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芳芳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病变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周围血
  • 2篇周围血管病
  • 2篇周围血管病变
  • 2篇组织化学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宫颈
  • 2篇宫颈肿瘤
  • 2篇病变
  • 1篇动脉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信号

机构

  • 7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漯河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郭芳芳
  • 4篇孔令非
  • 3篇吴正阳
  • 2篇赵俊功
  • 2篇韩新巍
  • 2篇鲁海涛
  • 2篇赵瑞皎
  • 2篇关会娟
  • 2篇朱悦琦
  • 2篇徐紫光
  • 1篇周朋利
  • 1篇宋晓丽
  • 1篇李杜娟
  • 1篇李晓芳
  • 1篇董新敏
  • 1篇胡桂明
  • 1篇魏小二
  • 1篇史立纲
  • 1篇张雷

传媒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血管外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伴KRAS/NRAS突变型子宫颈中肾管腺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子宫颈中肾管腺癌(mesonephric adenocarcinoma,MN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子宫颈MNA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51、77岁,临床均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子宫颈赘生物;术前活检诊断及会诊结果为子宫颈低分化癌、鳞状细胞癌、癌肉瘤、间质肉瘤、滑膜肉瘤等;镜下肿瘤组织以实性巢状、条索状结构为主,肿瘤细胞圆形或梭形,局灶可见少量腺样结构,腺腔内可见嗜酸性分泌物;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CK(AE1/AE3)和PAX8均弥漫强(+),梭形细胞CD10弥漫强(+),EMA、p16和p53灶(+),ER、PR、CEA均(-),Ki-67增殖指数20%~60%;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例均存在KRAS基因2号外显子p.G12A突变,例2还同时存在NRAS基因3号外显子p.A59D突变。结论子宫颈MNA是来源于中肾管残件的罕见肿瘤,生物学行为与其他类型子宫颈腺癌及肉瘤相比更加惰性,但其病理学形态多样,尤以梭形细胞成分为主时,极易误诊。认识子宫颈MNA不同组织学形态,寻找特征性诊断线索,对该肿瘤的正确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KRAS/NRAS分子检测为临床尝试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关会娟贾恩朝郭芳芳徐紫光孔令非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
肺腺癌罕见部位转移3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3例罕见部位肺腺癌转移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3例肺腺癌转移至卵巢、十二指肠、前列腺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女性,47岁,单侧附件囊实性占位,形态学有管囊状结构,首先考虑原发性肿瘤。免疫表型:Napsin A、TTF-1、CK7、CK(AE1/AE2)、ALK(D5F3)、CA125、Mucin-1、CEA阳性;例2女性,70岁,内镜提示十二指肠多发新生物,形态学示小肠黏膜间出现分化差的癌细胞。免疫表型:CK(AE1/AE2)、CK8/18、Napsin A、TTF-1阳性;例3男性,73岁,前列腺穿刺标本,形态学显示前列腺组织间可见分化差的癌伴坏死。免疫表型:CK(AE1/AE3)、CK8/18、TTF-1阳性,Ki-67增殖指数较低,结合肺部占位,可考虑肺腺癌转移。结论 3例患者均以转移灶就诊,为肺腺癌罕见转移部位,尤其例1以单侧附件单囊性附壁结节形式出现的转移癌极其罕见,ALK基因为融合型,值得关注;肺腺癌转移至小肠及前列腺可能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郭芳芳史立纲李晓芳董新敏孔令非
关键词:肺肿瘤腺癌免疫组织化学
DDX3表达上调在人宫颈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DDX3表达上调在人宫颈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59例宫颈癌组织及癌旁非肿瘤组织标本中的DDX3表达情况。同时,以宫颈癌细胞HeLa为研究对象,通过慢病毒介导的宫颈癌细胞过度表达来检测DDX3的功能。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试剂盒评估细胞存活率,Boyden室进行迁移和侵袭测定,即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DDX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和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DDX3过表达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宫颈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DDX3高表达的宫颈癌患者具有较差的总体生存率(P<0.05)。与慢病毒载体对照(pLVX-Con)组相比,在shRNA-DDX3慢病毒(pLVX-DDX3)转染组中检测到DDX3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均P<0.01)。在pLVX-DDX3转染第72小时的HeLa细胞存活数目显著高于pLVX-Con转染细胞(P<0.05)。与pLVX-Con转染的细胞相比,DDX3过表达显著促进了HeL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5),并且显著上调了HeLa细胞的N-Cadherin、波形蛋白和Snail的表达(P<0.05)。在pLVX-DDX3组中,Akt及其下游靶基因p-GSK3β的磷酸化水平和β-catenin表达较pLVX-Con组显著升高(P<0.05),而当向pLVX-DDX3组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后,p-Akt、p-GSK3β和β-catenin明显降低(P<0.05),并且N-Cadherin、波形蛋白和Snail的水平表达下调(P<0.05)。结论 DDX3过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能诱导EMT,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郭芳芳赵瑞皎李杜娟徐紫光孔令非
关键词:宫颈肿瘤细胞增殖肿瘤侵润PI3K/AKT信号通路
小猪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建立小猪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模型,为介入研究提供合适的模型。方法选用8头小猪,实验组(n=4)静脉注射链脲菌素(STZ),对照组(n=4)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监测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PG2h)。待小猪血糖升高2周后行介入操作。全麻后颈部切开,暴露右侧颈总动脉穿刺置鞘,DSA透视下导引导管造影明确下肢动脉情况,选定无明显分支的一段血管作为靶血管,用球囊按照(1.2~1.3)∶1比例对选定血管扩张。3个月后行CTA复查,并取靶血管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注射STZ后血糖升高且稳定,对照组血糖无明显变化。球囊扩张后即刻造影显示靶血管较前扩张,对血管壁损伤明确。3个月后CTA随访显示靶血管无明显狭窄,HE染色显示实验组血管内膜明显增厚。结论本方法制备的小猪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模型简单,成功率高,可以为介入研究提供稳定的模型。
宋晓丽郭芳芳吴正阳魏小二鲁海涛朱悦琦赵俊功
关键词:动物模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介入治疗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合并食管胃底静脉出血价值分析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合并食管胃底静脉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21例患者均行TIPS手术,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7~67(48±11)岁。术后1、3、6个月,之后每隔6个月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血氨及超声,每年行上腹部增强CT及分流道造影。结果19例患者(90.5%)成功行TIPS术,17例栓塞曲张静脉,2例无法超选栓塞,二期行胃镜下治疗,术后患者均出血停止。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25.0~44.0(33.7±5.4)mmHg(1 mmHg=0.133 kPa)降低至17.0~30.0(24.5±3.1)mmHg,门静脉压力梯度由16.0~32.0(23.5±4.6)mmHg降低至9.0~15.0(11.4±1.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24个月,19例成功接受TIPS患者2例出现二期肝性脑病,再发上消化道出血3例,其中1例为十二指肠溃疡,2例为食管静脉曲张所致。支架内再狭窄率6例,其中3例行修正术,随访期末16/19的二期通畅率。结论对于门静脉海绵样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TIPS栓塞曲张静脉的同时降低门静脉压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郭芳芳吴正阳周朋利韩新巍
关键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biphenotypic sinonasal sarcoma,BSNS)的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例BSN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观察其镜下形态及免疫表型,采用FISH技术检测SYT基因断裂,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分别为58岁女性和61岁男性。镜下均表现为鼻腔呼吸道黏膜下富于细胞梭形细胞肿瘤,呈束状或鱼骨样排列,胞质嗜伊红,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核细长、有波浪感、较一致,轻度异型,未见坏死及核分裂象。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100蛋白、SMA、Calponin均有不同程度阳性,Ki-67增殖指数较低。FISH检测SYT基因无断裂。2例分别随访6、2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BSNS有其特征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具有低度恶性生物学行为。
郭芳芳胡桂明关会娟张雷孔令非赵瑞皎
关键词:鼻腔鼻窦肿瘤肉瘤双表型免疫组织化学
紫杉醇洗脱支架在小猪糖尿病模型外周动脉中抑制再狭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紫杉醇洗脱支架(PES)在小猪糖尿病模型外周动脉中抑制再狭窄的效果。方法小猪10头,通过静脉注射链脲菌素(STZ)成功建立糖尿病模型。小猪血糖升高并且稳定2周后,颈部切开,经右侧颈总动脉造影明确双下肢动脉情况。选择没有明显分支的髂动脉作为靶血管,测量其直径,按照支架与血管直径1.1~1.2:1比例随机植入PES或裸金属支架(BMS)。术后3个月行CT血管造影(CTA),6个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测量支架处直径,处死猪取支架段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扫描电镜检查,观察其内膜厚度及内皮化情况。结果10头小猪注射STZ后1头死亡,其余血糖均升高,且稳定。2周后行介入操作,其中PES组5头,BMS组4头。术后第二天PES组小猪死亡1头,余小猪随访期内无死亡。3个月CTA及6个月DSA显示两组均无支架内狭窄;大体标本显示,PES组2枚支架部分裸露,2枚内皮化良好;BMS组4枚支架内皮化良好;光镜显示两组支架内膜厚度相仿;扫描电镜显示PES组4枚均存在内皮化不全,BMS组内皮化完全。结论在小猪糖尿病模型的外周动脉中,6个月随访显示PES在抑制内膜增生方面没有优于BMS,且存在内皮化不全,有待更长时间的随访。
吴正阳郭芳芳韩新巍鲁海涛朱悦琦赵俊功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再狭窄内皮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