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郭瑭瑭

郭瑭瑭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篇电器
  • 2篇谐振
  • 2篇谐振变换器
  • 2篇光伏
  • 2篇光伏充电器
  • 2篇变换器
  • 2篇充电
  • 2篇充电器
  • 1篇电池
  • 1篇电流
  • 1篇电流源
  • 1篇电流源型
  • 1篇电压
  • 1篇电压源
  • 1篇电压源型
  • 1篇蓄电池
  • 1篇设计方法
  • 1篇芯片
  • 1篇模拟芯片
  • 1篇聚丙烯

机构

  • 4篇浙江大学

作者

  • 4篇何湘宁
  • 4篇郭瑭瑭
  • 2篇李威辰
  • 2篇邓焰
  • 2篇刘军
  • 1篇常磊
  • 1篇张弛
  • 1篇刘星亮
  • 1篇郝世强

传媒

  • 2篇电源学报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中国电源学会...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一种便携式简易智能光伏充电器的设计被引量:3
2011年
提出了一种便携式简易智能光伏充电器的设计方法。充电器仅由几片模拟芯片组成,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充电器有三种充电模式:MPPT充电,恒压充电,限流充电。充电器可根据实际情况智能切换充电模式,既充分利用光伏电池,又不损伤蓄电池。充电器易于集成,从而减小体积使其更适合便携的应用场合。最后制作了一台60W的样机,验证提出的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李威辰郭瑭瑭邓焰何湘宁
关键词:充电器光伏电池MPPT蓄电池
电流源和电压源型谐振变换器在聚丙烯薄膜表面处理中的对比被引量:3
2014年
文中给出了应用于材料表面处理的电流源与电压源型谐振变换器的分析,并进行了聚丙烯薄膜表面处理效果对比实验。较传统电压源型谐振变换器,电流源型具有良好的抗短路特性,保护了开关器件并延长了系统寿命。同时,电流源系统具有更长的单位周期放电时间,应用于材料表面处理时,可获得更大的表面张力。设计并搭建了两个9 kW/26 kHz的电流源型和电压源型谐振变换器,并分别进行了聚丙烯薄膜表面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聚丙烯薄膜表面经电流源型系统处理之后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
张弛郝世强郭瑭瑭刘星亮刘军何湘宁
关键词:电流源型谐振变换器聚丙烯薄膜表面处理
一种便携式简易智能光伏充电器的设计
本文提出了一种便携式简易智能光伏充电器的设计方法。充电器仅由模拟芯片组成,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充电器有三种充电模式:MPPT充电,恒压充电,限流充电。充电器可根据实际情况智能切换充电模式,既充分利用光伏电池,又不损伤蓄电...
李威辰郭瑭瑭邓焰何湘宁
关键词:充电器设计方法模拟芯片充电模式
文献传递
高压变压器寄生电容对串联谐振变换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0
2012年
高压串联谐振变换器广泛应用于电容器充电、静电除尘等系统中。然而,高压变压器寄生电容的存在,使得客观上并不存在理想的高压串联谐振变换器。定量分析了高压高频变压器的寄生电容对工作于断续谐振电流模式(discontinuous current mode,DCM)的串联谐振变换器特性的影响,这些特性包括临界断续谐振频率、归一化输出电流和软开关。当考虑高压变压器寄生电容后,串联谐振变换器实际上已经演变为LCC串并联谐振变换器。通过对DCMLCC谐振变换器在不同工作阶段的数学分析、推导和归一化处理,得到了具有封闭形式的电路特性的表达式。通过分析发现,随着等效电压增益的增加,DCM LCC谐振变换器的正向和反向谐振过程均由两元件谐振向三元件谐振过程转变,临界断续频率升高。以图形曲线的方式给出了量化的分析结果。通过比较两类典型的控制方法可知,第二类典型控制方法具有更高的电流输出能力和能量传输效率,是一种优化的控制方法。所得分析结果可为工作于断续谐振电流模式的高压串联谐振变换器的设计提供参考,特别对电容充电和静电除尘电源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刘军郭瑭瑭常磊何湘宁
关键词:寄生电容串联谐振变换器串并联谐振变换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