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观林
- 作品数:64 被引量:1,320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种用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稳定剂包括硫化物、贝壳粉和赤泥,其中,所述硫化物与重金属铅、锌、镉有效态总量的摩尔比为1.5‑6,贝壳粉与重金属铅、锌、镉有效态总量的摩尔比为1‑4,赤泥的...
- 张琢郭观林宋鑫莱王梅张朝李发生
- 文献传递
- 某大型焦化企业污染场地中多环芳烃空间分布的分异性特征被引量:18
- 2012年
- 以我国某大型焦化企业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应用非参数地统计学中指示克里格方法对场地中0~50 cm深度土壤的多环芳烃(PAHs)空间分布进行污染概率分析,并绘制在设定阈值条件下的概率分布图.结果表明,对采样样点数据进行指示转换后,可获取较为稳健的指示半变异函数,但由于样本的空间变异原因,导致样本间空间相关性差;所研究的4种PAHs污染概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相似性,概率超过45%的区域主要分布于炼焦、煤气净化、焦油化产品回收等生产工艺的车间中,位于厂区的中部及西北和东南,污染较为严重;概率<45%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备煤和煤气净化等生产工艺车间,位于厂区西南和东北区域.污染概率预测结果与该场地污染源的产生和分布状况相一致.研究结果对后续的污染场地修复治理范围确定和土方量估算提供了重要参考。
- 刘庚郭观林南锋魏文侠李发生毕如田
- 关键词:污染场地多环芳烃
- 羟基磷灰石基固化剂异位固化稳定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场地试验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为研究新型羟基磷灰石基固化剂SPC对污染土的真实修复效果,以甘肃省某Pb,Zn和Cd污染场地为对象,设计采用掺量8%的SPC进行现场异位固化稳定化(S/S)技术修复.修复前后进行现场动力锥贯入测试以分析土层贯入阻力值.同时钻取现场土样进行多组室内试验如土含水率、p H值、单一及连续浸提试验,以评价污染土和固化土理化、重金属浸出毒性、重金属形态分布特性之间的差异情况,并讨论SPC固定Pb,Zn和Cd的机理.结果显示:SPC固化污染土呈现中度碱性(p H=8.86~9.41),其含水率低于未固化污染土;同时SPC修复能够有效固定土中弱酸提取态Pb,Zn和Cd,使其转为更为稳定的残渣态,进而显著降低了污染土的重金属浸出毒性;此外,SPC异位S/S技术可明显提高污染土贯入阻力,不同深度处相较于修复前的贯入阻力增幅最高可达4.7倍.
- 夏威夷冯亚松杜延军李发生郭观林李春萍阎秀兰任伟伟张黎明
-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场地贯入阻力浸出毒性
- 水体中硝基苯厌氧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以硝基苯为碳源,采用间歇式曝气方式,经90d驯化培养,从处理硝基苯废水的生物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3株高效降解菌,在厌氧环境条件分离纯化,筛选得到降解能力最强的MY4菌,并研究了其对不同浓度硝基苯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经16SrRNA鉴定,MY4菌属于兼性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其在104~107CFU·mL-1范围内对硝基苯的去除率没有显著差异,降解率均为65%,硝基苯的降解速率在3~5d期间达到最大。高浓度的硝基苯对微生物的降解过程存在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高,其降解半衰期明显延长。GC-MS分析表明,硝基苯经MY4菌株降解后的主要产物为苯胺。
- 卢桂兰郭观林王世杰谷庆宝李发生
- 关键词:硝基苯厌氧微生物生物降解
- 乙草胺对东北黑土铅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22
- 2004年
- 通过清洁黑土和污染黑土的形态分级分析和黑土铅对乙草胺的响应实验 ,对东北黑土铅形态及其乙草胺使用的生物有效性响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清洁和污染黑土中的铅均主要以有机质 硫化物结合态铅和残渣态铅这 2种生物有效性低的形态为主 ,而水溶态铅和可交换态铅这 2种具生物学活性的铅含量则相对较低 .与清洁黑土相比 ,污染黑土中具生物学活性的铅含量所占总铅含量的比例有所上升 .随着农业活动中施入高剂量的乙草胺这一除草剂 ,黑土中具生物学活性的水溶态和可交换态铅的含量则大幅上升 .据分析 ,其原因是铅在与乙草胺交互作用过程中来自有机质 硫化物结合态铅释放对有效态铅的贡献 .
- 周启星孙福红郭观林孙铁珩
- 关键词:黑土生物有效性乙草胺污染土壤
- 典型肥料生产场地氨氮分布特征及风险控制目标确定被引量:7
- 2019年
- 为探究肥料生产场地的NH_3-N(氨氮)分布特征及环境风险,以我国某肥料生产场地为研究对象,在场地调查基础上,对场地土壤和地下水NH_3-N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并以人体健康和场地地下水为保护对象分别讨论了土壤NH_3-N风险控制目标值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①目标场地土壤中w(NH_3-N)为0. 03~15 000 mg/kg,水平方向上高值区集中分布于核心生产区及原辅料堆场,垂向上总体表现为由上至下随深度增加呈先逐步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富集于人工填土与原状粉质黏土交界处,粉质黏土阻碍NH_3-N向下迁移,并随地层结构变化其迁移深度不同.②场地上层滞水和潜水中ρ(NH_3-N)分别为19. 10~3 320和0. 03~219 mg/L,超标率分别为100%和57. 89%,并且地下水与土壤的NH_3-N在水平空间分布上具有重叠特征.③因NH_3-N主要通过呼吸吸入挥发性气体产生暴露,并且仅有经呼吸暴露的毒性参数,故采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经呼吸暴露途径的非致癌效应风险控制值计算模型来计算土壤NH_3-N的控制目标,通过代入场地实测土壤Kd(土-水分配系数),得到居住用地下的土壤NH_3-N控制目标值为9 195 mg/kg;若考虑保护地下水水质安全,据三相或两相平衡模型耦合NH_3-N在包气带衰减和地下水稀释作用,当目标场地地表无积水的入渗条件下得到的控制目标值为6 203 mg/kg;当地层从上至下呈饱和含水条件时,土壤NH_3-N控制目标为811 mg/kg.计算值可用作不同场地进行土壤NH_3-N风险管控的参考目标,实际应用中可结合不同地块环境条件、不同受体和保护目标,选择相应的风险控制值对场地进行风险管控.此外,土壤和地下水的NH_3-N污染控制均可考虑采用工程措施和制度控制来进行.
- 谢雨呈谭长银张朝王积才王梅杨敏郭观林
-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氨氮污染特征
- 表面活性剂强化抽出处理含水层中DNAPL污染物的去除特征被引量:11
- 2014年
- 为明确表面活性剂强化抽出处理含水层中DNAPL污染物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增强修复效果,及DNAPL自身理化性质和介质孔径的影响,利用数码图像分析技术对1,2-二氯乙烷和四氯乙烯2种DNAPL在石英砂填充的二维砂箱中的抽取迁移过程进行了实验模拟研究,并对抽出水样中DNAPL的浓度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加入低浓度(0.18%)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大幅提高了对弱透水层截留的2种DNAPL聚集体的抽出处理效率。1,2-二氯乙烷在该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表观溶解度远高于四氯乙烯,因此其短时间内的绝对去除率更高。SDBS强化抽出处理DNAPL的作用机理以增溶作用为主,而其增流作用使DNAPL迁移流动后分布面积增大,增加了与表面活性剂溶液接触的面积,对增溶作用起到促进效果。细粒介质中DNAPL迁移后的最大分布面积较大,因此体系中DNAPL的溶解速率较高。在DNAPL聚集体质量与水力梯度固定的条件下,油水界面张力越低,DNAPL的密度越大,DNAPL垂向迁移的风险就越大。本研究为修复工程中如何依据DNAPL种类与场地多孔介质的情况选择表面活性剂提供了参考。
- 伍斌杨宾李慧颖杜晓明杜平房吉敦郭观林李发生
- 关键词:DNAPL弱透水层增溶迁移
-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基础术语规范、风险控制研究及履约技术支持
- 李发生丁琼薛南冬刘俐颜增光田亚静周友亚白利平郭观林
- 该项目属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学科领域。围绕“POPs公约”履约技术支持和中国POPs污染场地环境管理需求,系统开展了多项重要应用性研究工作,取得了如下创新成果:1、研究提出了《中国POPs污染场地环境...
- 关键词:
- 关键词:环境管理土壤污染治理
- 某油泥堆放场地中多环芳烃的污染及其垂向分布特征被引量:14
- 2008年
- 通过采集某油田油泥堆放场地及其周边24个表层土壤样品和2个剖面土壤样品,采用超声波萃取-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分析方法,对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的PAHs污染已较为严重,污染场地内16种PAHs的检出率为100%,w(PAHs)平均值为7770.7ng/g;周边土壤的16种多环芳烃的检出率为58.3%~100%,二苯并[a,h]蒽及茚并[1,2,3-cd]芘的检出率相对较低,埘(PAHs)平均值为2038.8ng,g.研究区域内主要污染物为萘、苊、二氢苊、芴、菲、蒽、荧蒽、苊、芘、苯并[a]蒽和苯并[a]芘.从母体PAHs与污染物来源的关系和单组分比值可以看出。污染场地内及周边土壤的污染源是石油源和燃烧源的混合源.w(PAHs)在土壤剖面中的峰值出现在40-60及20—40cm处,不同组分的PAHs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能力表现为2—3环PAHs〉4环PAHs〉5—6环PAHs.
- 吕喆曾凡刚薛南冬郭观林卢桂兰刘俐周友亚谷庆宝李发生
- 关键词:污染场地多环芳烃
- 生物堆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5
- 2012年
- 土壤的石油污染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对其进行修复治理是恢复土壤环境功能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以微生物强化修复为特点的生物堆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土壤石油污染的修复,对生物堆关键技术及微观机理的探索也成为环境污染生物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就国内外运用生物堆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进行综述,从生物堆技术的发展及其结构、修复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子、生物堆修复机理和修复成本4个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并对生物堆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旨在推动生物堆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的应用。在探讨修复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子时,主要针对石油降解功能菌、电子受体、土壤环境参数和营养物质4个重要指标进行了介绍;同时对生物堆中物质的运移传输和微生物作用2个重要修复机理进行了阐述。
- 王翔王世杰张玉汪群慧李发生郭观林
- 关键词:微生物石油污染物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