
-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
- 乳腺增生症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6
- 2017年
- 乳腺增生症又名乳腺腺病、乳腺纤维囊性改变,是一种以乳腺疼痛为首发症状的常见乳腺良性病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我健康意识的提高,乳腺增生症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临床上缺乏相对应的认识,且疾病本身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而其临床治疗方式较为混乱,亦无统一的评价指标。本文阐述乳腺增生症的病因、诊断、治疗的相关进展,为认识这一疾病开拓新的视野。
- 王本忠金功圣
- 关键词:乳腺纤维囊性病
- 术前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通过测定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探讨术前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341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清晨空腹多项血脂数据及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S)及无病生存期(DFS)。结果患者TC水平<6.2 mmol/L的平均OS为96.2个月,患者TC水平≥6.2 mmol/L的平均OS为95.4个月(P=0.556),患者TC水平<6.2 mmol/L的平均DFS为95.9个月,患者TC水平≥6.2 mmol/L的平均DFS为94.0个月(P=0.122)。在不同水平的TC组中,总体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HDL-C水平<1.04 mmol/L的平均OS为94.7个月,患者HDL-C水平≥1.04 mmol/L的平均OS为97.6个月(P=0.019),患者HDL-C水平<1.04 mmol/L的平均DFS为93.2个月,而患者HDL-C水平≥1.04 mmol/L的平均DFS为97.6个月(P=0.003)。在不同水平的HDL-C组中,总体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发现,高水平HDL-C患者DFS更长(HR=3.916,95%CI:1.355~11.313,P=0.012)。结论术前HDL-C水平可能是预测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因素。
- 李成伟乔梦祥刘铁成金功圣
- 关键词:乳腺癌血脂水平预后
- 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疗进展被引量:11
- 2017年
- 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GM),又称特发性小叶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乳腺良性疾病。近几年,IGM出现发病率上升伴有年轻化的趋势,因而对其的诊断和治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临床上由于缺乏相应认识,易将其与乳腺癌等相关疾病混淆,从而导致误诊。同时,鉴于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对其进行标准化治疗的方法也尚未达成共识,且无统一的评价指标,导致IGM愈后复发率较高。笔者综述了IGM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相关的进展,为认识这一疾病开拓新的视野。
- 孙岩峰王永李玉胜金功圣
- 关键词:肉芽肿乳腺炎
- 层粘连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05年
- 目的:探讨层粘连蛋白(laminin,Ln)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腺瘤、6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L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Ln的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阳性率为82.8%,腺瘤的阳性率为40.0%,差异有显著性(P<0.01)。Ln的表达Ⅰ级、Ⅱ级、Ⅲ级的病人中有淋巴结转移者分别占16.7%、58.1%90.0%,差异有显著性(P<0.005)。Ln在胞质表达的病人中有淋巴结转移者21.2%,无淋巴结转移者3.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Ln与良恶性、淋巴结转移特性有相关性;发现在淋巴结转移和浸润前缘的瘤细胞出现胞质表达及弥散分布和渗透现象。
- 金功圣韩福生承泽农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层粘连蛋白淋巴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